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lle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敢說超強,確實很便利:《超強便利貼筆記術》

Allee
·
·
不要靠記憶,而是靠記錄。

這句話可說是近年來各式各樣筆記術存在的最強理由。

筆記,不再只是學習時候所需。

在生活上,我們更需要使用筆記來讓每日生活過得更好。

相較於用大腦記憶各項資訊而有的不清晰、遺忘等等,不如用紙筆、手機等工具將其記錄下來。不將腦力花費在儲存資訊上,而是花在資訊處理、決策上面,讓生活達到更有效率的目的。

雖然現代人人手一機,但是利用手機作記錄有很多不便之處。如果是以文字記錄的方式,手機無論打字或是手寫都比不上電腦、紙筆的速度;使用照片記錄,卻又有著整理、搜尋上的困難。

傳統的紙筆雖然方便,但固定的頁面、格式有時讓強迫症的使用者(我)感到很疲累。

過去我使用過固定頁數的筆記本,卻常常因為公事和私事合併記錄在同一本子裡,看到寫不滿的筆記頁覺得阿雜。如果分作數本筆記,又很難一次攜帶這麼多東西在身上。

後來,我改用活頁式的筆記本,算是解決了上述的困擾。但是固定頁面的問題,仍是讓稍微有強迫症的我感到為難:寫錯字了、要不要換行、用什麼顏色、寫得不整齊…諸多小細節讓我在做筆記的時候感到頭疼。

選擇使用便利貼,可以讓「過於在意筆記本」的我,省去這個煩惱,畢竟便利貼的版面小,資訊少,重寫也不會很花時間。

分類是很惱人的。

這是書本中另一句喚起我共鳴的話。

無論是用什麼顏色的筆,子項要做什麼標記等等,都是阻礙我筆記時的雜念。雖然我寫筆記的時間已長達十餘年,仍是會被這些問題迷惑。

而書中作者所提出的答案,也是我最終找到的解答,也就是:不作分類。

這個不作分類的範圍很廣,以作者為例,他的不作分類是「無論什麼想法都用便利貼記錄下來」,再歸檔到各自的類別。

實際應用上,我的作法是筆記時只用一種顏色,只用簡單的標記符號(可以參考子彈𥯤記的原則),等到日後整理筆記時,再用另一種顏色註記重點以及順序。

這樣的作法,有效地解決我在作筆記時被各種選擇阻礙的困境,而只是專注在「記錄」這件事上。筆記下來的資訊該如何運用,並不是記錄當下所要思考的問題。

本書缺點:概念不清、商品缺乏

雖然我在這本書中得到了許多有幫助的想法,但這本書仍是有不少可以吐嘈的地方。

首先,書中有許多類比的部分,概念並不清楚,作者運用的比喻會讓人一頭霧水。

「大腦和電腦都是相似的三層式架構。天地人、海陸空、紅藍黃、松竹梅、人物錢等,萬事萬物都是三層式架構。」

電腦中的三層式架構是使用者介面層(presentation tier)、商業邏輯層(business logic tier)、和資料服務層(data services tier)。換句話說,使用者介面層是使用者所見以圖示或表單等輸入資訊,商業邏輯層負責資料處理等運算工作,資料服務層則是儲存資料的資料庫。

但是用天地人、陸海空來比喻這個三層式架構,真的是讓人無法理解這三層中間的關連。

利用「便利貼筆記術」是如何模擬電腦的三層式架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每一次的筆記就是一筆資料,把這些便利貼收集起來,就是一個資料庫。

而當我們要依據不同的需求提取筆記時,就可以自由地把這些便利貼挪移或是作連結,這個過程就像是電腦處理使用者需求時的運算。

最後,由提取、整理這些便利貼的結果,就是最後運算出來的結果。

其實,這套邏輯也很類似於卡片整理術,只是用便利貼的取得更為方便、無負擔。

本書的另一個缺點,則是作者所推薦的商品很難找到。

便利貼通常只有上方一小條面積有黏性,為了避免掉落或是翹起來不好看,作者推薦了大面積黏貼範圍的產品如gnotes mobile,但是在台灣卻找不到同名的產品。

以及作者大力推薦的「便利貼保護套」,更是完全沒有這類型的商品。

最後,我在書店找到了一款名為「全面貼」,有近4/5的面積是黏貼面,而且下一張的書寫也不受黏貼面的影響,十分難得。

而「便利貼保護套」其實就是不要讓隨身攜帶的便利貼四散的工具,有Rhodia便利紙的no11皮套,似乎是頗為合適的工具,以及另一個作者所用的方式:利用手機皮套的內側,隨身攜帶筆記用的便利貼。

最後,附上我閱讀後的便利貼。最近的讀書筆記都用類似的方法作,覺得快速許多,不再被很多預設的想法困住筆記速度。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時,藉由便利貼上的文字,可以更快地回憶書中重點,排出清楚的脈絡。


如果你和我一樣,很容易揪結在筆記的形式上,建議你可以試看看改用便利貼,跳脫被形式局限的思考。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