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25:退輔會的聊天
朋友離開工作一陣子,我們約了喝杯咖啡。一直以來不算熟,當初同為小主管所以有一些工作上的互相理解,沒有私下聯繫過,但好像就覺得可以聊聊。
週五下午的星巴克,人多到店員很客氣的說咖啡預估要二十分鐘才會好。
那是工作最忙碌的幾年,蒸蒸日上的業績,每年不斷擴張的組織,新的架構就會有新的機會,後來我有思考過為何在那邊前後能待六七年,因為我平均一兩年就換一個角色,不會膩。
朋友待了十幾年,最直接離開的原因是身體出了狀況,但聽聽後面的故事實在也太疲憊了。一直追著業績跑是正常,同事年輕的拉起來的速度很慢(把人拉起來還要先助跑一陣子實在很幸福,以前我們就直接被丟到戰場上去了),待比較久的同事呢......又很難推的動,流動率很低的情況下很無解。小稻草是前兩年疫情期間,要層層匯總報告有沒有人確診或者是和確診者的足跡相同。我問,你們不是都已經在家上班了嗎?那管大家足跡有沒有重疊幹嘛?
她聳了聳肩。說,當時好像只有她會一直問這樣做意義在哪裡,其他人就「照作比較省事」。
我和她說著我不上班後的心情,常常會有自己過太爽的自責感,前幾個月這種自責感很嚴重,除了過太爽之外,還有為什麼什麼產出都沒有,每天很像在混日子。手邊的工作算是自己小小的安慰(安慰自己是個正常人),但還是覺得過太爽。人家是一直為了過度努力在焦慮,整個氛圍都在講真的不用過度努力,但我的情況是因為完全不努力而焦慮,因為真的一點努力都沒有。
而且我這樣蠻久了哈哈哈。
有時候多希望自己可以更酷一點,過很爽就過很爽啊,比較可惜的是我是身體很誠實的放鬆,但腦子還是會想些有的沒的。
一切都還在學習。學習放掉那些長久工作以來的慣性或應該。
聊到最近看的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我說有些書真的以前沒辦法,但現在我居然開始看這類談心理的書籍,她則是很開心不用再看商業書了,我說,這個我也開始看了ㄟ哈哈哈。
我喜歡這樣的聊天,有些人就是這樣,不用深交,但見面時可以毫無保留的說一些自己的心情。我在幾個月後的行事曆上加上提醒,繼續感謝我可以這麼自由的預約未來的時間。
P.S. 最近剛出的第二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也蠻推的,覺得這本實作版的設計方式真的挺不錯,迅速翻完後打算之後花個時間好好來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