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R.C.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被討厭的勇氣》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R.C.
·
·
阿德勒認為無論任何經驗,它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決定論 vs. 目的論

決定論:過去發生的事,已經決定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且無法動搖。

佛洛伊德認為過去的創傷,造成現在不幸的遭遇。

目的論: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人是可以改變的。

阿德勒認為無論任何經驗,它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這本書是以阿德勒的角度探討人。

會捏造憤怒的情緒

你情緒爆發的時候,真的是因為憤怒情緒控制了你?還是其實是想藉由憤怒達到一個目的?

大家一起來想像一個畫面。
小時候一定有闖禍的時候,爸媽因為你下課沒有馬上回家寫功課,反而跑去公園玩感到非常生氣。他們去公園把你逮個正著,眉頭緊皺、口氣上揚,準備破口大罵。說時遲那時快,隔壁的林阿姨正從黃昏市場走回來,遠遠就看到你們倆,高興的招著手:「嗨~你們也在這啊!」你媽媽在瞬間調整情緒,深鎖的眉頭早已快速解鎖,以燦爛的微笑回應那熱情的招呼。就這麼幾分鐘,林阿姨揮揮衣袖離去。你媽媽內心的風暴再次凝聚,你又再次陷入暴風圈,準備粉身碎骨。這就是阿德勒所說的意思,爸媽的憤怒感其實是為了達到,讓你害怕、讓你不敢再犯的目的,而不是憤怒本身。



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是可以改變的。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因為現在的生活型態儘管有點不順心;相對來說,維持現狀還是比改變輕鬆多了。舉例來說,下班後如果把晚上的時間拿來閱讀、學習,對未來的自己是相對有益的,但是吃飽飯坐上沙發、打開電視,看劇看到睏,是相對輕鬆的選擇。

去年的時候,A說她在準備雅思,為了要爭取在澳洲工作的簽證,但是她力不從心、讀不進去,眼看考試日期要逼近了,她還把時間花在焦慮考不好怎麼辦,而不是趕緊準備。我說:「你要不要考慮先把社群軟體關閉一陣子,這段時間先專心準備考試,等考完再玩也不遲啊!」她說:「我不行欸!我沒辦法想像沒有臉書的日子,我每隔幾分鐘就要刷一次。」我就停止給建議了。因為對她來說,考不好大不了回台灣,努力準備考試對當時的她來說比較痛苦。之後果真回到台灣,又對工作環境怨聲連連。我聽得心好累啊~沒有東西是不用靠努力就能得到的。



自大的人其實是自卑的表現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會自誇的。只有那些自卑感爆棚的人,才會急著誇耀自己是優秀的,因為他怕不這麼做,沒有人會認同這樣的自己。阿德勒稱之為——優越情結。

之前剛進去氣泡水品牌Soda Stream工作,當時一位品管經理要交代我事項,他是這麼說的:「你聰明嗎?因為我很聰明,我不喜歡跟笨的人工作。」當時的我傻到來不及反應,因為這輩子沒人這麼跟我說過話,我保持沈默,整天都在思考這件事:「只有笨的人不知道自己是笨的吧?」因為聰明的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謙虛,常認為自己還不足,努力的學習、進步。當那些自大的人準備脫口一些狂妄的話時,應該看不見那些聰明人的車尾燈了,因為當他們把時間浪費在吹噓自己時,人家已經比他們更強了。



你把朋友當夥伴,還是競爭者?

以阿德勒的觀點來說,你無法發自內心祝福那些看似幸福的人,是因為你把人際關係當成競爭,認為別人的幸福就像是「自己的挫敗」,才無法給予祝福。

這種人非常的多!!!T是我認識的人裡最負面的人,我和她只算是點頭之交,有一次她說想來我家煮火鍋,我當天沒什麼事就答應了。從我開車載著她,她就開始批評,說我的車熱啊、舊啊、怎麼不換啊,之後再把我們共同的朋友拿出來,輪流批評一番,誰怎麼越來越像大叔啊!誰怎麼男朋友一直換啊!一整天下來我被負面情緒壓的快爆炸了,人家換不換男朋友干妳屁事啊?自己交不到男朋友也不用這樣吧?到最後我真的是氣到說:「妳可不可以閉嘴啊?」從那天起,我就直接斷開這個人,再也不回覆她的訊息。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不適合當朋友,一秒也不行。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應該是在大學畢業剛出社會的時候,對內容也忘得只記得書名。偶然又再次拿起這本書,是滿滿的收穫和心靈上的療癒。非常適合在生活上喘不過氣、被身邊的人情緒勒索到爆的人閱讀,給你不一樣的思考視角,學會放自己一馬。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