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Gladysblo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關於遺忘的種種 Everything about Forgetting

Gladysblog
·
·


  • 遺忘的基本類型、遺忘曲線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些哲學性問題。(沒有啦,其實也是具科學性的)「我是誰?」這是所有人都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哲學界有關「我」的討論永遠都是核心問題,而延伸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很多人會說我便是我至今的記憶,這沒有錯,我們所有的記憶的確是塑造成「我們」的東西。由出生至今,獨一無二的記憶每天加一點成為每個獨立的個體。

大部分人都很著重記憶力,鼓吹各種加強記憶的練習、食物,卻甚少談及遺忘。但其實遺忘也是記憶的一種,因為凡有記憶以來,我們便開始一點一點的遺忘。話雖如此,遺忘並不是記憶的相反詞。正因為遺忘所以我們才對重要的事情記得更清楚。

遺忘是記憶中的一個特殊功能。人類的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而遺忘使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關的信息,減輕大腦空間壓力,有積極意義。一個事件會否被遺忘,跟與其聯繫之事件的數目、它所喚起情感和時間,還有和身體狀態有關。

但普遍認為,相對於記憶是主動,遺忘是被動的。就是說,人能夠主動選擇記住某件事,而不能選擇去忘記某件事(又回到哲學層面嗎?)。為了避免將重要的信息被遺忘,人們通常的做法是:複習。

心理學研究確定了四種基本的遺忘類型。

四種基本的遺忘類型

1)存儲故障(Storage Failure)

當我們無法將新信息有意義地與我們現有的知識結合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您沒有花時間將船適當地錨固在碼頭上,因此一夜之間就滑回了大海。

2)干擾(Interference)

因為在聚會上學習一個人的名字會妨礙我們在幾分鐘後見面時記住他的名字的能力,反之亦然。

3)檢索失敗(Retrieval Failure)

即使我們知道那裡也無法訪問某些信息:錢已經放在保險箱裡,但是我們卻丟失了鑰匙。

4)心理動機的遺忘(Psychologically Motivated Forgetting)

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保護我們免受不適困擾。面對不適當的信息,這種遺忘也有助於我們保持自我概念和敘述的完整性:我們記住旅行的亮點,而不是迷路時小小的爭吵。

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885年出版的《關於記憶》(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一書中提到了有關遺忘曲線。他認為遺忘的速度在記憶緊接著的過後最快,然後慢慢放緩,直到遺忘的停止。但此時記憶的內容不到原先的30%。也是因為這個發現,所以有人提出學習的「四次複習法」。


遺忘是一樣很有趣的東西,應該說記憶與大腦本身就是一樣在科學領域中還有許多未解之迷的東西。對於遺忘,有些人因為太常遺忘而感到苦惱,有些人則對記得太多而感到痛苦。就如文章開頭所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記憶,做就每個不同的過體,成為不同的「我」。

希望我的文章能令大家對身活中的點點心理學產生興趣,也希望大家訂閱與讚好我的文章。

https://button.like.co/harleyloo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