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微信更好用的通讯软件!
微信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通讯软件,但是,我在使用过程中有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群组功能。因为所有人在一条时间轴上做发言,所以很容易变成人多嘴杂的情況,最后让交流陷入混乱。
同时,微信又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对于信息的整理做的并不好,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及时在微信群里进行回复,等他有空闲再看微信,并希望进行深入交流时,可能他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已经刷到几百条信息之外了。
如上图所示,在微信群里聊天经常会出现隔着几个人的发言进行对话的情景。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叫做Slack的软件,测试过程中简直感动,觉得可以很好地提高群体交流的效率,做了一些粗糙的测试之后,分享一些初步的感受心得:
一.清晰的发言区域
类似于微信的对话窗口,Slack也有自己的对话窗口,分成3个种类,细细说来有些复杂,所以不如我们都先统称为对话窗口。
用户所有的交流都在对话窗口里完成的。
聊天界面基本和微信一样,但是与微信不同的是,Slack里面的每一句发言,有需要的话,都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发言区,就像是论坛里面的跟帖功能一样。
如上图所示,比如有人对对话窗口A里的发言3感兴趣,就可以在发言3下面进行回复,並且自动形成对话窗口B,可以让人在里面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在对话窗口B里的发言,不会影响到对话窗口A的发言。
这样的设置可以让“话题的发生”,和“话题的深入”从两个发言区里分别开展,不会互相干扰。
二.发言的前因后果
Slack第二个让我惊喜的点在于发言可以随意转发。
虽然微信也有转发发言的功能,但是Slack更优秀的点在于可以把发言发生的前后文等相关信息一起呈现出来,避免有断章取义的可能。
如上图所示,比如你在某个对话窗口X里转发了一条发言3.4,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发言3.4了解它所在的对话窗口B里发生的所有发言。
并且通过这个对话窗口B,可以后续找到前文提到的对话窗口A里的前后文。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通过对话窗口X里的“这个话题我就可以回复,太神奇了”这句话,找到对话窗口B里的原文,以及相关的前后文。
相比于微信转发的功能,Slack的优点在于可以对转发的信息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且可以提供相关的前后文,用于更真实地还原一条发言的前因后果。(感觉是律师用户的福音)。
当然,Slack还有其他一些其他细节的功能,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探索一下。
我对Slack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之前建立了一个叫做“朋友的朋友群”的社群,希望可以在这个社群里开展一些有益的交流。但是在微信上开展交流存在一个信息互相干扰的问题,导致交流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
后来发现Slack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不仅如此,似乎它还可以协助使用者去培养一种更加高效的,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方式。
所以忍不住最终自来水推荐。
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下载一个试试看:)
其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