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论》从来不被认为是经济学著作?
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一系列政治经济学著作从来没有被经济学主流学界认为是经济学著作或者规范性经济学理论。那么到底为什么在中国奉为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主流经济学界却甚至不承认《资本论》是经济学著作,是因为意识形态吗?答案显然不是,下面我们就从《资本论》提出的两个最主要概念“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一下其经济学理论上的成色如何。
关于劳动价值论
症结一:糟糕的适用性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的评价如此差?这就要提到“马克思的时代局限性”。请注意,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1818至1883 ——这个年代太过久远,很多“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系统科学”的理论都还没出现或没发展起来。这也就意味着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方法上缺少现代意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既没有引入数学量化概念去证明其结论,又没有规范的社会性实验设计来佐证。没有了“科学性”和“规范性”,马克思的诸多政治经济学理论,比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都是非常主观的判断和基于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总结,更多是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感觉上的总结,这就导致其理论的适用性在分析经济现象时非常差。
症结二:奥地利学派的挑战
在奥地利学派诞生之前,经济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固有价值理论”(比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三人的劳动价值理论,都算这类)。以马克思为例:他认为商品包含有一个“固有价值”的属性,这个属性是客观的(所谓“客观”就是不受人的主观影响),所以“固有价值理论”也可以称作“客观价值理论”。然而奥地利学派之父卡尔.门格尔在其代表作《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首次把“商品价值”与欲望的满足度联系起来,虽然门格尔这本书中从来没有提及“效用”一词,但实际上他开创了“效用价值”理论——书中所说的“欲望的满足”就是“效用”的另一种说法。由于“效用”是主观的(对同一个商品,不同的人体会到的效用不同),所以门格尔也相当于是开创了主观价值理论的先河。后来“奥地利学派”的很多理论体系就是在“主观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随着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理论的兴起,主流的经济学家更加倾向于使用较为注重人类心理变化的边际效用去解释商品价格的形成,而非抽象的劳动价值。他们还提出生产需依靠不同的生产要素,而非单一劳动,于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错误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则坚持劳动价值理论为正确的。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诠释劳动价值论的缺陷,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很主观的判断,那么如果你觉得创造出来的产品的价值是客观就存在矛盾,同样的工人生产一瓶可乐的价值,对于一个美国消费者的价值可能就是稀疏平常,但对于一个欠打发的地区从未喝过可乐的消费者来说价值无疑是更高的。那么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我们如何去比较这样的价值差别呢?如果统一假设同样产品的价值一样去指导工厂生产,那么不同市场的产品策略也就无所谓区别了,也就不存在市场细分和定制化的产品概念了。
后来奥地利学派更是提出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概念,并通过“机会成本”建立了“归属理论”(imputation theory)。然而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会持续递减。因此资本家会倾向于把生产规模无限制扩大,从而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但是在引入了机会成本之后。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当产量扩大之后,“边际成本”不一定是递减的,可能在达到某个平衡临界点之后反而会变成递增。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指导企业生产规模上又犯下了非常明显的错误判断,按照他的理论,企业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彻底垄断,全部生产由一家公司来做,但现实是完全垄断不仅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企业并不会愿意扩大生产而是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价格来榨取更高的利润率实现盈利,这就违背了马克思提出永远边际递减结论。
症结三:缺少理论上的独创性
在政治学上,马克思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而且具影响力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教条也具有知识上和实践上的意义。但事实是,在所有严肃的经济学家看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被认定是一条死胡同,而且没有足够的理论原创性。
《资本论》的结论和思路更多是对于古典经济学,诸如《国富论》这样古典学派理论的总结,很多书中的论述则更像马克思的读书笔记。劳动价值的概念跟当时经济学的主流客观价值论并没有更进一步,本质还是客观价值理论那套东西。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
症结一: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时代原因,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既没有宏观经济学体系,也没有自然利率的相关理论,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马克思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无风险利率,完全忽略了价值中的时间要素。如果你稍微了解金融学,就知道现在的1块钱跟未来的1块钱在价值上是极不可能一样的,也就是货币存在时间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也提到“利息”。但马克思的理解是错的,他把自然利率的那部分资本增值也算作是剥削所得。但其实并不是,自然利率所属的那部分资本增值,是资本持有人应得的收入,与剥削毫无关系。自然利率也称作无风险利率,通俗地说也就是你把钱存入一家银行可以得到的利息,或者你购买美国国债所得到的利息,在这个过程中,你并没有剥削任何人,你的钱就增值了。
症结二:忽略了资本家的劳动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把资本家说成是不劳而获,但资本家其实需要做很多劳动。在开办企业之前,资本家就需要做很多决策(比如:把资本投入哪个领域、企业如何运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脑力劳动。开办企业之后,资本家如果自己参与企业的管理,那么管理工作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如果自己不参与管理,就要靠“职业经理人”,那么如何挑选职业经理人,挑选之后如何评估其管理的绩效,同样需要脑力劳动。
症结三:忽略资本家从事生产活动中的风险要素
资本家开办一家企业的过程,面临一系列决策,而任何一个错误的决策都可能导致资本家血本无归,也就是资本家同样是要承受风险的,既然有风险就自然应该有因为承受风险而获得的回报,这些回报完全被马克思忽略并且归纳到从工人劳动中剥削而来的。只需要用你的经济学常识判断,创业和投资再生产活动并不是一个无风险套利活动,既然不是无风险套利,那就应该风险和价值同时存在,因为承受风险而获得的价值并不应该算作剥削所得。
总结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是在政治学上而非经济学,如今的经济学里有公共经济学这样的专门分支讨论政府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对于严谨的学术领域来说,给出一个宏大并且主观上感觉对的结论并不难,难的是你要如何科学的证明它,而劳动价值论更多是提出结论而非证明,这也就限制了其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