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持續動力訣竅
驀然回首走來這長長的寫作時光,已經連續130天未曾中斷。於是應該也能稍微分享一下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動力源與訣竅了吧?
在開始之前
首先,這是自己在做任何案子、計劃的前置習慣,也是一再指導年輕人的要點,就是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看過無數次年輕人們,收到主管的指令或是工作分配要做一份簡報,於是就反射性的先打開瀏覽器,用搜索引擎找模版,這尋找模版的時間一晃眼可能就是半小時到一個小時過去了,最後即使找到了讓自己看上眼的模版(而且中途還不能被忽然跳出來的各種即時信息與Email給打斷分心),下載回來後用 PowerPoint / Keynote 打開,然後照著「模版」順序卡在封面上、目錄上許久。
此時,連這份簡報要做的中心思想與框架,都還沒有在腦袋裡面轉過一次,更別談深思了。
因此個人的習慣一定是讓自己沉靜下來,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拿出 Old School 的紙與筆,或是打開心智圖軟體、Apps...等,自己跟自己或是與團隊先進行「擴展式的主題發想」動作,這樣會讓自己與團隊先確保大方向是正確的,並且能預先先知道大概有哪些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蒐集的背景材料...等。
時間刻度
而創作也一樣,套用這個方法的話,要先想好自己為什麼需要「持續創作」。這分成兩段來看,「持續」是要用多密集的週期來自我定義持續呢?時間有很多人類共同的「刻度」,可以是按日為單位(一週7日)、按週為單位(一年52週)、按月為單位(一季3個月)...等依此類推。很多人會想說那我不要給自己那麼多壓力好了,所以定個一週一次創作,或是一月一篇創作,最後會發現即使 Deadline 到了,文章還是在週期的最後一刻匆忙寫出來。那就失去了這個間隔的意義所在。
正確的方式(我認為)應該是,如果是一週要寫作一篇文章,那就應該有幾天構思與大量蒐集素材,讓自己有個類似「素材庫」的區域把找到的材料都放在其中,然後在發文前兩三天開始規整與梳理材料,選擇要擺放在呈現的文章之中的對象,然後逐步依照框架添加章節、段落後,在預定發文的前一兩天完成初稿,並做好潤飾審閱工作。(當然可以不必這麼嚴謹,端看前述所言自己是希望用什麼「方向設定」來對待自己的文章!)最終在自己預定發送的時間發出文章。
以上這個基礎,可以延長為按照「月」甚至「季度」為單位,讓一篇更有憑有據且圖文精美的深度文章被創作出來,也可以被縮短為按照「日」為單位訓練自己能否在高壓環境下精省步驟用最必要的流程完成文章。
創作動機
另外一個重點,則是要審視自己的「目的」,可能是希望創立個人品牌,可能是對自己心裡的一種紓壓,可能是滿足創作慾望,無論如何都應該有個基礎,可以是一個,更可以是多重的!畢竟這時代太多「斜槓」了,是吧?有這個大目標,才可以自我審視有沒有達成或是靠近自己想要的方向,無論做的好不好,真誠的面對自我,一次又一次的,就會形成「慣性」。
每一種不同的目的,會有無數種完成的方式。而這些方法如同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一般,只有「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沒有「最正確的方式」之說。這就需要自己能有耐心有智慧在自我探索與肯定。在創作路上本來就需要耐心與毅力,更需要週邊的「助緣」,可能是自己比較熟識的朋友們,也可能是發文平台上或是 facebook 上素不相識的網友,大家給予的鼓勵,或是一次次的拍手,都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激勵。
所以回到出發點的「動機」就會非常重要!如果是為了想打造個人品牌,甚至希望所創作的文章慢慢可以吸引一定的粉絲後,轉化成為銷售數字之可能,但最終所創作的文字卻天天都是在寫著自己的苦難痛苦與不堪,最終讀者們恐怕只會在所創作的文字中慢慢被嚇跑,完全達不到引流形成銷售的效果。
結論
所以寫了這麼多,重點還是在出發之前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目的,以及設定一個合理有意義的時間刻度,再來就是讓自己身上所有的感官神經都爆發吸收所有可能被轉化為創作文字的素材,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相信有一天自信也會強大到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呢!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