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瑪力再說MariosBB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如何辦一屆的尷尬的奧運|中國申奧醜聞|申奧的幕後真相|申奧歷史|瑪力再說

瑪力再說MariosBB
·
北京是如何拿到2022冬奧會的申辦權的?申辦奧運真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嗎?申辦奧運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都不願意承辦奧運會?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大家都知道啊,本次北京冬奥会是备受国际社会争议的一届奥运会,加上近期的彭帅、铁链女等事件,更是让本次冬奥会不怎么祥和的气氛又蒙上了一层尴尬的阴影。那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北京2022会成为一届成功的奥运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Hello大家好我是玛力,这是一个提倡思辨和手撕五毛的小频道,每一期我们将结合一个政治经济的案例,来探讨一下他背后的原因和不同的思考维度。

今天我们并不是要谈人权、抵制等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会带你从另一个有趣的角度来看看这次奥运会或者办奥运这件事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是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中国继2001年申奥成功之后,再次举国欢庆,在奥运会这个事情上成功的又赢了两次。如果说2001年那次算是从列强中脱颖而出,或者说奥委会给了中国一个巨大的面子。那2015年这次的申奥成功,中国是靠的什么秘诀呢?是众望所归?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我们都知道,除了北京,当年申办2022冬奥会的还有波兰克拉科夫、瑞典斯德哥尔摩、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以及乌克兰利沃夫总共6个城市参与竞争。从绝对经济实力来说,中国肯定是最有钱的,瑞典和挪威也不差,当然办奥运有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谁愿意当这个鬼便成了关键的因素。从申办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开始,有4个国家的城市相继退出了申办流程,最终只剩下了北京和阿拉木图,那北京基本上就算躺进了决赛圈,所以北京的胜出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斯德哥尔摩、奥斯陆、利沃夫、克拉科夫这几个从自然条件更适合冬季运动的城市退出了申奥程序呢?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申办奥运会的成本大概在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主要包括了在规划、聘请顾问、组织活动和必要差旅等费用,这还只是招标阶段。自1960年以来,每届奥运会的预算平均超支172%,北京08奥运以超过450亿美元的开销荣居夏奥会标王,直到2014年好兄弟俄罗斯索契冬奥以超过500亿美元,超预算5倍的花销荣登榜首。我们以冬奥为例,1992年至2014年期间的七届冬奥运会季中有四个都亏损,而这七届平均成本超支125.1%。

一旦一个城市被选为主办城市,就需要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来新建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同时还要支付各种人力、安保等相关领域的开销。根据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跟体育建设相关的花销并不在成本的主要部分,索契冬奥有85%的钱是用于从零开始建设非体育基础设施,而北京08奥运有一半的钱用于铁路、公路和机场,还有1/4用于环境清理。根据可查证的数据,目前北京冬奥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了10亿美元的高铁线路和50亿美元的高速公路等项目。这里还不包括像防疫成本这种无法估算的费用,去年东京奥运会在防疫身上就花了28亿美元,如果按照中国「清零」战略,防疫成本自然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样看来,没有一点家底真的是没法揽这个瓷器活啊。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办个奥运这么烧钱,还是有很多国家趋之若鹜呢?

我们以夏季奥运会为例,先简单梳理一下申奥的历史。战前由于比较久远我们先不讨论了,冷战期间的奥运更多的是东西方阵营体现各自制度优势的展现,大部分奥运宁愿巨亏,含着泪也要办完,比如从1968年的墨西哥到1980年的莫斯科。其中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预计成本为1.24亿美元,实际成本约16亿美元,超过预算的10倍,让这个城市背负了15亿美元的债务,奥运会结束后,蒙特利尔的居民从此开始交一种名叫“奥运特别税”的新税种,也就是还债,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结束。更离谱的是,蒙特利尔奥运主会场1970年开始修建,由于各种原因1987年才宣告完全竣工,也算是奥运史上的最打肿脸充胖子的一次申办了,史称「蒙特利尔陷阱」。

由于「蒙特利尔陷阱」的后续阴影,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了唯一没有竞争对手的奥运。由于洛杉矶本身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加上史上第一次承包给私人(尤伯罗斯)举办,通过尤伯罗斯的成功商业操作,开源节流,本届奥运会赚了2亿多美元,变成一个可以盈利的项目。受到洛杉矶奥运会的鼓舞和后几届奥运的持续盈利,奥委会和各个国家似乎意识到这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从此拉开了一个申奥的高潮,从1988年的两个城市申办到2004年的12个城市竞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这场游戏中来以体现自己的进步,比如中国和俄罗斯。

由于各国的急功近利和奥委会的忽悠,将奥运会的标准越抬越高,终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吃到恶果,这个百年华诞的奥运会是目前亏损最严重的奥运会,投入超过100亿美元,收入不到20亿美元。奥运结束后,为了奥运花费高昂修建的各种场馆、酒店等设施却无人问津,并没有给希腊带来想象中的旅游收益,最终导致了财政危机,成为希腊在2010年国家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白色大象」的遗留问题,是全世界举办过奥运城市永远的痛。所谓「白色大象」就是在奥运期间只使用了十几天的场馆设施,在结束后大部分会荒废,就算要用也要花钱维护。维护费用、原来的贷款利息以及土地的机会成本就是长期成本。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维护费用为每年3000万美元,北京的「鸟巢」每年维护成本需要1000万美元,废弃的场馆更是不计其数。

