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计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2017年朋友圈撕裂报告

C计划
·
注:本文为C计划的「年终盘点」系列,文章发于2017年,一起回顾那些“被遗忘的”。(内含大量C计划2017年旧文链接哦~)

阅读提示:又到了年终盘点时间!我们关注的,是这一年里发生的那些让你和你的朋友们决裂的话题事件。当你带着浓烈的情绪和强烈的观点,把这些话题引到你朋友圈时,看到你的朋友相识竟然给和你观点截然相反的“脑残言论”点赞打Call,是不是很想立马就拉黑断交?

观点的分裂,有时是基于尚不清晰的事实而着急发泄情绪,信息越是对等充分,彼此之间的共识可能越容易达成;而有时,则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分歧,真诚的为各自心中的正义公平各执一词。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说服与相处?从朋友圈的撕裂,到社会的撕裂,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不同意识形态的我们,还可不可以好好对话?

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更好的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北京清理低端人口

撕裂程度:⭐⭐⭐

背景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大兴西红门镇新建村发生火灾,19人死亡。以此为由,北京启动大规模消防隐患专项治理。在实际执行中,最主要方式便是直接拆毁有消防隐患的房屋,或将人从那些有隐患的地方赶出去。群租房,地下室,郊区乡村棚户和村民自建的公寓——这些供外来低收入群体落脚安家的廉价出租屋,都成为地毯式清查的对象。人们通过媒体看到的景象,是穿着黑色制服的治安员们,砸碎玻璃,敲掉隔断,拆下临街的招牌,贴上话语强硬的搬离通知,强制性的断水断电,给大门贴上白色封条。在北京零下的寒冷冬夜,人们拖着行李包裹,站在街头寒风中一筹莫展。他们焦灼的寻找下一个住处,被迫缴纳坐地起价的房租,迁往更遥远的郊区,或不得不收拾行李回到家乡。


撕裂观点

-谴责、反对这一驱逐行为:对被驱赶者表达同情,肯定他们为城市做出的贡献;谴责野蛮粗暴的执法方式,质疑本次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一些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展开切实行动,为被驱赶者提供临时救助

-不同程度的支持或中立:尽管同情被驱赶者的遭遇,但支持政府的清理行动,被清理的房屋、区域火灾隐患巨大,即便露宿街头,也比丧身火海强;被赶走的人没什么好同情的,优胜劣汰,没能力、受不了就回老家,北京本来就不欢迎这些人;同情被驱赶者的遭遇,但生活就是这样残酷,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做好自己,不被城市淘汰。


这些观点分歧背后,其实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公共讨论。消除安全隐患,还可以有什么其他合法、合理的手段?地方政府是否有义务为外来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以保障其居住安全?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谁来决定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政府是否应该以及可以采取哪些行政手段调控人口?面对不公,作为普通公民,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吗?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他们不是低端劳动力,是人(无法查看,后台发送“大火”获取)

大清退背后的法律硬伤


该不该过圣诞节

撕裂程度:⭐⭐

背景

每逢洋节,便有抵制之声。今年更有公众号发出《国家已出手,再不能过洋节了》《严禁党员干部参加平安夜、圣诞节狂欢》这样的造谣文章,为“抵制圣诞节”煽风点火。尽管连胡锡进都站出来强调“从没收到任何专门针对今年圣诞节的禁令”,但民间关于“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的讨论却异常红火,一些小学要求学生签名承诺不参与圣诞活动,某些地方甚至还有中老年人上街游行,一边挥舞国旗一边高喊,“过中国节日,不过洋节”。


撕裂观点

-抵制圣诞节:中国人不应过洋节,要守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反对抵制:如果不是中国的节日都抵制,要抵制的东西就太多了;作为宗教节日,教徒过节是宗教自由,对普通人而言圣诞节则也早已商业化,成为世俗节日,过不过是个人选择


抵制还是不抵制?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抵制外来文化,是构建自身身份认同的良好手段?


C计划相关文章

万圣节后,这五个问题想过没?


