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聽你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聽你說專欄|我們都是拚活的人】

聽你說
·
·

📌作者:黃偉翔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畢業輔修成功大學心理系
曾於高雄長庚成人精神科心理師見習
南投地方法院簡易庭從事少年調查保護官實習

我是新二代,母親越南華裔
本篇實習札記獻給新二代身份和其他努力長大的孩子們
「我喜歡與社會弱勢族群相處,從他們發現光。」

晤談少年的⼩房間/筆者攝

▌命運坎坷不能成為⾮⾏少年使壞的藉口, 但也不能成為我們看待⾮⾏少年唯⼀的理由。

  走出大學書香境地,我很幸運得到實習機會,畢業後我多花了一點青春時光,當了少年少女們忠實的輔導老師,認識與觀察他們在學好的路途上走得跌跌撞撞的前因後果,也挹注我續而探尋生命意義的動力。

  非行少年,一群可能被學校或同儕耳語的對象,未婚生子、打群架、吸 菸、太妹與 8+9 是常用來形容他們的標籤。有人說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性,社會需要社工來接住掉下來的少年。但這些少年真的掉下來了嗎?還是我們自以為站著穩妥呢?鄰避效應是共識下的人性,一味高喊著要保護弱勢也許猶如裹著蜜糖的毒藥。我盡量不帶過度關愛與排斥的立場扮演著類似輔導老師的角色(精確來說此職稱為「少年調查保護官」)和他們晤談,希望彼此心靈能有所成長。

  在我接觸違反(準)刑事案件少年少女們,曾遇過一位同是新住民子女身份的少年,脾氣有點倔強,常眉頭緊鎖看著保護官,悶悶不樂,回答保護官的字句簡潔俐落,使我印象深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讓我開始對少年感興趣該從一次去他家家訪說起。

  「聽說你也是新住民子女啊。」阿辰的父親眼神憐憫看著我,彷彿希望我能幫幫少年。

  「是啊,我是。⋯⋯叔叔你放心,讓我跟阿辰聊聊,理解他為什麼會跟他媽媽產生隔閡。」我點頭示意著。

  第一次遇到和我同身份的少年,我使命感頓時湧現。不過,我卻有些擔心同是新二代的身份反而讓我過度腦補,自以為他身上有很多缺陷⋯⋯(溺愛症候群)

  阿辰前後兩次因為鬥毆的非行行為而入法院調查。少年保護官即是透過家訪、報到晤談、心理測驗等方式,在開庭時向法官提出後續處遇的建議,並在判決確定後幫助少年以再教育為目的實行處分,黑白臉都要扮演,考驗我們的功力。

  這位少年似乎有種剛烈性格,硬著訓誡他們不領情,他們也不接受衝突事件對錯都由他一人擔。他們會說出:「打群架前對方也十分凌厲啊⋯⋯」、「打架是挺兄弟不被欺負⋯⋯」等說詞。

  不過,其實他們(我們)不認錯一些衝突事件也非無理。法律是道德底線,但並非各種人起先就接受某項規則;摸懂道德的難度,如同婆媳喬不攏過年習俗的做法。與其追究他錯,先讓我認識他的故事,其他再說。

當晤談內突然出現關鍵字句:

「我知道爸爸一直想要我跟媽媽和好,但我就看不慣她常常跑去賭博。」
阿辰終於提到對家人的內心話,他還是眉頭緊鎖。

「媽媽會照顧你嗎?」我問。
「有,他國小有煮飯給我吃。」他說。
「那很好呀。」我雙眼凝視著他。
「但媽媽出去賭博,爸爸都在工作。」、「爸爸半年前才心臟不適送醫,我知道他想看到我跟媽媽和好。」阿辰陷入糾結中。

「辛苦你了。老師我偶爾也會看不慣我媽媽的個性,老師也持續學著和媽媽溝通⋯⋯我大概能體會夾在家人之間的無力感。」我誠懇自白。

  有很多話,我想對少年說,我內心上演著秘密劇場:
「阿辰啊,老師站在這裡,是沒支薪的,當同儕都在賺錢時,來法院實習需要很大勇氣,社會的現實曾把我和我媽媽推到浪尖風頭。社會許多人不會讚賞我媽媽的小孩有與世對立的勇氣而來法院『志工服務』,但我的媽媽常感嘆好多人正懷疑外籍配偶教養孩子的能力,評判子女出人頭地的標準似乎只剩下『收入多寡』。

  我想,其實嫁過來的新住民,與他(她)們子女,都在和台灣社會所抱持的刻板印象拼搏。在意這種觀念而被邊緣化的新住民們,有些闖出事業、相夫教 子、有些則選擇離婚離家,無論向上發展或雙手一攤(放棄),他們都曾在異地被狠狠潑過冷水⋯⋯我猜你媽媽也吃了不少苦頭。」

  細細傾聽阿辰所述,我知道他正在梳理自己和爸媽的關係。

  終了,總結阿辰的個案報告,我向實習的指導老師時提到關於阿辰的性格分 析:「阿辰為人應該不會擺爛家務事,而目前他有份便利商店的工讀,推論懂得照顧自己。」、「頗有個性,我相信他在找孝順的方式。」

  隨著我的實習結束,阿辰的保護管束期滿,希望我們兩個都不會再回法院。我們萍水相逢,希望我曾這點關心讓他生涯順遂,也感恩他願意向我敞開心扉。

「希望你不要被新住民的刻板印象框住。彼此都要加油喔。」
我衷心祝福著。

文章看得意猶未盡嗎?
👉聽你說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stener.together
👉了解更多聽你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Bx_Nr3cIY
❤️聽你說法律心理公衛諮詢,新住民、移工、新二代與家屬都能申請。✉詳情請私訊聽你說粉絲專頁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