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郭享玖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向全世界發出我在找工作的信號!

郭享玖
·
·
我來向你尋求幫助啦!

上周和朋友聊到“向他人尋求幫助”這個話題,我很坦誠跟她說,我以前有很嚴重的“求助羞恥感”,不願意也不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一來覺得麻煩別人,二來覺得“求助”這個行為會讓他人認為自己是個“弱者”、“不優秀的人”、“失敗者”,所以從小到大養成了“萬事靠自己”的思維習慣。年歲漸長,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和對自我認識的加深,我意識到要成為一個身心完整的個體,自己之外,與他人的積極互動也同樣重要。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我去年十一月正式從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專業畢業,在結束了一個短期專案的工作後,開始尋找長期的全職工作。我在中國內地的公益/社會創新/社會發展領域有10年的實踐經驗,有運營一家草根藝術文化機構、在知名頭部公益基金會做專案管理、和創業團隊工作的經驗,主要的工作場景是和不同的人互動協同合作。本科應用心理學,碩士文化研究,現階段對:1、提升精神健康;2、促進可持續生活;3、女性成長;4、科技和人文結合;5、養老;6、文化娛樂等話題和內容感興趣。

我2011年本科畢業,回顧過去10年的職業生涯,說實話,在找工作這件事情上並沒有太多實戰經驗,所以借這篇文章,向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尋求幫助,歡迎向我推薦能夠幫助我找工作的合適的人、資源、機會和經驗等等,在此先感謝!

以下是我的聯繫方式,我會以最快速度回復:

微信:guoxiangjiu

郵箱:hmw0310@163.com

 

 


 關於我

首先,正式向你介紹一下我。我是鄔亨玫(WU Hengmei),1989年生,女性,來自江西省贛州市的客家人,郭享玖(GUO Xiangjiu)是我自2017年開始經營的個人公眾號。郭享玖這個名字來源於我的初中體育老師,開學第一次點名,他將鄔亨玫念錯成郭享玖,年少時很無語,年長後反而覺得是個趣事,郭享玖也越用越喜歡。

我在學校裏接受的文憑教育有兩段:2007-2011年,在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大學念本科,專業是應用心理學(教育方向,輔修人力資源管理,優秀畢業生);2022-2023年,在香港嶺南大學念碩士,專業是文化研究(以優異成績畢業)。你一定會好奇,為何工作10年後,我還回學校讀書,具體請看這篇文章:工作十年後,我重返校園讀書啦!

我的全職工作經歷主要有以下三段。

2011-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的青原色創新實驗室(IFChina Original Studio),4年,從活動參加者到行政實習生到行政主管到運營負責人。青原色是一家非營利的草根藝術文化機構,培育農村和小城市的年輕人用攝像機、照相機、錄音筆等工具記錄日常和歷史,同時舉辦各種類別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和工作坊,致力在缺乏文化活力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通過參與藝術文化活動,促進青年發展。

2016-2020年,在廣東省深圳市的壹基金公益基金會(One Foundation),4年,從專案主管到專案經理。壹基金是中國內地公益領域具有極高知名度的頭部基金會,創始人是李連傑先生。我所在的專案是我能實驗室(One Lab),是壹基金探索公益創新/社會創新的戰略性專案,主要有兩個工作內容:1、資助和培育處在0-1關鍵發展階段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的專案和團隊;2、面向城市青年設計和開展以認識和參與公益/社會創新為目的的深度線下互動體驗活動。

2020-2021年,在廣東省廣州市一起開工共創平臺(YITOPIA),1年,專案顧問和產品經理。一起開工共創平臺的前身是一起開工社區,一起開工社區是國內最早的一批線下聯合辦公空間,以聚集各種跨界的社會創新人才著稱,疫情期間,研發了自己的線上共創工具,從線下共創擴展到線上共創。我在一起開工的工作有兩塊:1、以顧問身份服務綠芽基金會,結合一起開工的優勢和我在公益領域的經驗,為綠芽基金會的月捐出謀劃策;2、以產品經理的身份和IT團隊迭代升級線上共創工具。

和綠芽基金會的姐妹們一起工作

以上,是我按常規羅列的職業經歷。從上面這些文字,對於我,你獲取的資訊是有限、片面和扁平的,接下來,我將用另一種方式來向你重新介紹一下我,不僅向你分享我做過什麼工作,也向你分享:我為什麼會做這些工作?這些工作如何影響了我?我現在是怎樣的人?我未來想要做什麼工作?以及你可以怎樣幫助我?

