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oxCabi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週記 Weekly Digest 14

FoxCabin
·
·

1. 文章—Abraham Bredius為何被騙

或許你會聽過荷蘭畫家Meegeren靠臨摹Vermeer的畫再轉售賺大錢,連希特拉(希特勒)都騙過的故事。Tim Harford這篇文章有趣在於把重點放在——為甚麼研究Vermeer的專家Bredius都會被騙。除了Meegeren下了一番苦功做假之外,作者認為主因是Bredius太希望是真的,而且因為他太熟悉Vermeer,令他無法看到最明顯的疑點:實在不似Vermeer的其他作品。

原來在Bredius研究Vermeer的創作「空窗期」時,結論是猜測他當時在畫宗教題材的作品。而由於Vermeer留下的少量畫作中,只有極少與宗教有關,當Bredius看見假畫「耶穌與門徒」,他不只看到「高仿」,更是看到他是對的。他想自己是對的,所以他受騙了。其實他也留意到那幅畫和與Vermeer其他作品頗不同,但他的鑒定是:"quite different from all his other paintings and yet every inch a Vermeer."

文中還提到兩個心理實驗,反映我們想要的結果,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更甚,我們不會覺得是盲目樂觀,尤其當我們愈了解某事,吸收的資訊愈多,愈有機會從資訊中抽取有利自己的部分,說服自己是對的,而忽略其他證據;正如Bredius從各種細節說服自己為何當時他眼前的宗教作品會不像出自Vermeer手筆,但仍然是真跡。作者強調這是人會犯的錯誤,並無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退而求其次,他建議當要相信一些事情之前,停一停諗一諗。也不是叫我們事事fact-check(哪有時間),而是停一停想想自己接收到那些資訊後的情緒。單是這一下自察,或已能清醒不少,至少從情緒之中抽離一下。

2. 新聞—記憶與真相委員會

馬克龍近日宣布會成立 "memories and truth” commission,希望法國透過正視當年殖民時的暴行,與阿爾及利亞冰釋前嫌。從小到大,都會在新聞聽到「歷史遺留問題」,尤其是中日、日韓之間,都是香港傳媒會關注的。

到底一個國家應如何背負歷史?當下造成的苦難是真的,但經歷時間洗禮,應如何延續?誰需要認識那段歷史?誰有資格追究?誰又有責任去負責?這份責任要怎樣負?

之前幾位法國總統都已經承認國家在阿爾及利亞的暴行,形容詞也在變,由希拉克到馬克龍,由悲劇變成不公、殘暴、不人道。而更早之前,法國亦交還了24位反抗軍戰士的頭骨。只是當法國總統的態度漸漸轉變,有這些善意舉動,官方卻始終不願道歉……因為那與國家尊嚴、歷史責任包含了甚麼爭議有關。

我對文化記憶、國家記憶和尊嚴等事情,所知不深。網上搜尋到《記憶所繫之處》(Les lieux de mémoire)一書,絕對會把它放進書單。而在有更深認識之前,只能建議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多留意法國。除了今次成立「記憶與真相委員會」及歸還反抗軍頭骨,之前亦歸還文物予阿爾及利亞,算是在這方面比較積極的前殖民國家。

3. App—yeolpumta的方便與不便

留意到有個熱門的韓國計時程式,很多讀書帳都在用。它有很「治癒」的時間表填色功能,一日之中把時間花到哪裡一目了然。觀察了一段時間,雖然看不懂韓文(故若在理解其功能上有所錯漏,請提點一下),但還是下載試用了。

首先,它真的很適合全職學生。它能讓用戶紀錄花在不同科目的時間,並按科目在時間表填上不同顏色。好看,適合打卡。當然,主要功用是用來讓自己看來做了很多事,心裡好過;同時能在不適合耍廢但廢了的日子,一看想打死自己。不過,若非學生用戶想全面紀錄自己的時間流失在哪裡,卻有點不方便。

這便要提到另外兩個出色的功能:鎖機和紀錄休息。使用計時程式的一大問題,就是忘記按開始或結束,結果計出來的時間錯得離譜。yeolpumta的好處,在於一旦開始,便會鎖機,除了用家選定某些程式可同時使用,否則電話只能停留在計時的畫面。這不但阻止用家開始溫習或工作後,又不自覺拿起電話然後沈迷下去;而且當用家完成手頭上的工作時,很大機會記得按結束,準確得多。

更重要的,是一按下結束,程式可自動紀錄「非溫習」的時間。其實這很重要,因為即使用家顯然想知道自己如何使用時間才下載這程式,但時間往往流走得太快太靜,一不小心休息就比想像中長。程式可以讓你選擇是否紀錄休息時間,並標籤那段休息做了甚麼。我看不懂韓文,但無論如何也是種限制,用家似乎無法自訂「非學習時間」的種類和用途。這使用家難以了解實際的時間分配。即使將科目當分類用,也不太方便,因為在百分比上,程式會統一當學習時間計算。至於其他功能,例如小組,也比較適合一班同學和studymates;而績分榜就實在用不著了,現實世界競爭還不夠嗎?

4. App—Clubhouse估值一億

香港網絡都在關注的社交平台。它只推出了一年,而且想成為用戶只能透過種子用戶邀請,惟而它單單目前已有近二百萬人加入。最近它完成一億美元融資,投資者看好其發展,認為音頻市場是未來的趨勢。不過,亦有意見認為它受追捧,只是因為目前大家受武肺影響或因為帳戶需邀請,產生錯失恐懼症(FOMO),極有加入的意欲

ANYWAY,狐狸小屋@FOXCABIN已加入CLUBHOUSE,希望大家可以FOLLOW~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