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yc3529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2019旅|越南:跳上駛向另一片夜色的末班車03

cyc3529
·
·

【Ha Noi河內:都城火光】之二

/路邊攤/

「越南的路邊攤比餐廳好吃。」大家口耳相傳著,在河內街頭,幾乎每走三到五公尺,便可見到一攤路邊攤,或賣著米線、河粉、法國麵包、飯,桌椅悠閒地擺在人行道,老闆話家常,你可以在那看人來人往。但首先得看你能不能適應這文化差異,對於我是沒什麼差,所以我幾可在路邊攤裡來去自如,甚至多次直接被當成當地人,適應之後路邊攤的溫暖、便宜、美味無話可說。

而來去自如、甚至被誤認為當地人的方式其實也並不難,首先要先學會幾個基本的越南語單字,而這幾個字是我到了當地之後,才用google翻譯學會的幾個,Phó是河粉,Bun是米線,Bó是牛肉,Gà是雞肉,Bánh mi是法國麵包(我沒有越語輸入,所以音調跟母音會有些跑掉),甚至也不用學會怎麼唸(我是回台灣後才開始學越南語的),只要走在路上看到招牌認得字就可以了;再來,走到老闆面前,用手指比個一表示一碗,再指要的肉(基本上在越南賣河粉的路邊攤就是專賣河粉,賣米線的就是專賣米線,很少混合著兩種賣,因為覺得這樣麻煩,因此去路邊攤買的時候,只要選要搭配的肉就可以),隨意撿個小板凳坐下,切記在不小心踩到一塊檸檬皮時要神速自若、假裝這稀鬆平常、不可大驚小怪,爽況地吃完要結帳時,因為已經在其他地吃過幾回路邊攤了,因此大概知道行情,基本上一碗大概都30k越南盾,約台幣40元左右(但若是在餐廳裡頭吃,都大概40k越南盾,約55塊台幣,甚至後來在物價較高的南越胡志明,還吃過一碗70k越南盾的餐廳,約台幣100元),為了保險起見我都會給比這價錢稍高的面額,例如付一張50k面額的鈔票,等老闆找你錢,所以甚至也不用開口說那句How much,老闆可能頂多覺得你是個臉很臭、不喜歡講話的冷酷客人,有時就這麼莫名地偽裝成當地人。

有一說,北越的人愛吃酸,中越人嗜甜,南越喜愛辣,由路邊攤上桌上的醬料可略知一二。在河內街頭來去的時候,有時偽裝當地人不成時,付帳時比手畫腳一番免不了,有時直接拿出相當的鈔票面額示意給我看,有時用計算機按出數字,卻都是異地的另一樂趣。

一般來說,越南的食物裡頭,河粉的話台灣人可能會吃得比較適應,畢竟除了湯頭味道稍微不太一樣之外,其他都跟台灣賣的越南料理差不多。米線的話就要看個人造化,因為其實米線的吃法是這樣的,老闆會先上給你一碗有肉的湯,再來是一碗乾米線放在小盆子裡,再來才是一盆生菜(有豆芽菜、萵苣等等),我第一次吃時也是偷偷看著隔壁桌的人怎麼吃才跟著做的,首先就是先把米線抓一把把地放進熱湯裡,再來適時地放進生菜,豪邁地擠進整整兩瓣的檸檬,有些人會再舀進大把的辣醬,但端看你能不能吃辣,總之這樣你就可以一邊吃一邊再繼續放進還沒放完的生菜,但這種吃法其實也有南北之地域差異,有些地方的米線則是全部都幫你加好之後再端上桌,前者的方式在台灣少見,所以才說看個人造化,能不能喜歡這一的吃法。

飯類其實也是在越南常見的正餐,有點像台灣的自助餐,夾幾項東西在配上飯,一盤大概30k越南盾,約40塊台幣)。

而法國麵包若沒夾料的大概一條5k越南盾(約7塊台幣),這大部分是跟在路邊一邊挑著扁擔走一邊兜售的老婦人買的,大部分路邊攤賣的則是裡頭有夾料的,如荷包蛋、小黃瓜絲,再抹些醬料,基本上來蠻像早餐店裡的三明治夾的料的,而這樣大概一個就要貴一些,便宜的約8到10k越南盾(約11–14塊台幣),但在物價比較貴的胡志明,我甚至買過一個20k越南盾的(約台幣28塊)!還有一些零星的炸物甜點,如Bánh rán,一種用地瓜或芋頭等時才炸成的球形麵糰,也許可以想像成類似台灣的地瓜球的放大版,一顆5k越南盾。

至於說能不能適應的文化差異是在於,朋友M也說她一開始來越南時,十分不能忍受路邊攤地上總是有滿滿的垃圾──用過的衛生紙、吃完的免洗筷、擠乾的檸檬,然而也許越南人也正困惑著為何台灣人都會把用過的衛生紙、吃完的骨頭、餐具丟在桌上,對他們來說,桌上是乾淨的、地上是髒的,因此吃完的東西丟在地上是理所當然的,路邊攤的桌上通常都收得非常快,地板則是大概一天結束收攤的時候才會收。

在越南的街頭,另一治癒我的一大部分在「吃」,,在這裡,食量大得驚人,一餐幾乎可以吃下一碗麵、一個法國麵包、再一份che,即便有時已分不太清楚,究竟治癒我的是食物本身,抑或是路邊攤緩慢靜謐的步調,或者是人來人往的人行道?

