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017《史記》卷一〈五帝本紀〉17

鱷魚把拔
·
·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這兩段內容主要是在呈現帝舜做了不少件帝堯沒做到的事情,像是重用「八愷」、「八元」以及放逐「四凶」。如果單讀此段內容,會讓人以為帝堯其實很無能,甚至很膽卻。相反的,帝舜看來似乎比帝堯更有作為,畢竟帝舜能舉賢,甚至敢於治暴。

這裡提供自己的兩點看法:

其一,這兩段美化帝舜的文字,卻沒有寫在帝堯的內容裡,突顯了司馬遷的寫史原則:隱惡揚善。因此,如果這些文字是帝堯的缺失,那麼就寫在帝舜的內容上,用以彰顯帝舜的美好。故意不寫在帝堯的內容裡,是因為不想藉此認為帝堯很無能。簡單來說,就是不在某個主角的內容中,說該主要人物的壞話。畢竟,死者為大。但如果又不想隱匿這段歷史,則可以把這段內容,寫在其他人的傳記中。

當年,我的大學教授告訴我這段內容時,我的內心是激動不已的。原來,研究歷史,雖然是要追求真相,但也要尊重逝者。這種人文情懷,至今仍讓我很佩服。

其二,帝堯真的很無能,無法重用「八愷」、「八元」,甚至對付「四凶」嗎?我想,或許要回到歷史人物的背景來找找答案。

在前幾段內容中討論到,帝堯是因為哥哥帝摯做不好,所以才被拉上來接替哥哥的職務的。因此,帝堯上任後的種種作為,像是觀測星象,或是我猜測的馴化馬匹等等,都是希望能讓各部落對這個一度失去民心的「天下共主」重振聲望。因此,關於帝堯的政績,可以用「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來形容,而當中的關鍵字則是「合和」萬國。

換言之,帝堯為了穩定各部落,重拾各部落的支持,是沒辦法打破當時各部落間的平衡。因此,即使某些部落中有賢能者,他也沒辦法特別重用;即使某部落有兇暴者,他也暫時無法制裁。這一切都是以穩定各部落為第一優先下的考量。

如果以此角度來思考的話,或許更可以理解為何帝堯要拒絕四嶽的推舉,偏偏要找一個沒有家族背景的「舜」來接任。如此一來,帝舜在沒有家族的包袱下,可以重新整頓各部落,任用賢能者、放逐凶暴者。如此更可以解釋,帝堯為何始終不讓自己的孩子接任「天下共主」一職的原因。畢竟,如果真是丹朱繼任,應該就不敢打破原先的部落平衡,也就不敢舉賢與治暴。

當然,以上的內容當屬推測,也有可能是這些事情是發生在帝堯的晚年,而帝堯就像是後來的年邁康熙一樣,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下,只好選了一個嚴格的帝舜,就像是康熙選了雍正一樣,如此才能重整部落之間的秩序。

曾經有位台大歷史系的呂世浩教授曾說:歷史是帝王之學。在反覆閱讀這段史料,並進行推敲後,我更認同這句話。政治的穩定或許就是建立在那一張一弛、一嚴一寬中吧!?

以上,就是閱讀這兩段史料給我的收穫。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