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092《史記》卷四〈周本紀〉32:該如何讓春秋時代的周天子維持天子威望?

鱷魚把拔
·
·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莊王佗立。莊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奔燕。

十五年,莊王崩,子釐王胡齊立。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閬立。惠王二年。初,莊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寵。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以為囿,故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謀召燕、衛師,伐惠王。惠王犇溫,已居鄭之櫟。立釐王弟穨為王。樂及徧舞,鄭、虢君怒。四年,鄭與虢君伐殺王穨,復入惠王。惠王十年,賜齊桓公為伯。

──────────────────────

桓王在位二十三年後去世,由兒子周莊王「佗」繼位。

莊王在位第四年,周公「黑肩」想殺掉莊王擁立「王子克」(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立王子克)。大臣「辛伯」把這個消息報告給莊王,莊王殺掉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奔燕)。

這裡所指的「周公」,並不是當年制禮作樂的那個周公,而是另一個繼承「周公」這個爵位的人而已。不過令人感到納悶的是,這位「周公」名叫「黑肩」,真不懂他的爸媽幫他取這個名字的用意?是因為肩膀膚色黑?還是期許他肩膀能曬黑?每次看到這段歷史,總覺得這個名字取得很妙。

言歸正傳,周莊王在位十五年後世。由兒子周釐(ㄒㄧ)王「胡齊」登位。

釐王在位第三年,齊桓公開始稱霸諸侯。

釐王在位後五年去世,由兒子周惠王「閬(音可讀為ㄌㄧㄤˇ或是ㄌㄤˇ)」登位。

關於周惠王,司馬遷先補充了一段背景:當初,惠王的爺爺周莊王寵愛姚姬(莊王嬖姬姚),生下一個兒子,名叫「穨」,很受寵愛(生子穨,穨有寵)。不過這位「穨」因為不是嫡子,所以後來是由釐王繼位。

劇情回到了周惠王部分,他即位後,奪取大臣的園林做為自己豢養牲畜的場所(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以為囿)。因為這件事,導致周惠王在位第二年,大夫「邊伯」等五人就起來作亂,打算召集燕國、衛國的軍隊,攻打周惠王(故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謀召燕、衛師,伐惠王)。周惠王面對大夫們的造反下,逃到「溫」這個地方,後來又住到鄭國的「櫟」(惠王犇溫,已居鄭之櫟)。

在周天子出逃下,「邊伯」等人擁立釐王的弟弟,也就是周惠王的叔叔「穨」為王,這也就是為何司馬遷會在文中寫下一小段關於「穨」的內容的緣故。趕走周天子後,這群人奏著音樂,表演各種歌舞,讓鄭國和虢國的國君知道後很惱火(樂及徧舞,鄭、虢君怒)。因此在兩年後,也就是周惠王如果還在位的第四年,鄭國和虢國一起發兵進攻,殺死了周王穨,又把周惠王護送回朝廷(鄭與虢君伐殺王穨,復入惠王)。

周惠王在位第十年,賜封齊桓公為諸侯首領(賜齊桓公為伯)。

在這段「後幽王時代」,周王朝的內容大抵淪為流水帳的記載,跟我們平時在教科書中學到的內容類似。畢竟,此時天下的重心來到了「霸主」身上,對於苟延殘喘的周王室,教科書也沒有特別著墨。

因此,透過司馬遷的記載,我對這段周天子地位逐漸低下的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像是周桓王因為對鄭國不禮貌,導致去泰山祭天的土地被鄭國搶走,結果出兵攻打鄭國還戰敗。

又例如周莊王底下的周公「黑肩」竟然打算聯合天子的小孩造反,結果事跡敗露被殺。

還有周惠王搶貴族土地遭推翻,結果貴族與新任天子大肆慶祝下,惹毛了其他諸侯國,最終大夥又協助周惠王奪回政權。

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內容,如果能想到周天子可是天下之尊,就會發現「天子」這個理當為天下權威的代表,理當為天下表率的象徵,如今不僅做出跟一般小諸侯國一樣的行徑,還被其他諸侯國漠視。天子權威可說是蕩然無存。

不過,話雖如此,在後幽王時代裡,天子仍然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賜給諸侯「霸主」的名分,就如同今天內容中提到的「賜齊桓公為伯」。

關於這點,到讓我有些感觸。曾看過某本關於日本天皇的書籍,裡面提到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的特色。相較之下,中國卻是屢屢改朝換代,上下王朝之間早已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為何日本天皇可以一脈相傳至今,但中國的天子卻不能呢?難道日本天皇始終很強大?當然沒有。日本天皇也經歷過多次地位逐漸低下的局面。然而,日本天皇卻始終沒有被任何諸侯取代的關鍵在於:沒有任何一個諸侯的權力可以大到壓制所有諸侯。換言之,如果有任何諸侯打算取代天皇,勢必會引起其餘諸侯的反彈。因此,日本的諸侯最多只能當到「幕府大將軍」,而不敢取代天皇的地位。

以此觀點來看,「後幽王時代」的天子們,要重振周王朝是不太容易的,但如果可以善用自己的外交手腕,像是賜給其他諸侯「霸主」身分的這項特權,藉此特權打壓有可能造成威脅的諸侯,讓自己始終維持一定的權威,那麼即使無法重振周王朝聲威,但至少不會淪落到最終被滅的局面吧!

以上,是今日這幾段史料給我的一點感促與想法。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