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夯劇《后翼棄兵》—女王的棋局

末冰
·
(修改过)
·
IPFS
·
棋局開局是由命運決定黑白棋 ( 抽到白棋具有先攻的優勢 ),就如一開始無法決定優劣勢的人生,在那封閉與孤立的方格世界裡能相信的只有自己,能不能過得精采全憑自己決定。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 是一種古老的西洋棋的開局方式。走法為:

  1. d4 d5
  2. c4
封閉性開局—后翼棄兵

其中的d4 d5即為封閉性開局,之後白方應c4即為后翼棄兵,由於c4的兵可能會被吃子,因而得名。然而,實際上那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戰術,先犧牲一個小兵來換取整個盤面優勢,女主角哈蒙在莫斯科和Vasily Borgov 最後一局對弈時則是反其道而行,棄掉最重要的「后」,改用小兵戰勝對手。

而同為劇名的「后翼棄兵」也恰如其分地隱喻從小為「棄子」的伊莉莎白哈蒙(*Elizabeth Harmon)如何起步顛頗卻一路披荊斬棘走向世界冠軍的過程。


❍ 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自覺


此劇的背景是設定在50、60年代的美國,除了劇中復古的場景、裝扮、配樂與氛圍,在那個以父權為主的時代裡,女性常被寄望在家相夫教子,就如琴藝高超卻只能終日抑鬱寡歡、借酒澆愁的養母;即使擁有數學博士學位的貝絲生母也走不出己身的困境;而出身富裕、熱中時尚的高中同學,畢業後也只能歸於平凡日常,終日奔波於家庭與超市間。

也因此,在男性主宰的西洋棋世界,哈蒙有如一騎絕塵般地橫掃棋壇,除了讓眾人望塵莫及的高超棋藝外,媒體的聚焦卻是「女性西洋棋冠軍」這個頭銜,哈蒙總是對加諸在身上的「性別」標籤不以為然地嗤之以鼻,對她來說,實力無關性別,只是自我挑戰的證明。

美國公開賽
男人會找上你,給你指教,這也不代表他們比較聰明,你就隨他們去,然後照著自己的想法行事。

童年時期生母的耳提面命也或多或少對哈蒙的人格養成有了關鍵性影響,她的特立獨行與永不妥協的韌性再再讓她能自我突破女性的侷限而傲視群雄。

我從前就知道妳會大有作為,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妳知道嗎?讓女人在西洋棋裡也能有一席之地。

曾是手下敗將的女大生真心祝福。

整個律所都是白人,他們雇我是為了順應潮流,不想再雇一個黑人清潔女工,他們想要一個乾淨的女性黑人,有著豐滿的屁股和豐富的詞彙量......我想擁有妳的人生,妳一直是妳這行的佼佼者,妳都不知道我們其他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形同家人的孤兒院夥伴Jolene也這麼說。


貝絲.哈蒙的存在無疑對當時的女性注入了一劑振奮人心的強心針,讓生理性別不再侷限在固有的刻板印象中,進而鼓舞了女性有勇氣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 題外話,同樣60年代的背景設定,關於黑人與女權的議題也推另一部精彩的電影《關鍵少數》。)


❍ 能掌握的只有自己

那是個由64個方格組成的世界,我覺得在裡面很安全,我能控制它、主宰它,而且可預料。如果我受傷了,那也只能怪自己。


哈蒙之所以熱衷西洋棋而不可自拔,是因為打小起便發現那是唯一可以由自己控制而得到成就感的東西,可以任憑思緒在腦裡恣意馳聘就可以控制棋盤上的生死,不像她真實人生中所有的無可奈何。她無法阻止母親不去尋短,被迫成為孤兒的她只能等著別人的眷顧與收養,卻意外在方格世界裡找到安全感。

這是編導,或者說是原著小說的美國小說家Walter Tevis一個巧奪天工的設定。棋局開局是由命運決定黑白棋(抽到白棋具有先攻的優勢),就如一開始無法決定優劣勢的人生,在那封閉與孤立的方格世界裡能相信的只有自己,能不能過得精采全憑自己決定,即使開局短版卻也能靠著己身的沉著應戰與永不妥協來扭轉劣勢。