 

01 -- 我(們)這樣開始

—— 畢業後,我為什麼去了青原色工作?

 

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當我們活了足夠長的時間,再回頭看,會發現,對自己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也就那麼幾件。

 

我今年35歲,如果站在一個展示了我從出生到此刻所有事件的沙盤前面,21歲,大三升大四那年暑假,作為演員,參演了一出名為《我們這樣開始》的紀錄劇場,是對我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之一,也是影響我職業生涯發展最初的源頭。

第一排左起第四個是我

《我們這樣開始》是我工作的第一個單位青原色創新實驗室(以下簡稱青原色)面向年輕人開展的一個藝術文化專案,邀請了來自美國和新加坡的兩位劇場導演,以參與式的方式,鼓勵年輕人分享自己從出生到進入大學的各種成長故事,然後共同創作出基於真實故事的劇場作品。

我現在還記得,青原色這個劇場專案演員招募的海報,是一張黑白列印的A4紙,貼在教學樓前的一根柱子上,猛烈的穿堂風吹起A4紙的一角。那天的我,背著書包準備去自習,即將升入大四,畢業後要去做什麼,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向誰求助也不知道該怎麼求助,迷茫的猶如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 

我就讀的井岡山大學,位於江西省中部的小城市吉安市,吉安市毗鄰著名的革命老區——被稱為革命搖籃的井岡山地區,作為吉安市唯一的一所大學,雖然有數量眾多的年輕人,但在又紅又專的大背景下,整個大學的環境還是相對保守和閉塞。

那張簡陋的海報出現在我眼前,它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是個另類,對我而言,它卻是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個微弱光源,無法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幫助,我的求生本能驅使我去靠近它,雖然當時的我,完全不了解劇場是什麼,也從沒參加過什麼文化藝術活動,當然也從來沒有跟外國人接觸過,我沒有猶豫就報了名。 

熬過高考的苦,終於考上了大學,生活並沒有如高中老師口中說的那樣“考上大學就好了!”,以前的生活還有個考大學的目標,進入大學後,生活一下子沒有了目標,成了只無頭蒼蠅,那時,我極度渴望知道到底是什麼導致我如此迷茫。

我很幸運,參與《我們這樣開始》的過程,給了我解開謎底的毛線頭。我第一次意識到,我過去所受到的學校教育是有問題和缺陷的,它只教會了我考試,沒有教我怎麼去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關係,而我出生長大在贛南山區一個宗族觀念濃厚的小村子和身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成長背景也缺乏相應的資源來補足這些我認為能引導一個人去探索自己想要做什麼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青原色的這個劇場專案給我開了個頭,我第一次體驗了啊哈時刻(Aha Moment):原來,今天的我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啊!原來,我和我的同齡人既有命運的相似性也有複雜的個體差異性!原來,教育不只是發生在課堂上,個人故事和經驗也是可以學習的內容,教育的成果不僅只是分數的高低,也可以是一部40分鐘的劇場、發著光的眼睛、和發自內心滿足的笑容......

我著迷於這些啊哈時刻,也因此更加渴望清晰的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關係,青原色在做的事情正好可以幫助我實現這些,於是,2011年本科畢業後,我選擇加入青原色,由此開始了我在社會發展/公益創新領域近10年的職業探索之旅。

 

02 明晰人生的北極星目標

—— 從青原色出發到現在

 

在我的文檔裏,有一個名為“人生的北極星目標”的檔,它的內容是這樣的:

 北極星目標是企業界用來設定長期目標的一種方法,夜航的水手,靠北極星指引方向,因為北極星恒定,所以就不怕迷失方向。我在工作中學到了北極星目標,很受啟發,於是就應用到了自己的人生發展上,在2021年梳理寫下了自己的人生北極星目標,並不斷地調整和迭代,用來指引自己。

 

