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間| 記電話至記密碼的年代
電話簿? 記事本? 開玩笑嗎? 那時候整條走廊家家戶戶的電話,都會牢牢的記在腦海中,借鹽、借水、借漫畫,隨手便可撥出十個八個,還要包括最要好的同學仔、爸爸公司、小童群益會、圖書館、士多店等等,所有的電話號碼也會熟稔得倒背如流,腦海的某一小塊,就是活生生的電話簿,等閒的五十來個常用號碼絕對難不到愛溜街的小士。每次母親大人忘記了什麼電話,都會在廚房裡喊出來,小士也會準確無誤地喊回去,現在回想起來,才發覺多此一舉,因為記憶中每次都是由小士代為負責撥電話的,因為,太喜歡 "玩電話輪盤了",噠噠噠噠......(還要加上自己古怪的配音...)
直至剛出來做事,還是用Analog手機的年代,沒有電話輪盤可用了,但因利成便,就是不喜歡在手機裡建立通訊錄,總是覺得很麻煩的。因為那時候一個單鍵負責操作三個字母,要完成輸入一個電話號碼,附加姓名及公司,非常費時,最後還是會以牢記的方式,一一把常用的電話記在腦海裡,存在手機中的號碼也不到十個。
隨著工作時間累積,也乖乖不得了,當真正踏入數碼年代,小士再也不能繼續拿一個厚厚的名牌Diary出來扮有型( Year Planner曾經是專業人士的必需品),從此開始依賴電子筆記本及手機。而那個時候,腦海中常用的二十多個電話,還是可以一字不誤的直接按下鍵盤,不需要在通訊錄內尋找。
在這裡插一段,大家有否想過,在還沒有手機上網的年代,如果要尋找一間餐廳的電話號碼,你會怎麼辦呢? 首先,想當然會查詢好幾位好友親朋,但當不得要領時,還會遭到反諷: "又不是請我吃飯,問來幹嗎?" ,最後能夠做的是什麼呢? 其實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找電話簿幫手(黃頁),如果小士沒有記錯,當年的電話亭是有存放電話簿的,很多人會為了找電話號碼而躲在電話亭內翻閱,若果幸運的話,很快便會查到目標餐廳的電話。但有趣的是,當你查到電話後,很自然地會把前後相附近的餐廳電話也一併抄下來,免得如果訂枱已滿,又要費勁再查找另一家餐廳。另外,如果電話亭沒有電話簿怎麼辦好? 哈哈,不用猜了,乾脆去附近的茶餐廳叫一杯奶茶及一份油多,然後向收錢的事頭(很多時候是老板娘)借用吧,一般都會大方的借用! 所以,事實上茶餐廳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除了吃喝外,就是集多功能於一身的驛馬站。(順便去一去如滑溜冰般的洗手間)
第二個找電話號碼的方法,就是找Call台幫手。90年代起盛行Call台,其中有項服務是可以代找公司舖頭電話的服務,不過也不是百分之一百能找到的,若果接線生找到便會直接留言在Call機中,也是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約在2000年後,Call台漸漸被淘汰,電話公司便成立了一條查詢電話的熱線,只要你夠耐心等候,也會查到你想知道的電話號碼。
踏入智能手機的年代,電話通話再不是最重要的通訊方式,也不用小士多說了,時而逆勢下,現在年紀長了,記性也沒以前的好,正好是放下 "記電話"的沉重負荷,無號一身輕,本以為可以怠惰一下,怎想到換來的,是比記電話號碼更痛苦的差事,記密碼。
銀行提款卡密碼(多間)、網上銀行密碼、大廈保安密碼、手機密碼、電郵密碼(不止一個)、FB、IG、WeChat、MeWe、twitters、桌面Window、各類應用APP、淘寶、信用卡、會員卡、各大寫作平台,當然也包括了Matter,小士的腦海記憶體除了創作外,好像完全被密碼佔據了日常理智思維的大部份 (本來就剩餘不多了)。
在數碼的年代,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好像都在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網絡王國(或脈絡系統),在不同的平台開立一個帳戶,便有一種 "插旗" 的意義,不論是社交、Blog、寫作或影音等,都會把自己的某一部份暴露給網絡,而密碼的存在除了確認身份外,也是一種防禦,小士認為包含了權力的意味。
試想想,放眼古代時,私隱是奢侈的東西,只有將領或皇族的等級才可享有。現代社會對私隱寫入了法制之內,無非是為了保護人的基本私隱權,而事實上密碼的應用,已發展至指紋及眼球識別等生化系統。
對小士來說,指紋是非常方便及有效取代密碼的方法,但換一個角度來看,指紋與眼球不就是我們要好好保護的私隱嗎? 為何變成了互聯網公司或手機開發商的收集的對象了? 或許,數字已漸漸成為歷史,小士可以預見,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與生命徵象相關的應用將會更廣泛地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像我們每天在做的健康申報QR Code, 便顯示了疫苗的類型。相信假以時日,血壓、心跳、體溫、聲音等等,也會發展成一套認證的方法,我們的身體,在互聯網的發展下,基本上已沒什麼私隱可言了。
噠噠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