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log / 那些照片無法顯影的事物
2021.10.01
今天讓自己休假一天。帶著網購新買的包包,裡面放了兩本書,就這樣出門了。結果只有看到這一本,《四月,她將到來》。
書中的男女主角因為攝影而結識。這位女孩,她因為鄰居是一個相館的老伯伯,她經常過去玩,所以接觸了攝影。結果有一天,老伯伯被診斷得了重病,剩沒多少時間。老伯伯對她說:
「『等我死了之後,你就會忘了我。』伯伯邊說邊拿著相機對著我拍,又說:『你一定會忘了我的容貌,我的聲音和我走路的樣子,但是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在這裡摸相機、和你說話的時光不會消失。』 」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段文字很有感覺。可能我覺得人都是會離開、會遺忘的吧。但是人就算離開、走了,總好像會有什麼東西遺留在心裡。
後來,女孩拍了許多蘋果花的照片,一朵一朵白色的、努力生存的花,她想把這些照片獻給老伯伯。可惜,還來不及送出去,伯伯就走了。
男孩問女孩,那你將來想拍什麼樣的照片呢?女孩說,「大概是......拍不出來的東西吧。」
女孩接著說:「像是雨的氣味啦、街頭的熱氣啦、悲傷的音樂、開心的聲音,或是喜歡別人的心情。我想拍這種東西。」
我覺得我非常能理解女孩的想法。看了這些文字,我應該就能確定,我會喜歡這本小說了。
我也想會拍照,也想拍出這些東西。有很多時候,我喜歡的照片沒人喜歡。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我現在很少拿相機拍照,大多用手機拍。Google Pixel的相機太好了,好到我很不喜歡。他把眼前的事物都拍得好清晰、好立體分明。所以今天出門時,我臨時裝了另一款照相的APP,用了日式的濾鏡,拍出來有感覺好一點。
其實我一點都不排斥修圖、濾鏡。因為沒有所謂真實、真正的照片這一回事。我們每個人眼睛的構造、腦內的美感都不一樣,即使眼前是同一片風景,我們也很難說我們看到的景色是一樣的。
即便是用膠捲底片來拍,他在洗相片時,隨著你洗照片的技巧的不同,從藥液拿起底片的時間快慢什麼的,照片出來的模樣就會不一樣。就像荒木經惟和森山大道都用膠捲拍,但他們的照片就截然不同。至於說什麼底片拍得才有真正相片的味道,這種說法我覺得只是一種懷舊的說詞罷了。
總之,我今天就特意用了日式的濾鏡來拍照。拍得當然不是多好,但是感覺就和google原生相機拍出來的感覺很不一樣。
說老實話,我不知道確切差別在哪,但就是感覺日式濾鏡拍出來的照片有一種「安靜感」。因為安靜,心就好像多了一些空間,可以裝些什麼東西,或是持續放空也沒關係。
前陣子看羅蘭巴特的書,他就有說過類似的東西。他說日本的文化和藝術,或許表面很細緻、很多裝飾,但他的本體是空的,不像歐美的文化,總在藝術的表現上塞了很多東西,想要傳達個什麼具體的東西。日本的藝術沒有特別想表達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日本傳達的是易逝的瞬間、傳達的是空。
我想這也就是所謂的時間感吧。因為這一瞬間一過去,照片上的東西都消逝了。時間是最永恆也最空無的東西了。
反正,我想拍這類的照片。想拍我認識的人。每個難得的緣分都很美好,但我知道大家總有一天都會離開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