帶著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和社會關係的強烈渴望加入青原色後,借由年輕人們通過攝影機、照相機、口述歷史、公共壁畫等手段產出的各種文本和同來自國內外不同人的深度互動交流,我像一塊海綿高密度、快速地吸收著新知識、新經驗、新東西,認識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另一面:凋敝荒蕪的農村、缺乏活力的小城市、留守的三六九(婦女、兒童、老人)、不斷離開前往大城市尋找更好發展機會的年輕人等等。

 

青原色紮根在吉安市,通過文化藝術活動幫助來自小城市或農村的青年認識小城市和農村,我看過很多跟我一樣,因為參與青原色而兩眼放光的年輕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我加入青原色還不到半年,青原色因外界壓力面臨解散危機的時候,我選擇留下。這個決定,讓總共就沒幾個月工作經驗的我成了一個草根藝術文化機構的運營負責人,這是一段極具挑戰性的經歷,挑戰之外,相應的,我的工作能力也在飛速發展。

 

經過努力,青原色慢慢度過瞭解散危機,停滯的專案重新啟動,有了一個新的3人全職團隊,也在民政部門正式註冊,終於有了合法的身份。然而,在青原色的後期,一個危機感總是縈繞在我心頭,青原色是一個非營利的草根機構,運營資金來源於社會捐贈,然而,相比傳統扶危濟困的專案,當時文化藝術類的專案社會認可度不高也不夠,這導致青原色的籌款很難也不穩定,進一步影響青原色的可持續發展。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青原色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把我帶到了由資助過青原色的橋畔基金會和Aha社會創新學院聯合舉辦的精益創業工作坊上。前面說過,參加青原色的《我們這樣開始》劇場專案是對我人生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之一,那麼參加這個精益創業工作坊就是對我人生/職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第二個事件。在這個工作坊上,我第一次意識到,想做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事,僅有一顆好心是不夠的,還需要可驗證效果且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論,參與工作坊的過程中,我明白了我在運營青原色時遇到的一些卡點,很渴望在有效和可持續地解決和改善社會問題上有更多學習和探索。

 

這種渴望把我帶到了壹基金的我能實驗室專案。我能實驗室作為壹基金探索公益創新/社會創新的戰略專案,作為專案經理,我短時間內接觸了上千個來自不同地域、關注不同群體和議題的專案,這極大的擴展了我對社會發展的認識和理解,也看到了各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方法。除了精益創業的方法論外,我還在為資助專案提供培育支持的過程中,學習了設計思維、社會設計、人本設計、社群營造等理念和方法,接觸到了社會企業、共益企業、社會投資、影響力投資等概念。專案資助和培育外,我參與設計和執行面向大眾的公眾教育活動,發掘和精進了自己的跨界協作能力。

 

在壹基金的4年,我主要有兩個角色,一個是後臺的支持者的角色,資助和培育有潛力的專案和團隊發展,另一個是前臺的行動者的角色,基於公眾對參與公益/社會創新的需求,設計活動和內容,在直接面向公眾的互動中,獲得回饋。隨著對社會發展理解的加深,以及對自己興趣、能力、技能的認識,相比支持者,我逐漸更加渴望成為一個行動者,站在前臺,親自去參與和創造。

 

那要做什麼呢,其實,那個時候還很迷茫,沒什麼想法。為了排解情緒,2017-2018年,我開始寫作,並將文章發佈到自己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郭享玖上面。同時,我也在計畫申請研究生,想通過重回學校學習的方式給自己一些啟發,後因為疫情,我擱置了申請。離開壹基金後我加入了一起開工,2021-2022年,一起開工正從線下的聯合辦公空間向基於互聯網的線上共創平臺轉型,二次創業中。在一起開工,我體驗了創業團隊的工作狀態,有成就,比如,和搭檔共同簽下了我人生中第一個商業服務合作的單子,更有挑戰,比如商業和公益的結合、創始人意志和產品發展之間的張力、對創業理念和方法論在共識層面的衝突等等。帶著這些新體驗,我重啟了讀研究生的計畫,於2022-2023年在香港嶺南大學完成了文化研究碩士專業的學習。

 