相较于上万人参加的夏季奥运会如此,只有不到三千名运动员参加的冬奥会的盈亏更加「惨不忍睹」。我们就看看最近的几届,1998年的日本长野,政府花费190亿美元建造了高铁、场馆等设施,在奥运会后,对于一个人口不到40万的小城市来说,高额的维护费直接拉垮了长野的经济。2010年温哥华的奥运村因为开发商付不起将近10亿美元的贷款而被市政府接盘,到2014年大部分房子也没卖出去,市政府亏了3亿美元。因为这笔债,从此温哥华和BC省的教育、医疗和文化预算大幅缩减。2014年的索契除了打破北京的烧钱纪录之外,也超过了往届所有冬奥会花费的总和。2018年的平昌冬奥,为了保养未使用的设施,江原道政府每年亏损850万美元。

算了这么多经济帐,大家肯定会问,难道办奥运就没有一点好处吗?当然有「好处!」

国际奥委会在每一次奥运举办之后,都称其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或者史上最好的奥运。然而这背后的原因却是一场充满利益的诱惑和忽悠。在2000年悉尼奥运之后,为了忽悠冤大头和接盘侠,国际奥委会发明了一个关于长期效益的新名词-「奥运遗产」,其中就包括了从新建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业、降低犯罪率、社会和谐等总共10多条遗产,但仔细发现这些遗产并不是可以量化和估算的。就像在一个城市修了很多音乐家的雕像,并不能让这个城市的人都热爱音乐和成为音乐之都一样。而且,就算这些好处是真的,也是需要等上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感觉的出来,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比如, 经济学家发现奥运会对旅游业的刺激不是绝对的,因为安全、拥挤和奥运会带来的水涨船高,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奥运之后它在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中也仅仅从第11位上升到第6位。悉尼和温哥华在举办奥运会后,旅游业都有小幅增长,但伦敦、北京和盐湖城的旅游业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却出现了下滑。

又比如,中国的惯例是,在举办大型活动之前大修像地铁、公路这样的基建,如果这也算奥运遗产的话,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不办奥运这些事情就可以不做吗?知乎上有个关于奥运效应讨论的帖子有人说到,他明显感觉08年之后生意更好做了,感觉赚的钱越来越多了,有人回复道,你确定这不是四万亿的作用吗?所以,关于奥运遗产的不可求证性还有很多很多,但如果你去百度上一搜,似乎中国政府对于这个遗产几乎都当成一个真理来肯定和宣传,这其中的奥妙,我不说你应该能懂吧。

所以,举办一次奥运会,就像一次巨额的赌博,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一个推广自己城市的好机会,但能不能挣到钱,就看你有没有赌注和会不会玩儿了。

我们说回当年的冬奥会申办,如果你是斯德哥尔摩或者奥斯陆的市长,是不是已经有点直冒冷汗了,玩好了千古留名,玩砸了就是千古罪人。不管是硬件条件、财力还是经验来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都是北京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但仅仅在提出申办64天后,也就是2014年的1月17日,斯德哥尔摩就宣布退出了2022年奥运会的申办,原因是市议会大多数投票反对,主要原因是「投入巨大」和「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价值不大」。同年5月,波兰古都克拉科夫也在当地全民公决中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退出。一个月之后,乌克兰利沃夫也宣布退出了奥运会申办,原因是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后几天就入侵乌克兰并占领了克里米亚,作为一个刚刚举办完奥运会的国家,真是一件莫大的讽刺。

奥斯陆市议会本来在2013年9月举行的申奥公投中,还有55% 的选民支持申办。但到了2014年6月,在全国的民调中,对奥运会的支持率就已经下滑到24% ,全国四个政党中有三个宣布反对申办。然而压死奥斯陆申办意愿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一份多达7000页的申办手册,里面包括了国际奥委会向申办城市提出的众多要求。比如奥委会要求在开幕式之前会见国王,再举行招待酒会,这个费用要由皇宫或当地组委会买单;奥委会在抵达机场后要接受欢迎仪式,并且需要单独机场出入口;奥委会成员的房间里应该摆放当地组委会主席和酒店经理的欢迎问候,还有当季的水果和蛋糕;以及奥委会成员需要专用车道,不能和公共交通混用等等。直到这个报告被公布之前,奥斯陆政府还在考虑能不能缩减预算再争取下,当看到这个如此夸张的申办要求的时候,奥斯陆在2014年10月1日正式宣布,你们玩儿,我先走了。

原本国际奥委会精心策划的6城之争,最后4个玩家主动退场,最后就剩下了北京和阿拉木图。特别是奥斯陆的退出让国际奥委会颜面扫尽,作为一个成功举办过两届冬奥会的城市,他的退出让奥委会主席巴赫很不高兴,虽然他极力解释这些所谓的要求只是申办的建议,并不是强制的。但国际奥委会如此自以为是和赤裸裸提出几乎等于受贿的要求,可能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能满足了吧。

说到这里,北京所谓击败其他城市赢得2022冬奥主办权的故事就差不多比较清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感叹道,为什么这些退出的城市在举办7年前就要公投,这未免也太民主了一点吧。当天朝韭菜们还在为了北京是唯一一个双奥城市而自豪骄傲,羡慕嫉妒颜值能力甚至国籍都比自己优秀的谷爱凌的时候,作为冬季运动的头号玩家的挪威人应该长舒了一口气,还好咱躲过了一劫!

然而就在北京当选的四天前,美国波士顿因为经济问题和民众反对,退出了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也因同样的原因而退出。2017年9月,国际奥委会只有将2024年和202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指定给了剩下的巴黎和洛杉矶两个城市。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