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随想(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疫情原因,学校迟迟不能开学,人在家容易“胡思乱想”。为了不让这段时间的想法就这么烟消云散——我还是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比较好——我想把它们写下来。碎片式的想法可能写下来也成不了体系,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各位见谅。
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起呢?
今天翻到了自己前段时间的碎碎念,大概是向父母抱怨小学时“官方要求”的课文朗诵令人不适,却遭到了他俩的一致反驳——“老师那么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一定是你读不好才嫉妒的吧”云云。
不否认,如果按照那时候老师的要求,那么我读课文的水平自然是相当之差——因为那时候的我,包括现在的我,一是因为羞怯,二是因为我体会不到能让同学们声情并茂成那副样子的浓烈感情。
你能想象一个小学生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抑扬顿挫的音调和扭摆的头颈吗?
每每想起来,记忆中的我和现在的我都同时想要干呕。
可能我的父母认为,小学时候模仿所谓正确的方法,即使不懂也没什么,反正长大后孩子们就会懂的。
可是他们是不是忘了,比起真正懂得《春》的情感前,孩子更快学会的是什么?
——你不必“明白”,也无需“理解”,你只需要遵守、模仿。
你只需要“形式”。
你只需要服从老师,服从权威。
你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你也只能发出一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