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大綱》讀書筆記之一

LaurenTaylor
·
·
IPFS
·
革新固當知舊

讀書日期:2023年3月5日

文獻標題:引論

版本: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文字摘錄&讀書心得

著者简介:錢穆(1895年-1990年),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歷任燕京、北大等各大學教授,創辦香港新亞書院。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一同稱作“中國現代四大史學家”。著有《國學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著作。


讀者應具備之信念:

1、對本國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2、反對“偏激的虛無主義”和線性進步史觀。

3、大部分國民對本國歷史有較好體認的情況下,社會才能真正進步。


引論

一、    中國歷史的3個特點:1、悠久。2、無間斷。3、詳密。(p1-3)

史書體裁:1、編年體,如《春秋》。2、紀傳體,如二十四史。3、紀事本末。宋袁樞《通鑒紀事本末》

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當知舊。不識病象,何施刀藥?僅為一種憑空抽象之理想,蠻幹強為,求其實現,鹵莽滅裂,於現狀有破壞無改進。

(如弘一法師所言: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

二、    批判了三派史學:1、傳統派/記誦派,校勘輯補。2、革新派/宣傳派。錢氏對此派評價最高。3、科學派/考訂派。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p3-4)

三、    革新派分三期:

1、原因在於政體,專制黑暗。

2、原因在於學術思想,孔學和道教。

3、原因在於社會經濟形態。(p5-6)

四、史書脈絡:《尚書》《春秋》《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史記》《漢書》:斷代史之開始。

《通典》(杜佑)《通鑒》:編年之新通史。《通志》(鄭樵)

方志:家譜、學案。《明儒學案》(黃宗羲)

“以記誦、考訂派之工夫,而達宣傳革新派之目的。”(p7-8)

伍、國史的3個要素:1、政治制度。2、學術思想。3、社會經濟

從西方角度看:

1、政治制度。英國:大憲章、國會 法國:人權大革命

2、學術思想。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馬丁路德“宗教革命”

3、社會經濟。達伽馬、哥倫布鑿空海外,發現新殖民地。(p9-10)

六、異:特性。變

同:基相(p11-12)

七、“中國史如一首詩,西洋史如一本劇,各幕變換”

“中國史在和諧節奏中演進”

“一片琴韻悠揚”(p13)

(這部分分析很能體現錢穆之“溫情與敬意”,其實國史也不乏殘殺與酷刑,歷史之幽暗往往出人意料。

氏著強調國史之獨特性,亦可稱“中國性”(Chineseness)。

八、政制演進

1、秦漢:封建→統一

2、形成士人政府。西漢中葉-東漢

3、科舉制(隋唐)“天下為公,選賢舉能”

P16 “凡於中國而輕言民眾革命,往往發動既難,收拾亦不易,所得不如其所期,而破壞遠過於建設。所以國史常于和平中得進展,而於變亂中見倒退者,此由中國立國規模所限,亦正我先民所貽政制,以求適合於我國情,而為今日吾人所應深切認識之一事。若複不明國史真相,妄肆破壞,輕言改革,則又必有其應食之惡果在矣。”


九、學術

“自有孔子,而史學乃始與宗教、貴族二者脫離。”

“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主上以倡優畜之。”(司馬遷,實語,p17)

“及東漢班氏,以非史官,為史下獄,然尋得釋,所草懸為國史。自此以往,中國史學,已完全由皇帝、宗廟下脫出,而為民間自由製作之一業焉。”

(“民間自由製作”一語,似言過其實。)

職官:史官、博士、五經博士(漢武帝時期)。獨立於宗教、政治(?)


第一個學術思想自由的時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

第二個學術思想自由的時期:北宋

“北宋學術之興起,一面承禪宗對於佛教教理之革新,一面又承魏晉以迄隋唐社會上世族門第之破壞,實為先秦以後,第二次平民社會學術思想自由活潑之一種新氣象也。”(p19)

宋:程朱理學 明:陸王心學  清:樸學

“社會學術思想之自由,並未為政治所嚴格束縛,宗教則更不論矣。”

(明代的心學轉向,清代的樸學偏好,與政治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中國政制常偏重於中央之凝合,而不重於四圍之吞併。其精神亦常偏于和平,而不重于富強;常偏於已有之完整,而略於未有之侵獲;對外則曰“昭文德以來之”,對內則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故其為學,常重於人事之協調,而不重于物力之利用。

(此言極精闢,p20)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