黑暗沒什麼好怕的,不管在哪裡,最強的是那些不害怕孤獨的人。你要擔心的是其他人,他們會對你下指導棋,連你的感受都要管,很快地…...你已經傾注一生在追尋別人要你尋找的事物,總有一天你會孤身一人,所以你必須了解如何照顧好自己。

哈蒙時時把生母的告誡放在心裡,小心翼翼在自己構築的世界裡奮戰,眼裡燃著火焰,指間流瀉著冰冷,在棋局肅殺中克敵制勝。

然而,這樣孤傲、倔強的哈蒙卻敗給了自己,用酒精來逃避現實,依賴藥物來鎮定不安與憤怒。

——「有傳言說她是個酒鬼,她的戰術幾乎全是進攻,所以她不會提防,如果她犯錯了,就會惱羞成怒,那樣很危險,像所有的女人一樣。」

——「她是個孤兒,倖存者,她像我們一樣,絕對不能輸,否則她的生活該何去何從?」

別人的耳語完全點出哈蒙的困境與內心的掙扎,以為自己掌握人生可以像掌握棋局那般手到擒來,卻發現自己依舊是當初那個站在事故現場,不知所措卻逞強如一的小女孩。

與世界冠軍蘇聯的Vasily Borgov 三次對弈中,除了第一次技不如人而含忿敗北,第二次在巴黎的對弈著實是先敗給了自己,怨不得別人。


❍「人生不是只有西洋棋」


比起哈蒙生母在生前對她耳提面命的人生語錄,深覺養母的隨口叨念才猶如暮鼓晨鐘。

能傾其所有熱情專精於一物固然重要,但只有西洋棋的人生也未免太寂寞了,年少就叱吒棋壇的她不懂,與養母互相依存的她也不需要懂,哈蒙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日積月累的榮耀卻讓她逐漸麻痺,酗酒和藥物成癮的脫序讓她慢慢迷失了自我,也聽不得別人的規勸,直到昔日的孤兒院朋友Jolene再次出現在她的生活並及時伸出援手。

Jolene & Beth

「我不是妳的守護天使,我不是來拯救妳的,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我來這,是因為妳需要我,家人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的意義。」

原來,她的人生從來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孤軍奮戰,西洋棋的啟蒙恩師—校工Mr. Shaibel 、相伴度過苦澀童年的Jolene、給予溫飽與依靠的養母、持續關注她的粉絲、不打不相識的棋友、甚或是明知她偷竊雜誌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雜貨店老闆......,每個交集才是構成她真實人生的棋盤,64方格外的世界不再是寂靜,而是沉甸甸的溫暖。

Mr. Shaibel

唯有與過去的自我和解,將自己從不自覺的悲傷與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才能突破瓶頸。

最後一場與Borgov在莫斯科的比賽,那不依靠藥物就能在天花板復盤腦中棋局的能力就是戰勝自我的證明。

就如賽後隨意在公園與人對弈的哈蒙,支著交錯的十指,睜著專注而閃耀如昔的雙眸,開口Let's play.

最好的能力不是在棋局上大殺四方的魄力,而是在喧嘩過後依然能保有初衷的從容。

Like a long-legged fly upon the stream
His mind moves upon silence.
*  ——〈The Long-Legged Fly〉/ W.B. Yeats

〈後記〉

很久沒有這麼一氣呵成看完一齣美劇了,兩個夜晚迫不急待地拚完7集,這是一齣編導演都相當出色的美劇,復古的60年代氛圍,振奮人心的對弈,Anya Taylor-Joy把看似淡漠寡言卻又倔強中帶著傲氣的女主角詮釋地極其細緻動人,彷彿跟著主人翁的成長歷程,挑戰過一場又一場扣人心弦的棋局,即使不懂西洋棋也無礙觀賞,推薦給喜愛看主角如何在過關斬將的過程中成長的朋友。


(首發於2020/11/06探路客)



*Elizabeth可以簡稱為Beth, Liz, Lisa, Eliza

*節錄自《后翼棄兵》原著小說中的開場題詩,取自葉慈的〈The Long-Legged Fly〉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