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張子房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掌控很少的七月下半,各種疑慮中訪百年霧峰林家

張子房
·
·
經過3月以來的好運氣,7月的運氣終於不怎麼好,沒接到job。接案是生命線,每個月都靠它糊口,沒辦法,只靠正職不夠生活。這個狀況是我個人問題,最近聽到在加國的朋友也有類似狀況,互吐了一下苦水。他們覺得我已經算很好,他租金佔了稅後薪水120%。我聽了也覺得,唉,還是錢的問題。


經過3月以來的好運氣,7月的運氣終於不怎麼好,沒接到job。接案是生命線,每個月都靠它糊口,沒辦法,只靠正職不夠生活。這個狀況是我個人問題,最近聽到在加國的朋友也有類似狀況,互吐了一下苦水。他們覺得我已經算很好,他租金佔了稅後薪水120%。我聽了也覺得,唉,還是錢的問題。

做人有時好奇怪,在港時沒有經濟問題,人卻很絕望,每天都不想做人。在台每天都為明天的錢煩惱,人卻又沒那麼絕望,至少想要活下去。最近偶然翻到一篇2021年寫下的用來整理情緒的文稿,全部是在香港遭遇的不開心和不快樂……呃,跟現在差不多呀,只是形式不同。

經濟……應該說是我提早把問題挑出來,做書,早晚會有一天遇到這種搵朝唔得晚的狀況,應該話做人都會係咁,早晚要面對。身處的行業遲早會衰退,身體遲早會承受不了,反應技術也會被後來者追上。

比較感概的是,我在經濟最脆弱的時候遇到最大鑊的事情。沒事的,我會頂住,好艱難,但我有信心會翻身。最近讀到一篇報導,某日本人多年前回中國大陸拍紀錄片,圓夢了卻背負30年債務。以前也採訪過生意失敗破產,然後離婚,然後患癌……現在只好用這些極端例子來安慰自己。

颱風假

颱風過後的周末,打開置開露台的洗衣機蓋子,哇,積了半桶雨水。

今次的颱風令我想起莫拉克,那次也是風雨極大,大到租住的房子滲水,漫了一地。當時在外租屋,與房東同住,她住那邊30年,沒試過浸水滲水,可見風雨有多大。今次颱風,連續吹爛了兩把雨傘……下次直接買雨衣比較好。

起初以為颱風打不成,風和日麗,終於放了兩天風假。這兩天令我焦慮指數急升。因公關係,颱風前又快閃了一趟高雄,今次來回都坐自強,以前往往是去程坐自強,回程坐高鐵。今次出門又為抓住了一絲希望,希望今次真的能扭轉、能翻身。

這一絲希望握住的時間很趕,本來隔天有消息的事情,往後延了一周,截稿此刻仍未有確切回答。而這個回答是先自損銀兩,中間連同搬屋、運輸,還有押金未計,如無意外最快11月才會逐步回復。我只能祈禱一切順利。

一切決定都要得到確切回覆才行。台灣的規矩和香港不太一樣,以租房為例,香港通常一年生約,一死約。台灣已知的通常是一年死約,年年死約。查過一些法規,雖然有案例是一個月前通知,業主不得扣除租客押金。但台灣嘛,法規是法規,法規也有規定不得約定不入戶籍、不得約定不能申請租補,通常簽約前房仲都會口頭提醒。沒有書面約定,大家心知肚明。

我很不喜歡這種狀態,生活上能掌控的東西很少,包括工作、包括住屋,一切都要等其他人決定。我很希望能夠趕快擺脫這種狀況。

霧峰林家花園

七月上旬有一天醒來,突然覺得9月我就會南下,離開目前的住所。沒有根據也沒有因由。想說在離開前,把還沒走完的地方走一走。

上旬去完霧峰街道閒逛,颱風過後的周日,突然想,今天去林家花園吧。當時掙扎了一段小時間,林家花園門票250,在香港時已很想去。來台後因為沒有收入,不敢付錢。找到正職後也不敢付錢進去。那日起床,望見天空很藍,天氣很好,猶豫了半小時,哎,會不會颱風後環境未整理好?半小時後出門了。

記得當年大學,其中一個目的是一邊讀書一邊遊覽,結果時間都花在打工,沒去過甚麼地方。人比人比死人,當我在學校跑公文時,一位住錦繡的同學已換了三台機車,環島兩次。他現在讀到博士,十年人事,很替他高興。

霧峰林家很值得任何一個關注人文科學的人來看,中華文化鮮少有這種大家族,支持民族復興和文化產業。暫時先放些照片,日後有時間詳談。俗語說富不過三代,看看台灣四大家族,就知道這句話並不符合現實。

我奢移地在花園裡聽了兩場導賞,吃了個來台後最貴的飯。錢花一花搭公車回去煮晚餐。

異鄉抑或無鄉

「會唔會佢地仲當你係外人呀?」

七月某次定期的新住民聚會,我表達了作為外來者的憂慮,最後說了句「你們不懂」。那不是一個憂愁表情就能夠互相理解的東西。回來之後,木梨學姐這麼說了。果然是在台灣待過的人呀。

最近留意到某位骨灰級blogger的自我介紹,他已經離開台灣去了西方國家。看到時有點驚訝,從他的文字看來,他在台灣好像也過得不錯。當然,要去要留在這個年代不是值得太書特書的事情。每個人在每個地方的遭遇不盡相同,好難一概而論。

離開香港之後,好多在香港遭遇的不幸和壓抑漸漸忘記了。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抑鬱也緩和了。人在香港腦海裡面很多噪音,得知可以回台灣,那些聲音一下子消失了。抑鬱不會那麼快消失,剛回來時頭一年,我心中是想默默地像張愛玲那樣躺着,租約到期房東才發現就好了。

當然我也想過好多東西,為甚麼在香港總是不開心,可能我終究是希望香港好,希望能夠令社會有所改變。如今?台灣變怎麼樣,我不在乎。今年不在乎,明年或大後年可能就在乎了。有些朋友,他們在香港時很開心,但從來不會在FB公開各種各樣訊息,去到外地也很開心,經常貼家庭生活照。看見大家生活的模樣,我也覺得很好。

問過一些移工,他們從南洋來台只為賺錢。台灣要怎麼樣,他們不太關心。有些是在台灣產子,有些是嫁給台灣人,慢慢地關心「族人」在台的生活狀況。歷史上興旺的城巿、國際大都會,均是異鄉人能作故鄉的地方。我希望台灣會成為這樣一個滙納百川的地方。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