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瑪力再說MariosBB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從中韓春節之爭看文化民族主義的愛恨情仇

瑪力再說MariosBB
·

Hello大家好,我是玛力,今年过年过的还好吗?在牛年春节进入尾声之际,这里还是给大家拜一个晚年吧,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看到更远的前方,「牛」转一切的不顺利。

那在年味还没有散尽之际,我们赶紧来谈一个关于过年的话题。今年春节有一个话题一直贯穿始终终,就是我们过的这个年在到底在英文里面叫Chinese new year还是Lunar new year的问题,以至于后来爆出韩国方面认为春节是韩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有某偶像团体在社交媒体上写出Happy Korean new year 的说法。这下中国网友又炸开了锅,纷纷开始讨伐韩国人太不要脸了,除了盗窃中秋、端午等节日,连春节也下手了云云。本来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无聊的讨论,不足挂齿。但偶然间听见我爸妈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并痛斥韩国人太坏。于是我才意识到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话题,看来今年的中韩民间又将掀起一波口水仗和对立情绪。

谈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阐明下立场,本视频不去论证Chinese,Lunar还是Korean新年谁对谁错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解释,骂来骂去没有丝毫意义。我们可以尝试站在更理性客观的角度,就来聊一聊关于中韩之间的文化传统的是非争议,并分析下背后的原因。

其实很多中国人人对韩国的初次了解,都是来自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视频资料)。因为之前大家对这个邻居的认知,仅仅停留在韩战之后,一个叫做「南朝鲜」的傀儡政权。那时的中国人认为北边的金家王朝才是朝鲜这个民族的合法政府和朋友。甚至连对方的国名也是跟着北方叫做「南朝鲜」。直到1992年中韩建交,中国才正式用启用「韩国」这个称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韩国的接触和了解不过30年而已。那中间有各种不理解和不信任我觉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定义,就叫做「文化民族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单一论和拥有论。关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的情结,我们之前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上已经讲了很多期,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我以前的视频。今天呢,我们先不谈中国,重点谈下韩国人的「文化民族主义」,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跟我们相爱相杀几千年的邻居。那么,我将从地缘政治、民族性格和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半岛性格论

从地缘上讲,中日韩三国分别属于大陆文化、海岛文化和半岛文化,虽然长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大家也长的基本一样,但却发展出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国民性格。

韩国所在的朝鲜半岛地处大陆和大洋之间,左边是中国,右边是日本。上有俄国。从古至今都是是东亚或者亚太的战略据点,从历史上看,千百年来在周围强邻的威胁下,作为一个小国最担心的就是为人鱼肉,危机感深重。我们在上一集谈到中华民族从五四运动开始就被各种内部势力夸大列强的威胁,生活在被害妄想症的阴影下。

同样,朝鲜半岛上这个民族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民族开始,也是一直是生活在被害妄想症的阴影下,有点像欧洲的巴尔干半岛那些国家,由于长期的地位是从属国,殖民地,所以也慢慢的造就了自己的半岛性格, 既有大陆的保守性,希望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又有着海洋的进攻性,时刻提防着外部势力的入侵,所以在外交政策上不得不间于齐楚。主要体现在就是悲情和要强的个性。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是欧洲的火药桶,那朝鲜半岛也是东亚的潜在火药桶。

「被害妄想症」还有个文艺的说法叫做「历史悲情主义」,这一点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就能看出。可能大家并不清楚唱的什么,只知道阿里郎阿里郎。原始版的背景故事就是有一对年轻的小夫妻,本来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丈夫为了给妻子更好的生活便独自进城打工。结果留守的妻子经常被恶霸调戏欺负,丈夫回来听到了一些闲言蜚语于是愤然而去。于是妻子就开始呼唤郎君,韩语就是阿里郎。丈夫终于被妻子的真情打动而回到身边,于是两人重新相亲相爱的在一起了。(MV)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妻子呼唤郎君的苦情歌,实际上则是反应了朝鲜民族面对殖民统治者的不满和渴望独立的心情。总而言之就是,宝宝心里苦啊,我是弱者啊,你们不要欺负我啊。

在这种被害妄想症或者历史悲情主义情绪中,人们会拘泥于对历史问题的片面的、选择性的记忆而不能全面正视过去,对自身的不幸历史和现在的身份过于敏感,这一点中韩两国是非常相似,甚至韩国更明显,从韩国向日本追责慰安妇问题,和通常的反日情绪也能明显的看出这一端倪。虽然中韩两国历史上的紧密关系,但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夹心地位以及近代被日本殖民的历史。在现代转型时期,因此也极大的影响到反观自身和观察别人的视角,表现出来就是民族自尊心极强,尤其在身份和文化上体现出强烈排他性和自我中心主义。

