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學區塊鏈 #048 - 教會應否去思考「元宇宙」?
The Sandbox 與 Decentraland 那一個會跑出?
不知為何,貨幣我想買 Sand,但娛樂上我想玩 Decentraland,或許是先入為主及朋友都有在Decentraland 的關係吧。
我也忘記最初是甚麼時候加入,只記得當時社群裡要在 Decentraland 做任務,與及獲得 Poap 及 服裝。最記得,當時的 Mana (Decentraland 的 Token) 根本不值錢。
我自己對這樣的3D虛礙世界興趣不大,因為覺得單單行走已用了很多時間,有點違反了數碼的「速度感」;不過卻讓一些「商人」實現了「網絡也有地價」的觀念。
我自己覺得,網絡的「地」真的值錢? 若那裡沒有交流,也同樣值錢? 縱使是 a.com 也要有實質的內容才值得好價錢。但是全球有多少人瀏覽過 a.com ? a.com 是人流最高的網站嗎?
有趣是...... a.com 在全球排在 10萬名:
我相信區塊鏈的「元宇宙」會有「地價」,不過未必是從 3D 世界建立起來,可能是社交平台也可能是內容平台,甚至可能是在現實世界上的一層新的 AR Layer。
最近有些教會、福音機構及信徒開始思考「元宇宙教育」的概念。
其實這些年,IT世界有甚麼事情發生,教會也就會有一班人走出來「要超前部署」。我初初進入社會工作時,便是在基督教機構內擔任網絡事工,當年是 1995年。那時,我作為一個19 歲的小子,代表機構去當年的「 華福會網絡事工研討會」交流「基督教的網絡發展」。現時回想,我當年其實連「甚麼是教會也不理解?」 只是當年的機構只有我懂得甚麼是電腦,就去了成為代表。
在 29歲那年,香港有神學院開辦「網絡事工碩士課程」,我所在的福音機構成為了合辦單位。當時,這一個連怎樣做「管理」也不清不楚的小伙子,竟然被派去當神學院碩士課程的講師,教導一班傳導牧師怎樣發展網絡事工。
現時回想實在膽大包天。若此刻,我這一個年紀,突然再有神學院要我去做網絡事工導師,我應該會推卻,完全不覺得自己符合資格。
年青就是有那一股的傻勁,有那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氣及膽量。現時年紀漸長,已年近半百,反而失去了童心,或許知道怎樣走會失敗,知道怎樣做會成本提高,策劃每事都舉步維艱。
我上月參加了「第13屆網絡宣教論壇」的網上研討聚會:
一邊看Youtube直播,我一邊相當佩服,並且思考了很多東西。其中一個想法就是「何不放手去試一試,何不隨心去想一想」。
我在福音機構做網絡事工至 2011年,當中經歷過三間機構與及參與很多大型的佈道聚會網絡事工,其後與太太自己辦機構。在最初初的十多年,過程中,每一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每一年都是嘗試,甚至完全是用「土炮的方法」來嘗試。不論是統籌近百間教會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網絡直播,還是大型佈道團的網絡經理。每一個崗位都是「半桶水」上陣,跟著一步一步微調。
現時回想,這十多年基督教機構的網絡事工越來越弱,或許可能是調撥資源的問題,也或許是以往在位的人不再夠膽放手去試。過往十年,教會及福音機構最多最多就是推出了無數的聖經閱讀App。
「元宇宙教會」就是沒有人知道會變成怎樣,就算不談教會,只是「元宇宙上班」也沒有人知道會怎樣。何不就在沒有框架下,讓一班有心志的年青信徒去突破框框,去隨心思考。
我作為老一輩的網絡事工人,並且參與了四年區塊鏈生態與及營運過區塊鏈遊戲項目。我在參加上月的「網絡宣教論壇」前,看到不少人討論區塊鏈與教會及傳福音的部份,我心中都有一種「那教會明不明白區塊鏈是怎樣運作?」「那牧師有沒有開過區塊鏈帳號?」「教會知不知道推出 Token 的風險有多大?」 腦中全是判斷及壞疑,總之就是覺得「現時的福音機構做不到,他們根本不會投放資源」。
我這樣的思路,完全是錯誤的。
經過上月的「網絡宣教論壇」後,我從各位講員的分享中感到很興奮,有著二十多年前,還是 19歲時參與網絡事工的那一種興奮。
其實「元宇宙世界」大家也不知是甚麼,應該就是沒有框架,並且可以說「您想元宇宙是甚麼,就可以是甚麼」。何不去嘗試一下,何不去一起發夢,最少在區塊鏈世界籌募 Token 作資金會比較輕鬆容易。
我不相信「元宇宙教會」只是將實體教會數位化,若真的是這樣簡單的話,全世界這麼多區塊鏈項目豈不沒甚麼價值?
年青的信徒,嘗試放手去想一想,發一發夢。
不過,有一點我覺得要先於「元宇宙教會」去討論,就是「元宇宙信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