時間就來到了現在,念完了研究生,我需要重新進入職場,發展我的事業。時隔兩年之後,我又拿出了我在2021年申請學校時寫的第一版人生北極星目標,一條一條讀過去,做了迭代,有了現在的版本。其實,沒有太多變化,只是兩年前不清楚的地方,現在變得更加清晰和具體,比如第4條,兩年前還只是堅持寫公眾號,現在則增加了自2020年開始嘗試的播客,以及未來計畫嘗試的小說創作。

 

而至於第2條職業/事業發展,經過前面近10年的職業發展和探索後,“去做能利益他人的事業”是我確信的長期職業/事業發展目標,而至於要如何在這個北極星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做什麼具體的事情來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也還在不斷地探索試錯中,這也是接下來,我想請你為我提供幫助的地方。

 

 

03 -- 邀請你向我提供幫助

我是自費前往香港念研究生,這對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因此我現階段需要一份穩定並且薪酬相對不錯的全職工作。

如前面所分享,在工作能力上,我具備運營一個草根小機構完整的經驗,也具備大機構和創業公司專案管理的經驗,我同理心強,喜歡與不同人互動,擅長跨團隊跨界協作,有很強的落地執行能力,同我一起工作或合作過的人對我最多的評價是:靠譜,把事情交給我做很放心,而且常常超出期待!

我最熟悉的領域是中國內地的公益/社會發展/社會創新領域,從一線草根組織到全國性的公益基金會再到國際機構,有不同生態位的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和企業、學界等的跨界合作經驗。我對以下話題和領域感興趣:

  • · 提升精神健康(自我成長等)

  • · 促進可持續生活(反思消費主義、迴圈經濟等)

  • · 女性成長(打破玻璃天花板、女性就業友好等)

  • · 科技和人文結合(減少網路暴力、適老化設計、青少年保護等)

  • · 養老(智慧養老、生命教育等)

  • · 文化娛樂(電影、播客、內容創作等)

 

我可以使用普通話和英語工作,粵語可以聽懂,正在練習說。我目前在深圳,有可以去香港工作的工作簽證。

 我邀請你可以這樣幫助我:

  • 如果你剛好在以上這些領域工作,歡迎你同我分享你的工作體驗以及推薦適合我的一些工作機會;

  • 如果你認識在以上這些領域工作的朋友,歡迎推薦給我認識;

  • 如果你想同我分享你找工作的經歷和經驗,我很期待向你取經;

  • 如果你也在找工作,想要有人一起,那也可以找我,我們可以組個小群,相互鼓勵共同努力;

  • 當然,如果你手頭現在有適合我的短期工作,歡迎來找我!

 

以下是我的聯繫方式,我會第一時間回復:

微信:guoxiangjiu

郵箱:hmw0310@163.com

 

 04-- 主動的人先享受世界

這篇文章,從構思到寫完花了我差不多一周的時間,寫的過程很不順利,有過很多擔憂,擔心文章發出來後別人會怎麼看我。每當這樣想時,我就會去讀一讀《沙丘1》中保羅的母親傑西卡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時念的這段禱文:

我絕不能恐懼。

恐懼是思維的殺手。

恐懼是帶來徹底毀滅的小小死神。

我要直面我的恐懼,

讓它穿越我的身體,

當一切逝去,

我將打開心眼看清它的軌跡。

恐懼所剩無幾,

唯我獨存。 

I must not fear.

Fear is the mind-killer.

Fear is the little-death that brings total obliteration.

I will face my fear.

I will permit it to pass over me and through me.

And when it has gone past I will turn the inner eye to see its path.

Where the fear has gone there will be nothing.

Only I will remain.

所以,就堅持完成了這篇文章也將它發出來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也直面會被他人評判的恐懼,去看看文章發出來之後,它會將我帶向哪里,一想到這點,反而像是在探險,相比恐懼,反而更令我興奮!

最後,感謝閱讀,也歡迎你幫我將此文章轉發到任何可以幫助我的人面前~~


PS:可以在這裡下載我的簡歷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skCHOMWv-5m9iDWelmH9IpnyW_mY39v?usp=drive_link

以及,如果想要觀看《我們這樣開始》,請搜索優酷網,關鍵字“青原色我們這樣開始”搜索即可,enjoy!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