刘鑫江歌案

撕裂程度:⭐⭐⭐⭐⭐

背景

2016年11月,在日留学生江歌被刺身亡。凶手陈世峰,是江歌生前闺蜜刘鑫的前男友。案发当时,刘鑫正借住于江歌家。两人下夜班归来,刘鑫来例假着急换卫生巾,先进了家门,江歌则在门口遇到了跟踪而来纠缠刘鑫的陈世峰,并被其杀害。凶案发生后,同为被害人的刘鑫和江歌妈妈陷入相互仇恨的死局之中。江歌妈妈认为刘鑫见死不救,反而为求自保将门反锁,导致江歌无从逃生。而刘鑫则解释称自己没有锁门,除了一声“啊”没有听到门外声音。事后,刘鑫再三回避与江歌妈妈的沟通,拒绝见面。江歌妈妈为见刘鑫、了解更多信息,在网上曝光了刘鑫的私人信息,导致双方交恶,刘鑫及家人还有过辱骂、威胁的言词。案发近一年后,访谈节目《局面》促成双方见面,一系列的报道再次将此案推上风口浪尖,而刘鑫更是遭到一边倒的谴责、抨击。12月20日,江歌案在日本一审宣判。陈世峰因恐吓罪、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而庭审的种种细节表明,刘鑫确实就细节撒谎,她锁了门,也能够听到门外发生了什么。


撕裂观点

-无条件谴责刘鑫:刘鑫案发时的锁门自保极度自私,案发后的冷漠令人寒心,在公众面前撒谎,显示人性之恶。法律无法制裁刘鑫,道德与人性却可以制裁她,对刘鑫使用网络暴力是其罪有应得

-反对针对刘鑫的网络暴力:刘鑫案发时锁门难以苛责,案发后的表现有不妥之处,逃避问题、缺乏同理心,但绝非十恶不赦,人肉、网络攻击等行为已伤害其合法权利,不应提倡

-同情刘鑫:刘鑫已经尽到其证人责任,案发后的不妥表现是对江歌妈妈曝光其隐私的应激反应,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扭曲事实、煽动情绪,刘鑫从分手暴力的受害者变成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一起因分手暴力而起的谋杀案,最终却非常遗憾的成为两个受害者家庭的相互伤害。刘鑫有错,应该承受什么样和什么程度的惩罚?比谴责刘鑫更重要的话题,是对分手暴力的谴责和预防,却没有得到同样程度的曝光和讨论。而陈世峰的判决,引发出来有关死刑存废的话题,也被压倒性的“杀人偿命”之声弃之一旁。什么样的法律和刑罚,什么样的道德和谴责,才能惩戒和预防人世间的恶,才有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来自C计划的观点

江歌案:这场道德谴责的洪流里,你是什么姿态?


红黄蓝虐童案

撕裂程度:⭐⭐

背景

继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后,11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又曝出“虐童”事件。“国际小二班”和“小小班”的八个家长,在孩子身上发现针扎痕迹;一些家长称,孩子说在幼儿园被喂了药片;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被裸体罚站,这个孩子还告诉妈妈,有“光溜溜”的叔叔医生给“光溜溜”的小朋友做检查,而检查的方式,则包括活塞运动的动作。这些转述、听说,在焦虑的家长群中很快变成幼儿园孩子被集体性侵。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性侵者被指控具有军方背景。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而一周后公布的官方调查结果,更令舆论哗然。22岁的老师确实用缝衣针扎了不按时睡觉的孩子,但没有喂药,没有猥亵或性侵,更谈不上军方参与。这些信息为家长“编造”,故意传播谣言者则被行政拘留。涉事班级有监控视频,但硬盘被损坏,只恢复了113个小时。


