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代耕事件始末
「我們的東西,都堅持用天然的」五個孩子的陳爸爸指著那片田說,「一根一根、都細心照顧,絕對不用什麼農藥啦、除草劑的。」黝黑皮膚的他給我們看了看他那光滑潔淨的雙手,說這就是天然的效果。
我們接著搭車回到陳爸爸二兒子位於虎尾的機器人工廠,上億隻負責秧苗一對一照顧、除蟲與施肥的昆蟲型機器人就是在這裡生產的。
「自從有了兒子開發的迷你機器人技術,我們再也不需要對地球有害的那些化學物質的介入了,甚至連親自下田都不用。」陳爸爸驕傲的說。
盡管陳先生的高科技農業革命為我們帶來了真正無污染的環境,然而廠外仍聚集了許多抗議民眾,他們無法取得高成本的機器人代耕,品質又無法與機器人耕法的陳家相比,造成農產品大量囤積滯銷。
「現在的農藥都很安全的,根本不需要什麼機器人!」張農夫說,他拉著白布條在這裡已經守了三天了。「我們從小就是灑農藥長大的, 植物原本就需要一些有機添加物才能長得好,像那個機器人這樣什麼都沒加,那種無機的農產品你吃得安心嗎?」
「機器代耕是個對台灣有害的產業,而且根本不想溝通!」創業圈極負盛名的宅仙亦於媒體專欄發出了同樣的文章。「機器代耕說是要為台灣帶來更多高科技的工作機會,然而這都是剝削那些可憐的農民,根本就對台灣產業沒有幫助。」 ( 以上由Ben Paulson ( 本報訊 ) 記者未經同意由宅仙部落格轉載 )
政府當局也同樣在關切這個議題,據傳農委會與地區農會已共同研擬一份方案,要給與偽裝高科技的傳統產業一個教訓。「明明就屬稻作栽培業的機器代耕,卻利用政府高科技人才培育方案聘雇了數十名外國人,這背後一定有問題」李主委說,「這些機器人取代了人工,卻沒有像員工一樣給與最低薪資,很明顯已違法。」對於機器代耕「無法也不可能給與上億隻機器人最低薪資」的說法,李主委表示不能接受,也強調機器代耕完全沒有誠意,絕對會給他好看。
此外,農會主委同時也表示,「台灣也有自己的代耕技術,所以我們正在開發代耕 App與 Chatbot 給農民使用,絕對不會引用高科技外國人才,將工作機會留給我們的農民」農委手拿著手機指著螢幕說,「現在這個 Big Data 雲端大數據平台可以幫農民透過 AI 與 VR 快速監控農田,而且裝有農藥噴灑器,農民在家躺著也可以輕鬆灑藥。」農會App Beta 版目前已經上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到手機市集下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