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1 懶人包 ft. Intel、NVIDIA、AMD
CES 2021 起跑,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首度轉成線上發表會型式,後續還會有其他廠商新品推出,不過本文目前整理了包含 Intel、NVIDIA 、AMD 等大廠們今年的新品懶人包。
Intel CES 2021: 正式預告 Core i9-11900K 8 核心 14nm 旗艦、效能擊敗 R9 5900X
Intel 提早在 CES 2021 前夕正式預告自家 11 代 Rocket Lake-S 系列 Core 處理器旗艦 Core i9-11900K 的基本效能,IPC 帶來 19% 的提升、內顯晶片效能在 Xe 12 代晶片加持下,提高超過 50%,同時也支援 PCIe 4.0。
Intel 表示這是五年來 Core 處理器最大架構更新,新一代處理器雖然並非 10nm 製程,但新採用的 Cypress Cove 架構是由 10nm 的 Sunny Cove(Ice Lake)架構重新設計而來,可說是「披著 10nm 製程架構的 14nm 處理器」。
由於 Intel 14nm 的優秀良率,Core i9-11900K 將具備 8 核心、16 執行緒配置,也就正式確認原本 Core i9-10900K 的 10 核心「退化」了,不過優點是動態時脈在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的加持下,單核和全核表現可以分別來到為 5.3GHz、4.8GHz,以 8 核心處理器來說算是不錯了。記憶體支援部分這次 Intel 也總算把數字拉高,相比去年高階處理器支援到 DDR4-2933 時脈設定,Core i9-11900K 記憶體原生支援 DDR4-3200。另外由於同樣都採用 LGA1200 腳位,故也向下相容 400 系列主機板。
Rocket Lake-S 處理器將會搭載 20 條 PCIe 4.0 通道,比起前代多了 4 條(雖然前一代並不完全支援就是了…),這也是 Intel 主流處理器首次具備 PCIe 4.0 介面支援,同時具備新的 Deep Learning Boost 和 VNNI 支援,在 AI 相關的工作環境中應該能帶來不錯的效能輔助。
I/O 方面也支援 USB 3.2 Gen 2×2(原生 USB 4 支援要到 Alder Lake 系列了),內顯部分則是採用 12 代 Xe 內顯晶片,支援 4:4:4 HEVC 和 VP9 影像格式,同時也支援輸出最多三組 4K@60Hz 螢幕。
雖然說在架構上 Intel 仍是維持 14nm 讓人有些擔憂,不過 Intel 表示在 IPC 效能表現上拉高了 19%,尤其再搭配單核的高時脈下,Intel 釋出效能對照圖表示 Core i9-11900K 在多款遊戲中都擊敗比自己多一半核心數的 AMD Ryzen 9 5900X。
從 Intel 提供的數據上來看,可發現多款遊戲在高畫質的設定下,Core i9-11900K 對比 R9 5900X 都有個位數百分比的效能提升,數字上來看並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Core i9-11900K 是僅 8 核心的處理器,雖然影響遊戲效能較明顯的因素普遍來說是單核時脈,但這樣的結果還是不錯,不過總歸一句話,還是要等待實際的效能測試以後才能確認。
Intel 另外還有針對筆電市場推出對應的 11 代 Intel Core H35 與 H 系列處理器,前者代表著專為輕薄電競筆電打造的 4 核心處理器,可達到 5GHz Turbo 的高單核效能。這部分後續可能會再整理出單篇文章給大家。
AMD CES 2021 懶人包:Zen 3 架構導入筆電、Ryzen 5000 系列筆電登場
昨晚 AMD 也正式舉行了線上 CES 2021 Keynote,主講人執行長蘇卉豐提及許多 2020 年疫情期間,AMD 在各方面對於高速電腦運算帶來的幫助,包含醫療、資料庫、氣象、雲端等等,不過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在遊戲、電競這一端,正式宣布推出 Ryzen 5000 新一代 7nm 系列筆電處理器,首發代表有低功耗、省電版 Ryzen 7 5800U、Ryzen 7 5700U、Ryzen 5 5600U 和 Ryzen 5 5500U,以及代表極致電競體驗的 HX、HS 及 H 系列處理器,最高階代表為 Ryzen 9 5980HX,不過其下還有更多 AMD 會場上未直接公布的型號。
8 核心輕薄筆電救星:Ryzen 5000U
首先在低功耗版本部分,最高階 R7 5800U 具備 8 核心、16 執行緒配置,基礎時脈為 1.9GHz、動態時脈最高可來到 4.4GHz,L2 快取總計 4MB、L3 快取總計 16MB,預期 TDP 落在 15W。