撕裂观点

-“我不相信”:官方调查结果毫无说服力,硬盘损坏的理由太生硬,家长没有动机编造自己的孩子被猥亵,此事一定有黑幕

-“愚蠢的庸众”:“集体性侵”的说法从头到尾就不可信,违背常识,公众要提高信息素养,理性对待网上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在官方调查结果的定调下,“红黄蓝”虐童案似乎成为今年最大乌龙新闻之一。官方调查之外,媒体几乎无法突破进行独立调查,也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再出面发声。即便没有性侵,针扎儿童依然是对儿童权利的严重侵犯。追问幼儿园的虐童事件为何频繁发生,仍是非常有意义的公共讨论。症结真的只在幼教资本民营化或国有化?一方面,是民办幼儿园门槛高企,市场供不应求,缺乏充分竞争,用人成本被最大范围压缩,幼教师资堪忧;另一方面,是看似严格的监管政策形同虚设,例如在红黄蓝事件中政府花重金打造监控联网系统,却在关键时刻无法起到作用,颁布一系列校园安全监控标准,却在重要案件发生时才发现未被执行。如何建立幼儿园的安全底线,是超越红黄蓝事件更为重要的讨论。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三原色事件终结,但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女生不适合做学术?

撕裂程度:⭐⭐⭐

背景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在2013年针对研究生免试推荐制度发表了一番言论。他发现研究生免推面试中男女比例失调,最终结果前三名都是女生,而女生少有从事学术研究,“真心为有心走学术之路的考生担心”。时隔四年,该微博不知为何再被翻出,冯教授依然坚持当年的观点: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针对冯钢的言论,一些社会学科的女生发起要求冯钢道歉的公开信。


撕裂观点

-这是事实,不是歧视:各种数据、经验都说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冯钢教授陈述的是事实,不是歧视,一些女权主义者太敏感,要求冯钢道歉是过度政治正确

-这是歧视,应该道歉:作为一位社会学者,冯钢将女生缺乏学术成就,简单的归因于她们“不是真的优秀“,归因于她们缺乏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意愿,而忽视背后结构化的原因,显然是一种歧视言论,伤害广大从事社科研究的女生的感情,应该道歉


在冯钢言论的背后,是一连串具有公共讨论意义的议题:女性是否适合做学术,究竟什么阻碍了女性专注学术,如何在学术界更好的推动性别平等……一个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共识也正需要这一系列的公共讨论去推进。而在2017年,当一些学者开始担忧在性别议题上的“过度政治正确”时,我们却看到女性无法为生育方式自主决策(9月陕西榆林孕妇因疼痛难受被拒剖宫产而冲动跳楼),看到宣扬“逆来顺受”“从夫从父”的“女德”班复兴,还看到大言不惭传播“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多生孩子”的“史诗级直男癌”被人膜为“人生赢家”(9月WePhon开发者苏享茂自杀,称被前妻翟欣欣逼入绝境,网名“煮肘”的富豪徐波宣布成立2000万法律基金,为任何因人肉翟欣欣而承担法律风险的人提供援助,由此其大量“直男癌”言论引发公众围观)——在性别平等的问题上,我们距离政治正确依然还有那么远。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冯教授,你有偏见,我有药


地铁安检,安防升级与天网工程

撕裂程度:⭐⭐

背景

这几件事,都与公共安全有关。

10月10日,广州地铁安检系统宣布升级。“人走安检门,物过安检机”,广州由此正式加入中国一线大城市地铁安检的队伍。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地铁安检也因十九大大幅度升级。地铁站里不仅严格执行“人物同检”,一些站点还依次检查乘客的身份信息。高峰期的车站拥堵异常,上千人排成长龙等待检查,为通勤甚至要排队一个多小时。地铁之外,十九大期间各渠道安防措施均升级。大多数发往北京的快递停收。自助加油被叫停。烟花爆竹被停售。乘坐前往北京的列车,大小行李全部开包人检。甚至文艺演出,小学生球队的比赛,都因为十九大的召开而被推后。相关的一条新闻,还有中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2000万个视频镜头能准确识别行人年龄、性别、穿着,以最大限度维稳和打击违法犯罪。


