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311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速食拌麵與我的飲食啓蒙

311
·
·

當講到「吃飯」,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場景,是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的週末,我和家人總是在吃速凍餃子、速食拌麵和方便麵。

現在想起來還是又好氣又好笑,小時候家裡也不窮,週末總是吃方便食品僅僅是因為,爸媽一直不是講究吃的人。對他們來說,「吃飯」是一種偏向功能性的動作:為了填飽肚子、為了獲取營養、為了製造交流、為了形成氛圍;而做飯僅僅是對孩子實踐作為父母的責任。

於是,對於一對週末懶得做飯也懶得走出門吃飯的夫妻來說,一人15顆速凍餃子配一些燙青菜,或者一人一包速食拌麵配燙青菜,講究點加上水波蛋或賣場買來的貢丸,最能應付事兒。而我和我弟對不同口味的方便麵加在一起煮成一鍋也司空見慣了。

但對我來說,作為家庭里唯一一個在乎吃什麼的人,這樣的週末餐還是挺痛苦的。唯一能找到樂趣的空隙,是好吃的拌麵醬。他們雖然將做飯糊弄學發揮到極致,卻很喜歡買貴但用料較好的拌麵醬。如果是哪個眷村朋友手工自制的就更好了。XO醬、辣椒醬、剁椒醬、辣豆瓣、鵝油、蔥油,再寡淡無味的餃子和掛麵,也會變得香滑順溜。我的青春就在這一罐罐醬料邊走跳著。

當然,還是替爸媽說兩句。他們只是週末偷懶啦,工作日還是盡所能為我們做健康(但不一定好吃)的三餐。不喜歡做飯,但盡責做飯,這點還是值得尊敬的,哈哈哈。

-

和大多數熱愛美食的人不同,我並沒有生長在一個講究飲食的家庭,但我的飲食啓蒙,現在想起來,家族仍影響我很深。

爸媽雖然做和當代年輕人一般做飯糊弄,但非常講求食物的原味,接受食物豐富的氣味和形態,「可以吃了不喜歡但不能拒絕嘗試」,使往後的我始終對各種食物保持著敞開的心,給了茴香和魚腥草各兩次機會(最後愛上茴香了,但吃魚腥草仍會乾嘔而暫時放棄);

二伯母家則是每年年夜飯都變著花樣做、中西合併地做烤肋排、烤麵包、烤布丁,大伯母酷愛稀奇古怪的零食,而我作為家族裡對吃最有興趣的小女孩,成為他們首選的投餵對象。每次投餵都能獲得情緒價值拉滿的reaction。

以及,還有另一部分飲食啓蒙,來自一本書,叫做「漫遊府城」。裡頭除了介紹台南小吃,更多描寫小吃背後的故事和人的故事。記得這本書都要被我翻爛了的某一天,爸爸說,我們照著這本書去台南吃小吃吧!於是全家在某個還挺熱的中午,找刈包、小卷米粉、肉粽、春捲、冬瓜茶。好不好吃不太記得了,但從此「吃飯」之於我,超脫了生理性的飲食,而轉為社會性的熱愛和追求。

這就是提到「吃飯」,我第一時間想說的故事,關於我的飲食記憶和飲食啓蒙。現在的我,有自己的錢去吃更好的食材、更複雜的手藝,但我偶爾仍會想念簡簡單單的拌麵,並且更重視和人有關的飲食交互。

-

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說到這了,從方便面到台南小吃。這幾天回台灣,吃了很多碗刨冰,很幸福。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