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你,想要替自己的未來,「投下」怎麼樣的一票呢?
今天的分享,主要內容摘錄自世界知名暢銷書《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上節目訪談所回答的內容,在聽的過程中,我欲罷不能地恨不得把每一句話都抄下來,這篇貼文僅擷取其中幾個我覺得特別感動、受啟發的地方,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
試著好好地過上一天;
試著每天前進一小步 。
“Try to have one good day.”
“Just try to take one small step today.”
在這每天都被各種成功案例轟炸的世代,我們的心情確實很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某某某不到 30 歲便… 」時,即便心裡知道不可能,但潛意識還是會誤以為「大多數人」都和那個我們看到的案例一樣,年紀輕輕就成為人生勝利組;然而,往往會被我們注意到的,其實都是極端案例,在整個社會中所佔的比例極低…
因此,與其整天擔心自己及不上他人,不如試著「好好地過每一天」,試著「每天前進一小步」,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寫的一篇文章《No Zero Days,讓你實現一切渴望的關鍵策略》,談到「每天前進一小步,才是讓我們實現一切渴望的不敗策略」,有興趣的話,在看完這篇文後,可以點過去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人生很多不同的領域,每天的「小改變」常常看起來微不足道。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of life, changes seems relatively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on daily basis.”
James 先舉「吸收知識」為例,「每天閱讀 10 分鐘」並不會讓我們成為天才,但一個每天總是可以找出 10 分鐘來閱讀的人,在 10 年、20 年,甚至30 年後,就會和其他人有很大的差距。
接著,再以「生產力」為例,每天試圖多做完「1件事」並不會讓我們成為全明星(all-star),但經過好幾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累積,一樣可以對我們自身帶來很大的改變!
最後,他舉「身體健康」為例,吃一餐的漢堡薯條跟吃一餐的沙拉,單看任何一天,影響微乎其微,晚上睡前照鏡子,身材不會有任何的不同,只有當2 年、5 年甚至 10 年後,才會忽然驚覺,「飲食習慣確實影響很大!」
(但我個人是覺得,真的那樣吃的話,應該半年就有差了😂)
因此,每天的「小改變」才是鑄造「成功」最不可或缺的基石。
成為打造自己習慣的建築師,而非因其而受傷的傷者。
Be the architect of your habits not the victim of them.
我們看過太多類似這樣的案例,一開始只是微小、不起眼的改變,經過時間的累積,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些日復一日的行動(習慣)是一個雙面刃,它們可以造就你的成功,也可以導致你的失敗。也是因為如此,如何去打造一個好的習慣,才變得如此重要,因為了解這個,讓我們可以成為打造自己習慣的建築師,而非因其而受傷的傷者。
當你停止的那一天,他就不再是你的習慣了
If you stop doing it, it’s no longer a habit.
James 看到網路上很多人常在問:「培養一個習慣要多久?」坊間也不乏在教人快速培養習慣的方法,他認為,那些方法的好處是:可以讓你「盡快開始」,但有個壞處是,他們隱含著:當那個時間到了,你就完成了「這件事」的想法,像是「保持XX習慣三十天,換你健康的一生」或是「持續 XX 21天,你就可以解決 XX」;然而,培養一個習慣需要多久的時間,最正確且真實的答案,其實是「終其一生」。
因為:
習慣之所以是習慣,就是因為你持續不斷著重複它;
當你停止的那一天,他就不再是你的習慣了。
培養習慣從改變「身分認同」開始:
相較著眼於你要達成的目標,改從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開始。
Identity-based habit: Start instead of the outcome that you want to achieve, start with the type of person that you wish to become.
哪一種人會做我想要做到的這件(些)事?
舉「減重」為例,很多人想要減重,都會設個「減重目標」與計畫,像是「我想要瘦 10 公斤 ,所以我需要一週去健身房 4 次、吃 XXX…」,但這樣做所隱含的假設是:如果我做到那些「計畫中的事」,我就會達成我的目標,變成我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得到快樂;但 James 認為,我們可以「逆向操作」,我們想要瘦 10 公斤,先問自己:「什麼樣的人可以瘦 10 公斤?」
假設我們的答案是「不會錯過每次健身時間的人」,那好,我們暫且把目標數字丟一邊,減重計劃放一旁,專注在「成為不會錯過每次健身時間的人」,同樣的模式也可以應用在培養任何其他的習慣。
James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他認為:
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像一張選票,投給我們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 。
Every action we take is like a vote for the type of person we wish to become.
以及
你的習慣體現了你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Your habit is how you embody a particular identity.
就像是:如果你每天都去健身房,就體現了你認為你是一個「不會錯過健身」的人。
最後,用我非常喜歡的兩句話作為結尾,分享給看到這裡的你^^
我們的行為如同一張張選票,投給我們想要告訴自己的故事。
Our behaviors are casting votes of the story that we’re telling ourselves.
最終,這是習慣之所以那麼重要的根本原因,
它強化了「你在你心目中,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的這個形象。
Ultimately, at the deepest level, this is the real reason that habits matter…The real reason that habits matter is that it reinforce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 you see yourself is being.
明天的你,想要替自己的未來,「投下」怎麼樣的一票呢 😊
參考資訊:
後記
在這個訪談中,還有一句我相當有感的話,但因為跟主題的關係較小,所以放在後記😉
我所寫的每一件事,很大一部份是在提醒我自己,我該做什麼;
最需要我們寫的書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 。
Everything that I write about is mostly a reminder to myself of what I should be doing. We write the books we need.
聽到這邊,我特別地有感,從開啟我的 IG 帳號 到現在,我所寫的每一篇,都是我自己想要了解或想要記錄下來的事,過程中收穫最大的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
但當我聽到世界知名暢銷書《原子習慣》的作者也是如此時,其實心裡面,真的感覺有塊大石頭被放了下來,原來,自己做的方式也有人是這樣做的,而且這個人還這麼地成功、幫助了這麼多人!讓我更有動力持續地記錄、分享下去!
前兩天,在 Matters 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寫字的誠懇》,連結我會放在「關聯作品」,裡面有一段話我特別地同感,作者說:「寫字(或說創作)始於表達「自己心裡想的」,你得對這件事擁有渴望,有「想要」的意念,而不是從「別人的認同」開始。你必須誠懇地對待自己和自己所想表達,你才有可能寫出動人的文字。」
如果你也同樣身為創作者,以上的話與你共勉之,在這趟旅途上,莫忘初衷❤
謝謝你一直看到這邊,希望以上這篇分享,可以帶給你一點點啟發^^
我是 Dr. J ,你的 #成長實驗室 。
如果想看到更多我的分享,
歡迎追蹤我的 IG: Dr. J 的成長實驗室
或 Medium: Dr. J 的成長實驗室|閱讀 x 行銷 x 永續
有任何問題或想法,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