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樹海 :《你的右手有蜂蜜香》《就算牠沒有臉》
好巧不巧,手上同時讀著兩本關於動物/生命議題的書,便決定一次寫下兩者互相呼應的書評。
「這世上的一切都是主觀想像。」
北海道市區内發現棕熊出沒,小學生雨子沒有遵守留守屋內的規定跑去看熊,還試著和小熊玩耍,因此差點被母熊攻擊,獵友會的大人為救雨子開槍射殺了母熊,小熊被送去仙台動物園。
自那天起,雨子便懷抱著 「是我害小熊失去了媽媽,更喪失了自由」 的罪惡感,並下定決心要成為小熊的飼育員,真正目的是把小熊解救出來,帶牠回山裡去。
《你的右手有蜂蜜香》是一個如夢似幻的故事,看到中間就發現自己必須先甩開部分理性思維才能更接近故事中的感情。儘管仍有點一頭霧水,但有幾個地方卻莫名地看得熱淚盈眶。
雨子在成長過程中,愈發對人類社會各種衡量生命的矛盾規則產生質疑。
為甚麼不可以餵肚餓的鴿子?不是人類就不能幫嗎?公共場所是誰的?誰規定只屬於人類?鴿子、狐狸和熊不是在人類居住之前就已經在這裡嗎?為甚麼人和動物的性命價值不對等?
還未 「社會化」 的雨子不斷向已經「社會化」的大人們抛出這些問題,大人們卻只是不斷迴避,她的繼父甚至說她沒成長。
我認為剛好相反,雨子的童年自母熊被殺、小熊被帶走那天起就結束了,而她的心也自那天起甦醒過來,她無法像一般人那樣眼不見為淨,盲目地跟隨規則過活。表面上她按照社會的規則去生活行事,內裡的她卻是藉著 「社會化」取得周圍的人的信任,去達成解救小熊的目的。
故事結局看似雨子達成了十多年來的贖罪目的,但卻異常空虛,為了救小熊,她不惜捨棄與人的連結,小熊離她而去後,她就失去了歸屬的地方。這個 「要維護動物權益就得和人類對立」 的格局實在太二元對立,而且不真實。
推薦度:★★★☆☆☆
「道德是不可能一致的,因為那是人的侷限。」
《你的右手有蜂蜜香》以故事形式帶出人與動物的倫理矛盾,《就算牠沒有臉》則是兩位在動保領域耕耘多年的作者姊妹,以互相對談及回應的形式,為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與道德矛盾提出多方面的探討與觀點。
吃肉和關心動物是不是不相容的?可愛動物就是有優勢?擬人化是濫情和不理性?外來種只能被消滅?雙重標準就等如偽善?
在《你的右手有蜂蜜香》裡,到底熊是不是真的和雨子說話?熊在動物園是不是真的過得不幸福?把牠 「偷」 出來放回山林是不是正確的?
這些問題,《就算牠沒有臉》的作者們都沒有提供明確答案,而是以獨立篇章詳細探討,以邏輯與實例分析拆解常見迷思,提出擺脫固有立場的思考與願景。
「讓遊客覺得『好看、好玩』的重要性被放得愈大,為動物所做的考量就可能會縮得愈小。」
小時候我也在海洋公園摸過海豚,也在澳洲抱過樹熊,但不知道何時開始,我對任何規模的動物園、水族館和以動物作招徠的咖啡廳產生抗拒。
我對動物園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是一頭大象。那天沒甚麼遊客,我和一頭大象隔著一道石牆和一道鐵欄,靜靜地互相對望。牠的鼻子從石牆的空隙伸出來,在紅色的泥地上寂寞地畫圈圈。我記得當時那種心酸感,現在回想也會想哭。
或許 「牠很寂寞」只是我的主觀想像,但大象是群居動物,和野生象群在草原上互相照顧嬉戲的情景相比,這樣子被逼一象關在籠裡,實在說不出 「這是大象應有的生命模樣」 。
就算我喜歡鯨魚,但如果賞鯨團會妨礙鯨魚的生活,甚至為牠們帶來危險,那我寧可不去打擾牠們。如果我無法確定設施和活動背後到底有否傷害動物、或是加强了剝削動物的惡性循環,那我寧可不光顧。
「先察覺,才有在乎、回應的可能。」
我很欣賞兩位作者並未重彈 「人類是萬惡根源」 的舊調,而是撇開人類 vs 自然的對立觀念,從生態宏觀與動物角度出發,尋求務實平衡的共存之道。然而,要尋求這條未知的新道路,都離不開第一步:人們必須先有自覺與自省。
除了要認清人類對生態災難的責任,更要認清對生命的慾望與焦慮。不誠實面對 「誰引起這把火」,只是一味驅逐撲滅火苗,結果只會令動物的處境和待遇雪上加霜。
推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