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acrifice 生贄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VR: Replacements / 諸行無常 / Penggantian / 雅加達時光紀事 / 继任者

sacrifice 生贄
·
·
讓我們化身雅加達非市中心街道旁的一叢灌木,靜靜地看著這城市自1980至2020年間城市面貌的變遷。

沉浸共感度:★★★★

導演:Jonathan Hagard / 喬納森哈加德
製片國:Japan / 日本
類型:動畫
年分:2020
片長:12min
官網:http://cargocollective.com/jonathanhagard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197717/

幅海報,呈現2010年左右,7-11管理不善招牌破損未修,街上出現清真寺,男性頭戴伊斯蘭禮帽。(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jonobajaj/)

《雅加達時光紀事》的官方正式海報,無論是直式海報以80年代家屋及族母為主要原素,或是橫幅海報以千禧年前後街景為背景,題名皆採用婆羅密語系文字風格字符為主英文為副,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印尼出資或製作的VR,其實不然,導演Jonathan Hagard是法國、印尼混血,法國雷恩EESAB-site de Rennes畢業,本職係插畫家與動畫師,如今旅居日本,這部VR亦是日本出資製作。

導演Jonathan Hagard生於印尼爪哇鄉下,《雅加達時光紀事》融合導演多次前往雅加達旅行的經驗,加上對雅加達進行13年城市研究的心得,最終以一條街的街景與天際線的變化,展現雅加達自1980至2020的城市變遷。

90年代,女孩可以和男孩同教室上課,女子可以穿短裙上街無需包覆頭臉。(圖片來源:http://cargocollective.com/jonathanhagard)

戴上頭戴式顯示器,欣賞者猶如化身為雅加達非市中心民宅前的一叢灌木,靜默地看著遠處的天際線拉起市區電車的電線、興建高架橋、一棟棟大樓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近處則看著自宅與鄰居海報與服裝的變化。導演Jonathan Hagard大約以5年為間隔依時序變更城市面貌。

80年代,屋前有印度教祭祀用的竹枝,家屋的族長和鄰居女性坐在門口前廊抽煙吃檳榔乘涼吹風,年輕女性長髮披肩穿著短袖短裙與男子交談問路,海報裡的女性穿著清涼販賣啤酒。90年代,經濟發展,政府海報展示讓所有兒童受教育的決心,海報中教室裡,男童女童併肩而坐。千禧年,年輕女子坐在家屋門口玩手機,年輕男子坐在涼椅上和友伴喝酒鬼扯,街上開了一間7-11,但遠處政黨宣傳出現「go to green(綠色是伊斯蘭教的標準色)」字樣。

10年,家屋對門改建為清真寺,印度教神像挨家挨戶拜訪,已無人回應供奉。(圖片來源:http://cargocollective.com/jonathanhagard)

05年,街上越來越多女性穿著頭巾,天際線也越來越多洋蔥頭清真寺宣禮塔,選舉海報中,一群一身黑看不見面目的女子圍繞著穿著伊斯蘭教禮服的男性候選人。10年,對門家屋拆掉,興建了一座清真寺,女子若要在家門口乘涼,也必須戴上頭巾不能露出手臂與小腿,街上布條出現反LGBT字樣。15年,有院子的家屋破敗,對門清真寺裝了一面電視牆宣教。20年,家屋和院子改建成印尼自有的便利商店(2017年7-11全面撤出印尼),店裡許多食物以綠標強調該食品符合halal規範。

最令人感慨的,大約是隨時間推進,伊斯蘭教擴張,女性與同志的權益明顯受侵蝕,男性的自由也受限於教義。但導演Jonathan Hagard態度是中性且中立的,僅如實的呈現不同宗教、政治、經濟版圖的盛衰,與常民生活相應的變化,將評價的權利留給欣賞者。

直式海報呈現80年代民宅模樣,族母在門廊席地而坐乘涼,做些工藝品補貼家用。(圖片來源:http://cargocollective.com/jonathanhagard)

日文片名《諸行無常》算是最貼近導演Jonathan Hagard原意的標題,光陰荏苒,事無恆常。至於英文題目《Replacement》應是取replace的意函,而詞性改為名詞,印尼文片名《 Penggantian》亦證實英文片名原意。《雅加達時光紀事》海報上的字符不是印尼文,貌似某種婆羅密語系文字,我卻比對不出對應的語言,到底是什麼文字呢?或許根本不是真正的文字?令人感到好奇。(特感謝馬特市市民張蘊之[東南亞文化遺產講師]告知海報大標係爪哇文字Basa Jawa)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