這些路邊攤,有的直接像午後睡午覺的貓般慵懶地躺在人行道上,有的像機警的街貓隱身於巷弄裡,然而只要氣息對了,這些路邊攤怎麼躲,都躲不過我的雷達,總是能在轉角路邊找到一攤又一攤治癒自己的攤子。

有時早晨十點多,攤販們已擺好了桌椅,甚至已有零星幾位客人酒足飯飽離去了,通常我會在這時間緩緩醒來,步出hostel,我會邊慢慢走過這些小巷跟路邊攤,隨機選一攤路邊攤,自在地坐在板凳上,邊看著人來人往,還在猶豫著當日的行程及查著公車,就一邊在肖想著等等在去買個熱騰騰地法國麵包當點心,或去上次看到地轉角那攤來份冰涼的che,沒有人催趕你去吃某某雜誌評選必吃的攤位,沒有人對於路邊席地而食的自己投以眼光。

/二手衣服店/

旅程中當然也遇到一些不舒服的時刻,河內也幾乎沒有去找當地的旅行社tour,旅程中遇到一些其他的背包客,有些人說喜歡看當地人生活的樣貌,然而卻仍只是在環劍湖東北那一帶聚集,待在那個圈圈裡頭,買自己覺得十分異國情調的衣服,喝著洋酒,抽著洋菸(對,那幾天我連菸都抽越南當地黑貓牌的XD),聽著自己西方語言的音樂,偶爾報些當地旅行社的tour,去寂寞星球上標榜所謂一定要去的勝景,然後在tour裡才東看西看、跟其他背包客說自己喜歡拍「當地人生活的樣貌」,然而畢竟什麼才是當地人生活的樣貌?我區區一個才在這城市待六天的背包客沒有能力回答,也不知道究竟在他們眼裡,這些「亞洲國家」是個怎麼樣的存在,但至少我知道的是旅行社帶的tour行之有年,當地居民大概也知道需要端出什麼樣的笑臉、擺出什麼樣的樣子,好迎合這些背包客們所想像的「生活的樣貌」。

倒是在河內又有一個意外的經驗,因為自己比較怕冷,出發前查了河內跟胡志明的氣溫,總誤以為胡志明的冬天應該頂多跟高雄的冬天差不多,二十三、四度吧,為減輕行李,想想總覺得一件薄長袖,硬抵也抵得過吧,因此帶的衣服全是長袖,結果來到越南時,和朋友M一聊,才發現胡志明河只二十三、四度,冬日的胡志明,三十度仍是常態,於是迫不得已之下,想說趁河內有熟識的人,請朋友M推薦幾間二手衣服店,想說省點錢買件二手的短袖就好,因此又不小心解鎖一個不太像觀光客會有的行程──二手衣店。

說實在,那次的二手衣店可說是另一驚奇體驗,進去前要先脫鞋,上二樓之後才知道為什麼,可能恰巧我去的那間正好在特價優惠,因此人潮洶湧,一樓可能因為單價較高,因此乏人問津,一上樓梯,看見蜂擁的人們,擠在幾坪大小小的衣服店,七嘴八舌好不熱鬧,目光被地板上散落的衣服吸引,是的,不只衣架上吊了滿滿的衣服,地板上也全是堆疊起一疊疊小山丘的衣服堆,幾乎寸步不得行,觀察一下身邊的人之後才發現,大家幾乎都是毫不介意的直接踩過去,臉皮薄的我還是一步一步、戰戰兢兢地挑縫隙走過,而身旁的人也絲毫不嫌棄堆在地板上的衣服,面不改色地一件接著一件,基本上我自己也是不太在意,畢竟這些二手衣買回去終究要先過水洗一遍的,後來買了件短袖襯衫,9k越南盾,約台幣12塊。

/交通/

在河內市區的交通,還蠻大部分都是倚靠雙腳及grabbike,偶爾心血來潮搭搭看市區公車,當然時有災難,例如搭錯方向、搭錯線,或上下班尖峰時刻死塞在市中心內,抑或是等了半天根本沒有公車進站,然而卻仍是喜歡那樣的體驗。

第一次決心解鎖河內的公車是在到了的第二天一早,查了一下google map,發現要去的地方似乎有幾線公車可到,猶豫不決地經過一個公車站牌,下定決心後再回頭,偷偷先觀察站牌底下另一位老婦人,觀察她舉手的時機、角度,有樣學樣地招手、上車,鼓起勇氣用英文問How much,司機指斜斜睨了我一眼,揮了揮手,原來河內的公車會另有一位車掌小弟,坐在前頭收錢、給票,他看我一臉外國人樣,先問了我要去哪裡,其實也是好心怕我搭錯車。

河內的公車幾乎都是一趟7k越南盾,約台幣10塊錢,距離遠一點的則會分段收費,翻著當時貼滿公車票的日記本,02、09、18、31、36、55B,彷彿還可以畫出這些公車的路線。因為當地的grabbike真的便宜方便,因此很少觀光客會選擇搭公車,但仍舊喜歡搭一地的公車,觀察這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的規劃,從哪裡到哪裡,也偷偷觀察它們取的站名,看上車、下車,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學生、買菜阿婆,在他們的日常裡穿梭。

— 待續 —


同步發表於medium→

https://honey20141130.medium.com/%E6%97%85%E8%A1%8C-03%E8%B6%8A%E5%8D%97-%E8%B7%B3%E4%B8%8A%E9%A7%9B%E5%90%91%E5%8F%A6%E4%B8%80%E7%89%87%E5%A4%9C%E8%89%B2%E7%9A%84%E6%9C%AB%E7%8F%AD%E8%BB%8A-51e98205b687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