Ryzen 7 5700U 同樣具備 8C / 16T 配置,不過基礎和最高動態時脈分別來到 1.8GHz / 4.3GHz,L2 和 L3 快取分別來到 4MB / 8MB,TDP 同樣是 15W。
Ryzen 5 5600U 部分則是具備 6C / 12T 配置,基礎時脈 2.3GHz、動態時脈可達 4.2GHz,L2 L3 快取分別為 3MB / 16MB,TDP 15W。
最後則是 Ryzen 5 5500U,同樣是 6C / 12T 配置,基礎動態時脈分別為 2.1GHz / 4.0GHz,L2 L3 快取分別來到 3MB / 8MB,TDP 15W。
效能表現部分 AMD 提供了最高階 R7 5800U 的參考數據,U 系列處理器鎖定在輕薄筆電市場,本質上並非是為了遊戲而生,所以數據方向叫針對一般日常或簡易創作者相關。
從數據中可發現,對比對手的 11 代 Core i7-1185G7 處理器,R7 5800U 在 PCMark 10 DCC 中有 18% 的效能領先,Adobe Premiere 測試中領先 44%、PCMark 10 Application 中領先 7%、Blender 3D Raytracing 則是領先 39%,從這邊基本上就可看出 Zen 3 架構在先天的製程優勢和 AMD 調校所帶來的優秀結果。
另外輕薄筆電著重的續航力也是 U 系列著重的重點,以 R7 5800U 來說,提供 17.5 小時的日常使用時間、影片播放時間可連續達 21 小時,足夠一般日常使用。
輕薄筆電雖然近年來有明顯的進化,但多數時候仍受限於較低的硬體效能和續航,而這次 Ryzen 5000U 系列的帶領下,效能方面有望成為輕薄筆電唯一能帶來 8 核心架構的救星,同時在續航力方面也期望能獲得顯著提升。
高效能電競猛獸:Ryzen 5000 HX 系列
最萬眾矚目的相信還是鎖定在高效能市場的版本,這次除了基本的 Ryzen 5000 H 系列外,另外還有 HS 和提供超頻功能的 HX 版本,全部總計多達 7 顆處理器,預期能為中階、高階、頂級筆電帶來不同的選擇。
先說,H、HS 和 HX 三者基本上除了在各級距間會有不同的基礎硬體規格差異(時脈、核心數等等),最明顯的不同會是功耗,H 版本鎖定功耗在 45W、HS 則是 35W(相對低功耗),HX 則是因具備超頻功能,所以功耗會落在 45W 以上。
以最高階 Ryzen 9 5980HX 來說,具備 8C / 16T 配置,基礎動態時脈分別達到 3.3GHz / 4.8GHz,L2 L3 快取來到 4MB / 16MB,提供超頻功能。
AMD 官方 R9 5980HX 效能表現對比對手的 Core i9-10980HK,在 Cinebench R20 單核測試中領先 13%、Passmark PT10 CPU 成績領先 35%、3DMark Fire Strike Physics 分數領先 19%,從各方面來看都可發現最高階 Ryzen 59080HX 已經超越對手陣營現階段最強筆電處理器效能。
其他 Ryzen 5000 高效能系列處理器就用以下表格快速提供對照了:
總結來說,AMD 去年就已經藉由 Ryzen 4000 系列在筆電市場上打下新的一片江山,也正式讓 AMD 從入門筆電選擇進入高階、甚至旗艦級筆電產品中,現在就等所有產品的實際測試以後,就能馬上見真章。
而搭載以上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的新筆電上半年會陸續出貨,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關注一下自己喜歡的品牌是否有推出新品。
NVIDIA CES 2021 懶人包:RTX 30 系列筆電、RTX 3060 顯卡發表
昨晚除了 AMD 搶先進行 CES 2021 Keynote 外,NVIDIA 也接續進行發表會活動,內容重點除了官方表示 NVIDIA GeForce 系列顯卡佔了多數電競玩家電腦系統外,旗下的 DLSS 2.0 技術和光追效果體驗也將導入更多遊戲中,包含熱門的《決勝時刻:現代戰域》、《先遣戰士》(Outrider)、《Five Nights At Freddy’s: Security Breach》、《F.I.S.T.:Forged In Shadow Torch》等等,另外 NVIDIA 力推的 NVIDIA Flex 降延遲技術也將導入更多電競遊戲,包含《虹彩六號》、《鬥陣特攻》等等。但重頭戲部分自然是搭載 RTX 30 系列顯卡的筆電和新款 RTX 3060 顯卡。
- 小吐槽一下,昨晚 NVIDIA GeForce 官方 YouTube 頻道搶先在凌晨 12:45 就預告線上直播活動,當時還在看 AMD 直播的網友很多都在聊天室留言說 NV 直播開始了、先閃人,結果 45 分時間到了以後,NV 直播畫面出現「距離活動開始還有 15 分鐘」畫面,瞬間讓所有網友又留言 What the F….