撕裂观点

-支持安防措施升级:如果我们想要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社会,这都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正是有这些措施,中国社会才如此稳定安全

-质疑安防措施升级:以安全名义扰民,过度安防、安检侵犯公民自由与隐私


在恐怖袭击频繁的当下,公共安全与公民个人权利的平衡始终是各个社会的重要议题。为了公共安全,我们到底愿意让渡多少权利?随时随地被监控、被检查,究竟让我们更安全,还是更恐惧?哪些时期、哪些场所的哪些安防措施是必须的,哪些又是没有必要或无效的?对公民信息的采集和监控,将会被如何使用,哪些部门有权力按照什么程序使用?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既保障公共安全,又最低限度减少对公民的日常生活的侵扰?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地铁安检,有槽要吐?

谁可以盯着我们看


凉山格斗孤儿何处去

撕裂程度:⭐⭐

背景

7月20日,梨视频发布了一段关于成都恩波格斗聚乐部的视频。该聚乐部由退伍特警恩波创立,他先后“收养”400多失去双亲或者生活无依的孩子,7~23岁不等,训练他们进行综合格斗。视频中两个接受采访的男孩都来自凉山,失去了父母。他们表示自己喜欢格斗,喜欢住在俱乐部,不愿意回凉山,因为在那里只能吃洋芋,干苦活,打工。但视频中也展示出,他们会参加商业表演赛,在“铁笼”中被围观。视频发布后,争议巨大,十几个来自凉山的“格斗孤儿”,在哭声中被迫回到凉山。直到11月22日,恩波聚乐部宣布获得体校资质,曾被“遣送”的孩子可以继续训练和学习。


撕裂观点

-回家读书:让孤儿参与格斗,残忍而不道德,聚乐部的“收养”、让孩子 参与商业比赛都有违法嫌疑,应该让他们回到家乡、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继续格斗:这些孩子回到凉山,面临的就是贫困、失学、毒品,无出路可言,不如在格斗聚乐部习得一技之长


格斗孤儿事件,最后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局。孩子们在聚乐部的训练、学习,在监管下名正言顺。政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际的帮助,这也正是当下中国解决儿童福利问题的重要道路。


来自C计划的观点

格斗孤儿,出路何在


同性恋=性变态?

撕裂程度:⭐⭐⭐

背景

2017年6月30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通过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下称《通则》),明确了互联网视听节目平台的审核原则和具体标准。《通则》当中诸多表述引发巨大争议,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便是第八条:同性恋与性变态、乱伦等共同被归入“非正常的性关系”“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节目应予以剪截、删除后播出。


撕裂观点

-支持规定:同性恋违背自然规律,恶心变态,禁止播出大快人心;我不反对同性恋,但也不提倡、不支持,禁止主流媒体宣扬同性恋是对的

-反对规定:将同性恋视为性变态,这是对同性恋的污名化,是赤裸裸的歧视


当同性婚在世界各地陆续合法化的今天,中国竟然还在讨论同性恋是不是性变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这番争论,将LGBTQ的反歧视与平权话题再次推到前台,保障少数群体群体,打破偏见、歧视,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此番有关歧视和平权的话题再起,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勇气去谈论房间里的大象——对言论的审查和限制,必须由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能采取必要的、侵犯性最小的手段。面对种种违反宪法规定的审查标准,面对审查对言论自由、文艺创作的侵噬,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来自C计划的观点

网剧审查通则,违法

当尖锐眼光,当刺耳声响,你用彩虹的浪漫,温柔包装


姚晨与国际难民日

撕裂程度:⭐⭐⭐⭐⭐

背景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发微博,“向全球6560万被迫流离失所的人们致敬,同时也向所有支持和关注难民的人们致敬”。演员姚晨点赞回应这一微博。很快,难民署与姚晨都陷入舆论的抨击辱骂之中。


撕裂观点

1)难民值得同情、致敬吗?

