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美國險守金牌第一的背後是什麼?
IPFS
於美國而言,在1996年以來的二十多年裡,除北京奧運會外,美國都奪得了金牌榜第一。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和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美國均奪金46枚,在金牌榜上“遙遙領先”。 今次,懸念到了最後一天,美國險守金牌榜首。人們不禁要問:美國今年的金牌數為何同比減少了? 賽事上,本屆奧運會美國在“金牌基本盤”游泳和田徑等項目上傳統優勢不再:澳大利亞游泳隊異軍突起,美國僅獲得游泳金牌11枚,不及以往15至20枚水平;田徑賽事更是百花齊放,長期統治田徑賽場的美國今年收穫大量銀牌。 誠然,奧運賽事作為體育競技有其特殊性,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比賽時常爆冷。然而,偶然與必然相互聯繫,事物普遍性蘊藏在特殊性中。美國金牌減少背後,是否有其他原因? 眾所周知,一國體育綜合水平大致與該國整體社會發展水平及技術能力相適應。美國今年的金牌成績,或許與其當前國家發展與社會治理狀況不無關聯。 首先,新冠疫情防控不利影響奧運備戰。美國是新冠確診及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疏於防控不僅導致有的運動員因感染新冠而告別賽場,病毒入侵游泳館、田徑場等也直接干擾運動員訓練進程。同時,美國體育行業市場化程度高,疫情阻滯經濟的一年多,美國體育行業相繼降薪裁員、賽事取消、失去贊助、申請補助。東京奧運會延期,使長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美國奧委會更加捉襟見肘。因疫情控制不力帶來的訓練資金匱乏、訓練場地缺乏及訓練賽取消等,似乎也反映在本屆奧運會上。 其次,美国的社会矛盾对奥运赛事有微妙影响。去年的BLM运动(“黑命贵”民权运动)和总统大选等事件,令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族群撕裂。今年8月1日的女子铅球颁奖仪式上,获得银牌的瑞雯·桑德斯将双臂举过头顶交叉,表示“所有被压迫的人相遇的十字路口”,为黑人群体和所有与心理健康作斗争的人发声。此外,美国知名体操运动员、里约奥运会上的“四金王”西蒙·拜尔斯本次匆匆退赛,表示“不想继续下去了”,有美国媒体猜测这是受到黑人运动影响。 再者,奧運賽事不僅反映綜合國力,也折射一國的精神風貌。本屆奧運會,美國一些媒體似乎與大多數國家鼓勵、祝福奧運的態度相左,不僅在評價本國選手“爆冷”時不留空間,對他國取得成績也心存嫉妒。從懷疑意大利奧運冠軍拉蒙特·馬塞爾·雅各布斯竟能打破歐洲紀錄,到攻擊中國是“不惜代價獲得最多金牌”的“體育機器”,再到提問“這個世界是否受夠了奧運”質疑奧運理念,種種言論不求於己、反責於人。 本屆東京奧運會,美國的獎牌榜不僅凸顯金牌之減,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其國內治理之弊。新冠疫情下,在內力虧欠和精神疲態的雙重作用下,金牌數量減少,似乎並非偶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