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愛麗絲少女的祈禱
對垃圾車的印象,少不了的一定是貝多芬的《給愛麗絲》與巴拉諾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禱》,台灣倒垃圾時獨特的景象,同時也常出現一些奇觀,大概類似電影《屍速列車》,逢年過節,為了搶那倒垃圾的珍貴五分鐘,大批民眾追著垃圾車跑好像很正常,但我總覺得,其實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即便逢年過節前夕,也不足為奇,我果然是標準的台灣人。
是說台灣何時有這種靠著聽這兩首芭樂到不行的弦律就知道垃圾要車來的深刻印象,得從90年代台灣開始實施「垃圾不落地」的政策開始,至於為什麼要特別選這兩首曲子,有一說是為了能把音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順便倒個垃圾是嗎?那如果倒個垃圾還差點出車禍又是怎麼回事?
說來話不長,且聽這回,讓咱將時間拉回我大學剛畢業準備出門工作時。
我開心地從家門大樓的樓下門口,戴好安全帽,準備騎車要出發,時間正值早上垃圾車會出現在自家大樓社區的車道,而平時我都會繞過垃圾車避免擦撞,就那麼剛好,當天垃圾車未出現,要從車道騎出去馬路,熟悉的《給愛麗絲》出現了,垃圾車準備要倒退在大樓社區的車道,而不知是垃圾車的駕駛喝醉了還是駕駛技術太爛,倒退的同時還一直向我逼車,我打算繞開騎出去,垃圾車竟不斷往我這邊的方向倒退,且沒有讓步的打算,我就這麼被逼著也得跟著倒退回去門口,天哪!我說垃圾車,你就那麼想要撞我嗎?
從此以後,垃圾車成了我心中的芥蒂,舉凡聽到《給愛麗絲》與《少女的祈禱》,內心一定標國罵的先。雖然台灣人以富有人情味且敦親睦鄰的好習慣享譽國外,但每每見到清潔人員,內心也一定是滿滿的國罵,知道他們確實辛苦,每天都要以臭死人到不行甚至聞到可能會當場昏迷的垃圾為舞,也知道他們非服務業,不需要對大眾畢恭畢敬,但對來倒垃圾的民眾,態度差到我超級有夠想狠狠賞他們好幾巴掌,你當清潔人員你驕傲?可以, 我來倒垃圾,順便拿垃圾來砸你!
嫁為人妻後,對垃圾車的恨依舊不變,但說來也神奇,人說變就變,特別是女兒出生後,女兒非常喜歡欣賞名為垃圾車的產物。
女兒有睡午覺的習慣,剛好目前居住的家時至下午莫約三點左右,那在熟悉不過的《給愛麗絲》與《少女的祈禱》出現,女兒會瞬間從午覺中醒過來,並且擺出漫畫裡正在戀愛中少女的超級誇張星星眼,彷彿期待著什麼夢想大事是我能幫她完成似的,那件事情就是「帶她去樓下欣賞垃圾車」。
因為自己對垃圾車有偏見,所以每次帶她去看垃圾車時,我都只在家門口遠遠地讓女兒欣賞,然而總不能告訴女兒說:「媽媽我啊,超級討厭垃圾車的啦!」令她幻想破滅,再怎麼痛恨都要擠出有禮貌又不失尷尬地微笑向女兒介紹:「這是垃圾車哦!後面那一輛是回收車哦!」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已成日常,於是就有了逼著自己去面對垃圾車的動力,因為垃圾只有我能倒,如果不倒,看那滿溢出來的垃圾桶與回收桶…噁心!抱著你不死誰來死那我去死的決心,下午三點聽見《給愛麗絲》或是《少女的祈禱》自動拎著垃圾在自家門口準備好,開啟喪屍模式,垃圾車停下來,二話不說直奔車後丟掉垃圾(覺得比較像在砸垃圾車)。
可能是逐漸習慣追垃圾車去丟垃圾的模式,發現目前住家的垃圾車清潔人員,好像沒有那麼粗俗,對比以前在娘家那邊的仍舊令我要標國罵,至少現在也沒那麼討厭垃圾車了,是因為女兒愛看垃圾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