⁰⁸ 有餘裕選擇
去年因著一些契機持續重建價值觀,其中一項便是對「自由」的定義,有個模糊但明確的感受在心中醞釀,是無懼且坦然的、是知己且知足的,嚮往將時間都投入在喜愛且認同的價值中,日復一日,在生活方方面面中落實。
選擇如何工作
疫情帶來許多新生活提案,突然喚醒多年前自己對於工作的想像,比起到國外工作,我更期待能到處工作,體驗在不同環境中重組生活步調的樂趣,當然也要感謝工作型態的允許、以及同行夥伴的照應。去年很幸運能完成四趟工作旅行,分別是二月初的花東、三月底跨四月的高雄鹽埕、六月的蘭嶼以及十二月的新加坡。期間為了選擇喜歡的工作內容,嘗試調整工作佔比與自由度,向正職工作申請轉為約聘並減少天數,將重心逐漸轉移到原先支援的新創團隊,並趁著約聘合約期滿前,實測身處「金錢貧窮」與「時間富翁」之間的心理狀態。雖然因為收入驟減,仍蹲坐在重新配置收支的過渡時期中等待谷底反彈,卻有效降低時間被剝奪感,且為此滿足的程度更勝加薪升遷。而隨著逐漸爭取到更多時間主導權,自己也默默期許能以更多元的形式來貢獻自我價值。
以此四趟旅程為始,解構習以為常的規律與安適,並反覆覺察途中的失去與擁有,漸漸能在有限的背包空間裡取捨,保留一些彈性空間來挪動行囊。但腳步變得輕盈了嗎?負重的衡量,則關乎內心的真實感受,是真正能卸下重擔的指標。如同我正蜷縮在谷底的經濟現況,雖然擁有絕對的時間自由,仍舊因為接踵而至的設備更新費用、年繳保費、預售屋工程款等大筆支出,必須認賠出場以往的投資,西牆崩塌在即、東牆也只能先出磚頂著,在磚瓦挪移之間承受龐大的心理負擔,但也正因情勢夠極端,促使我積極探尋其中的轉機,什麼才是最值得留下的,有限的資源讓我看得更清晰。
選擇如何消費
身處狹義的貧窮期間,每一項支出都必須謹慎評估,或許聽起來窘迫、沒能自由地將金錢變成喜歡的模樣,但很高興自己能在每晚睡前翻讀《機智購物生活》章節時,持續確立心之所向而愈發安穩入眠。廣義的富有,是超越金錢所計、有能力自我供應快樂和滿足的狀態。某次和好友聊起,不能隨心所欲地購物時,才驚覺以往如此捨得在各項夢幻逸品上花錢,好友倒是提供一個有趣的觀點:她反而會感謝當時的她如此捨得,讓她即使現在沒錢,都還能因爲再次愛上、慶幸擁有而滿足。《機智購物生活》作者提到,在大量研究消費行為背後錯綜複雜的議題後: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消費,也希望自己擁有的物品能善盡功能,讓我持續使用很長一段時間、能以符合個人價值觀的方式製造、能提供持久的滿足感。」
「…四面環顧,我最近購買的東西都沒有讓我後悔或擱置不用,我的選擇讓我無比輕鬆。」
人們需要在試錯中學習,總得經歷好幾次的瞎買盲從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需求,但若能漸漸有意識地選擇消費,每一次的捨得都會是最節省的。永遠要想著,或許用不到、不再喜歡的東西丟掉就好,但環境要消耗這些丟棄,所需的成本卻難以計量。
承擔自己的選擇需要勇氣,勇氣的建立則來自於逐漸了解自己。從選擇工作到選擇消費,我用一年的時間數次拆解與重組價值觀,今年依舊持續追求心中嚮往的自由,期望那些捨棄掉的,不再束縛我;留下的,讓我學會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