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約|我忍不住又到馬鞍山走了一趟
因緣
摰友邀約郊遊慶生,念茲在附近的山頭,因大家在附近地區長大,希望所到之處皆可看到舊日足跡。後來因為颱風緣故,他跟學弟妹的飯局取消,故想順道跟一班學弟妹郊遊。馬鞍山隨即閃現,瞭解一下各人能力所需,就搞定了行程時間。
學妹
天氣預測本來早上有雨,最終意外地整天放晴,來自中亞的學妹說當地有句說話叫good weather for good person,所言甚是。
走上燒烤場的路上,跟學妹對談。談談她對香港的印象,我又說說香港郊野之美及沙田這個地區對學長的連結。瞭解下她學懂多少中文字,能聽能說幾許廣東話及國語;我又告訴她年紀漸大也會執筆忘字,要用一些技巧去幫助補救。她亦觀察入微,沿途分別見到有二人赤腳走路,就問到是否普遍及有何益處。說著走著就走到燒烤場了。
母校
以往週會坐在教堂內,最後拉開布幕,就會顯現鞍山蒼蒼的景象。為著令大家可以從另一角度看看母校,特意取道燒烤場的家樂徑。大家果然非常雀躍地尋找往昔的足跡。奈何今非昔比,回首細看,無限欷虛。年輕小伙子對未來的希冀,跟這中年大叔的感嘆,有著强烈落差。然而,路仍然要走下去。
礦洞
雖然馬鞍山一帶已經走過廿遍,居然還未能安然走到240礦洞口。經過一番尋覓,竟從一個從未行過的路徑前往,讓大家預早走了一小段艱辛之路。幸好大家都無怨言,好奇香港原來有礦場遺址。我有點羞愧自己居然會錯過最初的路口,儘管最終能夠及時修正,顯然是因為事前疏於準備。年事漸長,曾經自豪對於山徑的過目不難,俱往矣。
歷史
走進馬鞍山村內的鞍山探索館,既可吸收正確的歷史養分,亦能在室內稍息。這兒面向馬鞍山及露天礦場的山脊,我又可以跟學弟妹話當年。環顧四周被眾山圍繞,望不到海岸及城市,晚上必然星光燦爛。館內有個240礦洞的大型擺設,亦不時見到240礦洞的壁畫及圖案,大家都很興奮已經親身到洞口參觀這個馬礦的標誌。
秘密花園
時間緊迫,未能於礦場cafe一嚐特別的腐乳饅頭,就要起程。提示大家帶上手套,向露天礦場進發。可能因為上星期兩連颱風的關係,感覺路況比前隱蔽,有兩三處要彎身及用手撥開塌下來的樹枝才能渡過。不消數分鐘,就豁然開朗。綠蔭蓋在層層赤紅的崖壁上,地上也有閃爍的石頭,走到盡頭更可以看到大埔吐露。特意帶來小巧的磁石,讓眾人玩玩尋寶玩意,看看誰能找到最大的鐵礦石,幾個大男孩玩得不亦樂乎。這個場景幾顆磁石多次都能讓大小朋友重抬童心或者對科學的好奇,而且又有一點點的冒險,一點點的隱密,是馬鞍山的秘密花園。
怪石
頂著正午的艷陽,走到最高點,看看石壟仔山頭的奇石及一覽四周無遮擋的美景。儘管在燒烤場已經先吃了生日蛋糕,但經過一輪勞動,已經消化得七七八八,大家又倦又餓。所以就算眾多石景罕見地都沒有其他山客,大家只在龍舟石及鱷魚張口石拍照留念,就匆匆到昂平高地午餐。
樂見這路段已經在又跣又斜的泥地上舖上石塊,而非常見的石屎梯級。走在這種天然質材上,有助吸收震盪;反之則會十分痛苦,因為自己要承受所有重量的回饋。
舒爽
今天視野極佳,近至西貢全景,極目至港島區的柏架山都可辨認,昂平的景觀固然讓人目不暇給。還要遇上乾燥的空氣,陣陣的涼風,就算曬著太陽都不會流汗。而且遊人很少,十分清靜,感受只有簡單的兩個字:舒服。
在草地上展開餐墊,把大家帶來的食物通通放上。噗的一聲,壽星把汽酒斟滿酒杯,眾人齊聲祝願。
學弟帶來自家室內栽種的綠豆苗,只是加上少量芥末子,既可以嚐到新鮮清新的菜味,間中又有丁點刺激,特別適合我這個素食者。
希望學弟妹能夠體驗這種享受山林的氛圍,縱使一路走來有點艱辛,有點饑困,然後找個美景,躺下休息。即使喝下的是廉價汽酒,仍然會感受舒爽無比。
躺平
時間充裕,餐後大家都不期然躺下休息。學妹更不怕泥土,直接睡在草地上。當我四下觀察及拍照時,見到她突然坐起來,原來有一只蜈蚣在她眼邊路過。她十分鎮定,沒有大吵大嚷,而是給我指出蜈蚣所在,讓我能看到牠敗走洞穴。反而是好友馬上關心學妹有否損傷,及建議學妹返回餐墊上休息。我很佩服學妹的從容應對,雖然腦內立刻浮現出港女的對比,不過我知這想法是錯誤的,每人都有其恐懼的事物,實不應任何事都上綱上線。
當下
充電完畢,繼續行程。我亦開始赤足之旅。走在泥土上,去感受它的濕度,氣溫,硬度。每一步都要十分專注,避開尖銳的石面,或者碎石,或者泥漿,所以亦可順便開啟止語模式。只在一兩個路口,才切換回導賞模式。尋找藤王,其實位置呼之欲出,只是以往路過都來去匆匆。它的生命力令人驚嘆,看著它依附的建築物,推測它其實樹齡應該不長,至多不會過半百,何以能夠如此粗碩,向外延伸達數十米?大自然有其光復能力,人類的力量往往徒然。
古道
返回路口巧遇另一組人在慶生,大家也順道送上祝福。踏上歸途,本以為這路段會比較少人,豈料人犬過路近半百,似乎人們喜好在午後出行。走在梅北古道的石蹬上,不只用眼看,腳板也實實在在地感觸到石板滑溜無比。近百年來是否十分暢旺?先民又要用多少力氣,才能把每塊不規則的石頭,砌成這條長長的古道?途中路過幾處支流,都發覺水質清澈,更有一道三米高的窄瀑就在路旁,不再是旱季時的涓涓流水,而是剛勁有力地衝擊地面。聽著雨後水勢俐落的梅大石澗清脆的聲響,真有衝動襯季節尾聲去拜會這條石澗。
文明
回歸文明,腳板馬上投訴,又要穿回鞋子。美其名曰保護它,實在是為它戴上枷鎖及阻隔。赤足行的經驗是很爽的,事後會發覺比平常運用更多體力,腳掌也會疼痛。
回憶
梅北古道末段又能遙遙多看一回母校作為完結,是不錯的結尾。走回大水坑的馬路上,跟學弟們分享往事。由當年為了鍛鍊上坡路而在這裡來回騎行四回來堆砌總爬升四百米,講到花東騎行時如何克服玉長隧道,及鳳林路邊西瓜販商慷慨應援的事。勾起暖暖的回憶,同時又引起學弟的興趣。這趟為摰友慶生之旅,除了滿足他到郊外踏青,及為學弟妹安排一條豐盛路線外,自己最後也滿載而歸,功德圓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