RTX 3060 入門顯卡登場
首先是 Ampere 架構下最小的老么(目前啦…)RTX 3060 登場,NV 表示旗下最受歡迎的顯卡多半都是 xx60 系列,尤其當年的 GTX 1060 更是熱銷產品之一,然而隨著時間和遊戲畫面推移,該顯卡已逐漸不夠玩家使用,也因此導入安培光追架構的全新 RTX 3060 顯卡將會是這些玩家的救星,其光柵化是 GTX 1060 的兩倍、光追效果則是高達 10 倍之多,官方表示 RTX 3060 能在光追效果開啟下,於 1080p 解析度中達到 60 FPS 的遊戲體驗,勢必將受許多主流入門玩家喜愛(希望供貨狀況穩一點)。
硬體規格方面,RTX 3060 搭載 3584 顆 CUDA 核心,基礎時脈 1350MHz、動態時脈 1780MHz,記憶體部分則是有 12GB GDDR6、介面頻寬 192 位元,其餘規格基本和 RTX 3060 Ti 相同,NV 官網目前尚未公布創始卡尺寸和 I/O 等資訊,推測該卡片有可能沒有創始版卡,不過顯卡功率為 170W、建議電供至少 550W。官方建議售價落在台幣 10,900 元起,沒辦法降至萬元以內算是有點可惜的地方,而且跟 RTX 3060 Ti 版本建議售價僅差不到 2 千,預期推出時間是 2 月底。
RTX 30 系列筆電降臨
在筆電部分則是和先前曝光的結論相同,NV 針對電競筆電市場推出三款全新的 RTX 30 系列筆電顯卡,將 Ampere 架構和光追效能導入,包含 RTX 3080、RTX 3070 和 RTX 3060 三款,同時包含 NVIDIA Broadcast 和 NVIDIA Reflex 等技術也將同步導入。
顯卡方面,最高階 RTX 3080 筆電版顯卡具備 6144 顆 CUDA 核心,加速時脈落在 1245~1710 MHz 之間,記憶體設定有 16GB GDDR6 和 8GB GDDR6 兩種版本,但介面頻寬都是 256 位元。
RTX 3070 筆電版本則是具備 5120 顆 CUDA 核心,加速時脈落在 1290~1620 MHz 之間,記憶體為 8GB GDDR6、256 位元,效能表現基本比 RTX 2070 快 1.5 倍;RTX 3060 則是 3840 顆 CUDA 核心、加速時脈 1283~1703 MHz 之間,記憶體 6GB GDDR6、192 位元,效能比 PS5 快 1.3 倍。
NV 表示以 RTX 3080 筆電版本來說,目標鎖定在 1440p@100 FPS 以上的遊戲體驗,所以今年可以看到眾多筆電廠商都推出了 1440p 解析度電競筆電,而在 1080p 解析度下時,多數電競類遊戲都可達到 240 FPS 以上的遊戲體驗,並且獲得低於 20ms 的系統延遲。
而 RTX 3070 版本則是鎖定在 1440p@90 FPS 體驗、RTX 3060 版本提供 1080p@90 FPS,三者之間分別有不同的目標族群定位,因此建議售價也不同,RTX 3080 筆電落在 1,999 美元、RTX 3070 版本則是 1,299 美元、RTX 3060 版本 999 美元。
除了電競領域外,NVIDIA 也藉由 Studio 驅動程式為創作者們持續提供良好的操作體驗,以 RTX 3080 為例,在其輔助下,對比先前的旗艦筆電能帶來高達 5 倍的渲染效能提升,同時甚至能支援 8K HDR RAW 影片檔編輯支援能力。
RTX 30 系列筆電陣容將是 NV 史上最大,70 幾款針對電競和創作者族群的筆電將會自 1/26 起讓玩家預購 / 購買,建議售價基本從 999 美金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