在中国出生又留日的朝鲜族作家金文学,曾以忍、劈、恨、三个字来形容中日韩三国不同的国民性格。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像愚公移山、胯下之辱、韬光养晦这些故事都是「忍」的人生哲学。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常常持刀而生,用刀劈开东西,把外来文化劈而取之,切腹、盆栽、庭院、插花,都体现出一种「劈」的精神。但是韩国人的恨,不是仇恨或怨恨,是一种「恨」铁要成钢的「恨」,是一种对未能实现的梦想的期望。

前面谈了那么多关于韩国人或者朝鲜民族性格特点和产生,也许能帮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韩国人为什么那么争强好胜。下面我们不妨再从韩国现代历史的轨迹中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远的我们先暂时不说,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韩战后遗症」。

众所周知,韩战之后,朝韩彻底分裂成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也大伤元气。从此也拉开了朝韩作为冷战前线桥头堡的新序幕。从渴望统一民族统一,不得不在新的国际秩序下一分为二,为了意识形态和生存环境,继续成为他国的附庸。战后,朝韩双方经济都受到重创,北方劳动力严重不足,南方40%的人口处在失业状态,完全失业人数高达240万。1954-1957年,韩国出现了年均40%的通货膨胀。

韩国虽然也接受了美国和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但由于李承晚独裁和贪腐,加之没有工业基础,经济一直落后于接受中苏援助的朝鲜。加之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盛行,社会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终于在1960年人民发动419运动,将李式政权赶下台。

虽然到1960年代韩国经济已经基本稳定了物价和打下了一些经济基础,但由于新的临时政府没能有效控制社会动荡,又为军人干预政治提供了借口。于是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516军事政变上台,开始了军政威权统治时期。南北韩之间的同一民族对立情绪继续升温。期间又经历了被朴正熙暗杀,全斗焕军事政变,光州民主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动荡。

到了,1988奥运会举办前夕,由于之前的征地和拆迁行动,和对全斗焕的不满,让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也让韩国民众的怨气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爆发口——示威游行。在1987年6月10日至29日韩国爆发了大规模全国范围的民主运动。当时国际奥委会表示如果韩国的情势无法降缓,有可能会取消其1988年的奥运主办权,这个关键因素导致军政府向民意妥协。最后当时的执政党候选人卢泰愚在1987年6月29日对外发布了“六二九”民主化宣言,并同年当选第一位民选总统,韩国才结束了长达26年的军人独裁统治,掀开了民主政治的篇章。

虽然在此期间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一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之首。但由于军政时期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国民的民主与自由为代价的,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也导致官商勾结腐败现象的滋生。所以在从战后到1987这30多年期间,由于政治的黑暗、独裁和腐败,国家形象和口碑在世界上并不好,民众也自然也没有太多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加之文化产业的匮乏更谈不上跟中国抢各种资源,那时的年轻人还以看港片追港星为时髦,所谓的民族主义全部挤压在对政府的不满和民主抗争上。

前几年大热的神剧「请回答1988」中,便是描述了这一动荡时期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成为韩国人民的集体回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民有了钱,政局相对稳定后,韩国人迫切的需要证明自己,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于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全国人民群情激昂,像极了当年我们举办北京奥运时候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一个长期受压迫的民族站起来了。回到我们开头所说的,在hand in hand 的歌声中,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存在。韩国从此正式走向世界舞台。但是韩国政府干了一件事情,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举办前夕,韩国政府下令取消所有街道牌匾等公共设施上的汉字标记,虽然从70年代开始,韩国已经从国民教育中取消汉字,但这一举动也标志着韩国在国际形象中去中国化的正式开始。

好,那么之后随着冷战结束到中韩建交,韩国从此步入了全新了民族形象重塑期

对于韩国来说,冷战时期其是美国在亚洲的反共堡垒,朝鲜是苏联在亚洲的反资堡垒,而两极对峙局面结束后,给韩国在国际上的重新定位带来了可能。朝鲜半岛分裂的现状基本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一个民族国家分裂成两部分的情况不再了,无论是从国家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政治制度上来说,还是社会建构的国民心态、国民情感上来说,朝鲜和韩国,都是两个完整独立的个体了。

以往「甚嚣尘上」的反共主义以及希望朝鲜半岛统一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退色,取而代之的是冷静而迫切地对经济发展和复兴的诉求。南北双方已经各自选择的不同道路上发展,韩国以靠经济立足的决心开始了国民心态的调整和重塑。简单来说就是意识形态之争的淡化,使得在经济和文化层面对国家主权的泛民族主义得以兴起。

