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黃老思想】第二十篇 知者弗言

主觀意識
·
·
IPFS
·
「和其光,同其塵,坐其閱,解其紛」意為『共享榮耀,患難同當,耐心聆聽,解除紛亂』,或許夏朝與諸侯的一般朝政即是如此,天下大同就是夏朝中期最重要的目標。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坐其閱,解其紛,是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有智慧就不妄論。充實才能,關閉欲門;共享榮耀,患難同當;耐心聆聽,解除紛亂。如此深度同化,故而不可用親疏離間,不可用利害分化,不可用貴賤區別,同心同德才可貴。

 

上述治理天下的同化智慧,因該是參考「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段話,但它本來是描述萬物成相的原理,意為可交流、能解讀、似光子、如粒子,用於闡述「道之物」的忽望現象,流傳到後世就被誤解了,但能將之應用在同化智慧,卻也是文意通暢合情合理,不過用詞仍太玄奧,傳到後世也被曲解。

「塞其悶,閉其門」意為『充實才能,關閉欲門』,這與「弱其志,強其骨」道理相似,「和其光,同其塵,坐其閱,解其紛」意為『共享榮耀,患難同當,耐心聆聽,解除紛亂』,或許夏朝與諸侯的一般朝政即是如此,天下大同就是夏朝中期最重要的目標。

中華文明自伏羲始,伏羲氏是中原內陸國,歷經神農氏與軒轅氏的發展,傳至堯舜時爆發世界級大洪水,大禹臨危授命治水成功,故被當時各國奉為共主,共主有治理安撫的責任,諸侯有等候調遣的義務,大洪水促使華夏與朝代的誕生。

順便一提現代人對「虞夏」的誤解,「夏」是朝代無庸置疑,但為何稱「朝」?因為大禹治水而成為天夏共主,所以諸侯朝王;《尚書》中〈虞書〉載堯典、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而這些人都是大洪水時代的政治家。

夏朝是繼承虞舜沒錯,但「虞」卻不是朝代,而是夏朝之前的政治實體,屬於氏族部落(如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因此後世常將「虞」泛指黃帝之後的時代(即「軒轅氏」)而與「夏」聯稱,所以虞夏一千五百餘年,其中夏朝八百餘年,軒轅氏七百餘年。

夏啟與夏后啟其實是兩個人,皆是夏朝繼承者與開創者,夏啟是繼承夏禹開創夏朝,而夏后啟是繼承夏朝開創夏后朝,只不過夏后朝的諸侯已大量流失,只剩下少數受大禹深恩不忍背離的諸侯(如巴國),此外,夏朝傳承仍是親中選賢,自夏后啟開始才真正父死子繼。

夏朝是以天下各國為諸侯,周朝是分封國內氏族為諸侯,而將天下各國都視為蠻夷,因此,周朝再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是笑話了;周室諸侯歧視天下各國為「蠻夷」,甚至還鄙視過楚國與秦國,於是天下各國都成了敵國。

同化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因為有了夏朝八百年的長治久安,才使得中華的文化版圖得以確立,三千多年後的唐代則是確立了中國的勢力版圖,四千多年後的清代則是確立了現代的疆域版圖,因為夏朝的同化之功,才使得中華民族終歸一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主觀意識這些文章為個人創作,僅用於知識分享,歡迎引用、轉載、刊印、留言、探討,讀者可以自由取用,但請勿斷章取義或擅改內容。謝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周朝黃老思想
22 篇作品

【周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二篇 善為士者

【周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一篇 以道佐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