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電動車夢碎!?
鴻海第一季財報
鴻海第一季財報公佈,毛利率及營業率雖表現優異,不敵業外虧損,導致意外獲利下滑。董事長劉揚偉於鴻海法說會表示今年營收展望持平,毛利亦有壓力。惟不改變2025毛利率達10%之目標。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十分強調MIH的商業模式,定義鴻海為GAME CHANGER。並強調,傳統車廠過去是自己生產,因此商業模式要轉換到委外代工會遇到阻力,需要時間調整,未來電動車產業很大一部分是走向專業代工,都是鴻海的機會。這樣的歷史軌跡也是過去3C產品的發展的歷程。
Digitimes專訪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執行長鄭顯聰
MIH精神還有開放平台,是以去中心化精神,整合自駕車、5G、AI、互聯網提供各產業橫向溝通的方式。然而新的軟硬結合商模是否能達成仍需時間檢驗,其中存在非常大的挑戰。MIH執行長鄭顯聰也提到台灣應該更注重B2B市場,而不是僅關注B2C,可以朝B2B2C方向發展,比如生產白牌產品,品牌業者就可以提供產品,讓業者貼牌,台灣有機會將這種商業模式發揚光大。台灣的優勢不僅只是建立在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零組件之上,還有軟體與硬體生產製造的豐厚基礎。
電動車的戰國時代
當電動車走向普及,由特斯拉帶頭殺價競爭展開了序幕,特斯拉是市場的先進者,且其根本上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傳統車廠。馬斯克也曾說,他是唯一可以不靠賣車存活的車廠。由比亞迪的財報可以看出,雖市占攀升但卻難逃虧損命運,這是中國一貫的伎倆,獲利不是他們真正重視的。而在電動車開發程度落後的福特、福斯、賓士、TOYOTA...族繁不及備載的原本的領先傳統車廠更有如芒刺在背。更別提更多的電動車新創公司的加入,甚至是小米、OPPO、蘋果等都傳出要造車,不為別的原因就因為人性的貪婪,公司的領導人是人,公司的投資者是人,政府是人組成的,電動車被視為取代手機以及電腦的企業新成長動能之一,或許我們可能可以開始想像未來汽車的車價可以有多便宜了!!!當然還是會有豪華車款。
鴻海的機會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背景下,鴻海或許更有機會,說服傳統車廠於電動車時代交給鴻海做代工的可能,然而新舊時代的交替,總是伴隨很多阻礙,更需要時間解決以及驗證的,未來幾季或許我們有很大的機會見到毛利向下,並伴隨外資強大賣壓。股價灌破底部。然而我認為反而創造絕佳的買點。各種各樣的利空出現,營造出鴻海電動車夢碎的情節,並伴隨悲慘毛三到四重演,迎來股價跳樓大拍賣的重要節點。目前市場分析師對於鴻海的2024.2025年的EPS均值分別為10元以及15元。且皆預估今年營收會是未來三年中的低點。
地緣政治風險下的受惠者
預估2025年以後地緣政治風險增高,在地緣政治風險下,鴻海在各地專業代工,多且分散,符合國際趨勢,且非為一朝一夕建構出。面對立訊精密的競爭,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曾說: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看好鴻海,不是其特別好,是在戰爭風險考慮下幾乎沒有別的更好。若在當時持有新臺幣恐怕是更大的風險。巴菲特也曾經說戰爭下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一家仍持續賺錢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