其中有里程碑意义的莫过于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全民捐金」运动。

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韩国产业政策从外向型出口经济逐渐转变为推进进口自由化、资本市场和金融自由化。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也延续到韩国,由于韩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很高,有着较多的外债资产,资金流动也较为频繁,在这样迅猛的经济风暴当中,自然首当其冲受到波及,出口贸易随之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外资纷纷撤离,市场信心如如摧枯拉朽一般崩盘,不堪一击,而当时的韩国的外汇储备只有39亿美元不到,同时外债的比它高接近10倍。如此的情景之下,在报纸等舆论媒体的呼吁下,韩国人开始自发地组织爱国性的“捐金运动” ,当时许多普通老百姓拿出各种金首饰和金制纪念品,排着长队到政府献金,或者是拿出手中的美元到银行兑换韩元。

时任总统金大中和夫人也带头捐出珍藏的金首饰。200多万韩国人捐出黄金总额达21 亿美元,成就了一件经典传奇的历史事件,极大了点燃了民族主义的火焰。虽然个人捐出的黄金不会是实质上的主力,但是其感情上的震撼力和号召力是巨大且深远的,普通的韩国国民开始意识到并且从此坚信,只有通过这种举国一心的方式,他们的国家才能在变得无坚不摧,而一种经济和文化上的悲情意识和不安感,也就此一路伴随韩国国民。

第二事情是便是金融危机之后的「文化立国」政策

亚洲的金融危机之后,让韩国国民的“捐金运动”名声海外,时任总统金大中看到了国民精神的力量,在其就职演说中就提到过“文化立国” 战略,并且成为其不遗余力推行的一个重要政策,他深信,塑造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历史的高度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金大中认为“国家的一切弊病都是文化的衰竭引起的”,“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1999至 2002年间先后制定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政策,从电影、动漫到音乐,无不包含。这些政策甚至立法把文化提到了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一样重要的战略层面上来,与其它国家的文化发展、文化主权开始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在“文化立国”战略下,韩国把进军国际市场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分阶段、战略性进行开拓。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是首先突破的要点,进而进军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并不断发展潜在的中东和南美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末到新千年之际,一股「韩流」强势席卷中国甚至整个亚洲地区,一大波帅哥美女如同生产线的标准产品一样,充斥我们的审美和偶像选择。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韩国影视文化产业惊人,从1997年为49万美元,到2003年已增长到3098万美元。韩国已成为继法国之后又一个可与美国好莱坞分庭抗衡的影视大国。目前占据全球产业市场份额的5%,已经是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有了这两件事情作为韩国在全球化时代依靠民族精神或者举国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到了2002年,日韩世界杯举办期间,韩国又历史性的闯入四强,虽然公正性上饱受诟病。但是确实让韩国人从过去的历史悲情主义中彻底释放出来,迫切的需要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如果说,从88年奥运会是个开始的化,那02年世界杯的「成功」也极大的激发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士气,

好,由于时间关系,关于韩国的文化成长历史,我们就先说这么多,这里到不是赞扬韩国人而贬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看到是,一个国家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的背景是什么,而这些成功背后的代价又是那哪些。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中韩两国从历史渊源、国民性格、经济发展到近些年民族主义膨胀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看似跟春节或者文化归属之争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都体现了一个民族从弱小到强大之后心理的变迁和对世界秩序的渴望。唯一不同就是,中国从历史上是盛极而衰走了几个轮回,而韩国是从衰到盛一个周期还没有过完。然而大家又同时走到了同一个时间周期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越缺失文化才会如此渴望对文化的占有,对于文化符号的定义和宣传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以体现本民族的历史底蕴和传统。

所以也不难理解近几年中韩两国对于相近文化的归属之争,有越演越烈之势。

话说回来,正月初一过春节这个传统在中国也不过100年的历史。在这100期间,由于文化和政治冲击中,也有过不少对于春节的存废之争。至于那些坚持说韩国盗用春节的人,是不是要把圣诞节也改名为罗马圣诞节呢?元旦改名为西元新年呢?所以又何必在意到底是Chinese new year还是lunar new year的说法呢。你当然可以认为韩国人的文化民族主义非常的鸡贼,但就算全世界都承认春节是中国发明的,难道韩国人、越南人就不过春节了吗?

不管是谁发明的,谁又偷走了,作为一名全球主义者,我坚信文化和传统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停的演变,不停的融合,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盛极而衰,而又复兴。说白了,文化这种东西对内是一种传统,对外就是一种商品,你要会出口才会赢得别人的认同。

总而言之,如果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难道不香吗?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