-质疑难民权利:一打仗就抛弃自己国家的怕死鬼,不值得人们致敬;一些难民逃到其他国家,享受超国民待遇,拒绝学习当地语言、融入当地文化,拒绝找工作,成为社会累赘,不值得同情、致敬

-正名难民权利:人类对同类的苦难怀有同情同理之心,当同类落难、生存遭受威胁,理应为其提供基本援助

2)中国在难民危机中承担什么责任?

-坚决反对接收难民:看看欧洲已经被难民糟蹋成什么样子了,中国绝对不能开这个口子;欧美对这些地区的混乱负有历史责任,接收难民是应该的,而中国从没亏欠过谁,没有责任接收难民

-中国应承担应有的人道责任:无论联合国或中国政府,从未表态要接收中东难民,但在叙利亚难民危机中中国也应承担起大国责任,参与、协助难民危机的解决;此外,中国周边国家随时有爆发难民危机的可能,中国应承担起国际法义务下的人道责任,必要时对他们给予支持和援助


每次爆发关于难民的讨论,舆论场便是一片混战。谁是难民,难民与经济移民的区别;一个国家是否有义务援助他国难民,在什么情况下负有义务;具体以什么方式援助,给予什么程度的援助——不同层次的问题混为一谈,间插着各种谣言、对事实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对不同阵营者的简单标签化与人身攻击。在中国崛起、大力开发“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这些过去远离普通人视野的话题会越来越多的进入公共舆论场,如何应对缅甸、NK随时可能爆发难民危机也很快不仅是在网络空间打打嘴仗。放下标签,就事论事,尊重人道主义基本原则的讨论,仍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C计划相关文章

我用半年多时间穿越巴尔干半岛,就为了和你们一样的自由


萨德,“辱华演讲”与战狼

撕裂程度:⭐⭐⭐⭐⭐

背景

这一系列事件,都与爱国有关。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为引,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该系统的监测范围深入亚洲大陆腹部,对中国战略安全利益造成威胁。二三月间,中国民间掀起反韩浪潮,并明确抵制为萨德部署置换土地的乐天集团。5月,马里兰大学的一位中国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以中国的空气污染以及中国缺乏自由的空气为对比,以感慨自己在美国的收获和成长。这一演讲被一些自媒体打上辱华标签,当事人遭到大量网络攻击。7月底,吴京主演的电影《战狼2》上映,塑造了一个在非洲拯救同胞和难民的中国英雄形象,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而批评《战狼2》的声音,则被攻击为“不爱国”。


撕裂观点

一边是无条件为祖国自豪骄傲、守护祖国的名誉尊严、国家利益,另一边则抨击这样的爱国上纲上线,“脑残”非理性。


凡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话题,舆论场也是一片混战。“小粉红”“脑残”,“美分”“卖国”“辱华”,各种标签立场先行,几乎没有理性对话的空间。什么是爱国?如何界定“爱”的对象?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什么又是“不爱国”乃至“辱华”?我们在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同时,又该怎样对待那些和我们不同国、不同族的人,尤其如何对待那些与我们利益有冲突的国与人(只能抵制或打一场硬仗)?


结语

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你是什么态度?当你看到和你不一样的观点时,你又是什么感受?你有因为这些话题而拉黑过朋友圈里的人吗?

正如我们开篇所说,有的话题产生的观点分歧,来自事实的模糊与偏差,耐心说理,不断追问,我们或许可以达成共识;而还有一些分歧,则因为我们信奉着不一样的价值体系。如何放下成见与标签,基于事实就事论事,共同寻求不同道德基准的人共同生活的准则和底线,确实异常困难。

毫无疑问,在新的一年,还会有更多分歧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明辨信息真伪,寻找全面事实,更有耐心、技巧的构建自己的观点,理性的说服与讨论,用批判性思维决定自己到底应该信什么、做什么。

期待一个更加理性、多元的世界,愿你与C计划,继续一路同行。




相关阅读

这一年让我们坚信,这里太需要理性的声音了

对于公共话题,人们热衷于站队、诛心、人身攻击,而她们要重建公共理性!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