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受的傷|其實,只是不順利而已!
會知道作者葉揚完全是因為某天臉書跳出了一則報喜的貼文,內容是分享自己剛生了寶寶,看著一位母親神采飛揚的模樣,突然驅使了我的好奇心點進去她的頁面觀看,也因此有了本書的閱讀體驗。
葉揚有著陽光開朗的笑容,也有著高學歷與令人稱羨的職銜,更與初戀情人結婚生子,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女人,理應是女生們嫉妒羨慕的對象,到底有什麼樣的傷需要寫成一本書呢?
原來,我認識葉揚的那一則報喜貼文之前,是一位渴望擁有第二胎也如願成真的母親經歷胎兒被診斷為愛德華氏症而忍痛引產的悲痛過程,即便有為數不少的女性都曾經歷過流產或是種種原因而不能留下孩子,但那曾經在自己子宮內孕育成長卻不能順利平安健康出生的骨肉,對一位母親而言都是永遠的遺憾與傷痛,而葉揚用她充滿溫暖的筆觸把這一切記錄下來,為的不是告訴世界自己有多悲慘,而是告訴每一位受過傷的女子,只要我們還懂得欣賞人生中的美好,仍然能帶著這些結痂的傷疤繼續往前走。
維基百科: 愛德華氏症候群(亦稱18-三體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是(所有或是部份)18號染色體中出現第三個染色體。身體許多部位都會受到影響。有愛德華氏症候群的嬰兒常會有宮內生長受限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問題。其他特徵包括小頭、下頜較小、持續地緊握著的拳頭併指頭重疊,也會有嚴重的智能障礙。 新生兒罹患此症候群的機率約為1/5,000,其中絕大部分是女嬰。也有許多胎兒因此死產,且患者至1歲的存活率亦只有約7.5%。
葉揚曾經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過:「政治才是公眾之事,母奶不是!」
這番話道盡了身為母親的辛苦,不僅僅只是身形的變化與體力的考驗,更多的是周遭輿論的壓力,葉揚也親身經歷過生第一胎兒子的時候漲成石頭奶,想要退奶卻被醫生勸退的無奈經驗。事實上推廣母奶及母嬰同室這件事早已成為了每位母親的緊箍咒,母奶的多寡、餵不餵母奶、能餵多久都是外界對一位母親是否能勝任的評分範圍,好似無法達到或是選擇餵配方奶就是一位失職的母親,卻很少人去深究母奶到底對一個女人造成了多大的壓力與痛苦?我曾經因為擠母奶而造成板機指去推拿,也因為擠母奶而腰痠背痛,更因為母奶太少而被長輩質疑太挑食等等,反骨如我也因為想符合一位模範母親而去租了醫療型擠乳器追奶,最後依舊徒勞無功,若非沒有先承受這些痛苦與努力,我又哪裡能義正辭嚴地跟他人說:「我已經盡力了!」這句話呢?
在書中,葉揚也把身為職業媽媽的辛酸描繪得淋漓盡致,在同事眼中的女強人,其實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忍著病痛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中忙進忙出,卻還心心念念寫作這份長久以來的夢想,因為第一部小說就得到的「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而踏入文壇的她,想要專心以作家為職志的願望也被現實擊碎,終究要仰賴寫作支撐家庭生活開銷仍然是有難度的,更何況葉揚的本業是如此令眾人欣羨,想選擇成為全職作家這一條路也就更加艱難。
葉揚在書中說這一切只是不順利而已,如此不悲情又平淡的說法不免令人感到心疼,回過頭檢視自己的人生,何嘗不是一波又一波接連的不順利呢?悲觀或負面能量比較強的人會把不順利放大,而相對樂觀且充滿正能量的人則是盡量去淡化那些不順利,畢竟我們終究是要越過那些荊棘勇敢向前的。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坦然揭開自己的瘡疤並努力撫慰自己的書寫過程,也很能令女性讀者在其中瞥見自己的身影而感同身受,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跟過往的自己說一聲:「謝謝!」謝謝過去努力生活的自己,也謝謝挺過一切走到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