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aakama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从无意义开始

aaakaman
·

我有很多疑问,当发现了人生或者说整个世界都没有意义的时候,以什么作为行动的准则?

什么,你要问我怎么发现这个事实的,那还不是因为人会死、太阳会爆炸(至于宇宙会坍缩还是陷入沉寂,请去问科学家),好了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发现所有的作为都没有意义之后,我最开始会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什么,你说你有信仰、世界上存在绝对精神,好吧,那你不会有我的困扰。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的话,世界会陷入一种多么混乱的状况,虽然意义不存在,但是作为存在物本身,我们希望自己存在,什么,你说你想寻短见了,我表示很难过。其实我也觉得这个说法挺有问题的,所以我试着换一条路走。

我们看看什么是真实的,你摸到的物体时真实的,你听到的声音时真实的,等等,不可以把感知到的东西都作为真实的吧,幻觉和精神失常状态下,即使没有受到外界刺激也已可以产生感觉,那真实到底是什么?康德区分过物自体和经验,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可能超出经验范围认识物自体的,这种哲学理论用高中课本的分类来说,就是不可知论。尽管看起来很绝望,我还挺赞同这点的,即使能够找到所有物质运动的原因,但是人也不可能知道宇宙大爆炸前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世界没有时间维度,根本上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既然是这样的话,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当作真实,这种经历也只能通过我的感官被我得到,这就是影响着我的一切了。

结下来,我就从我已经得到的一切片面的认识,尝试着给出我关于无意义世界行动准则问题的思考。

如果没有最基础的共识的话,恐怕很难进一步交流,无论我现在给出的假设是否能得到认同、是否会在接下来的思考中被我自己推翻,我都需要先搭建一个地基。

等下,我似乎就是因为找不到这个地基才开始的思考,在没有意义的世界里,正是因为缺乏一个、哪怕只有一个所有行动指导的前提,我也不会质疑一切,陷入这种无意义。

我为什么要质疑道德相对主义,我以为我不带丝毫价值观念的讨论,其实已经假设了道德相对主义的错误。那么我们重新开始,没错,这个世界本不存在道德,杀人不应该接受道德的审判。我这样说是为犯罪辩护吗,并不,我试图回到无意义的世界中,那里同态复仇是常态,就像黑格尔的观点:“死刑是对杀人者的尊重。”如果一个人赞同生命是不重要的,那么ta自己的生命也符合这一观点,即别人随意剥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似乎找到了一个起点,正是因为人与人的观点的不同,即使我不认同生命可以轻易被剥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还是可能来伤害我,我不希望这样,所以人创造了共识,共识也就是个体自以为的意义的集合。这和我关心的另一个无解问题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我荡开一笔先讲讲另一个问题。

人和动物到底有什么差别?我们看到猞猁吃白靴兔,大概不会觉得这大猫怎么这么没有人性,或者更加极端一点的例子,红蜘蛛生出的小蜘蛛孵化后会吃掉自己的妈妈,谁又会说蜘蛛太无情无义(刚刚查具体蜘蛛类型的时候,竟然看到有人拿红蜘蛛比喻无私的母爱,可怕,至于我为什么觉得可怕,还要在自由与规训的话题中展开)。可为什么人会觉得一些行为是残忍的。动物也不是不想活着,它们只是不会为了活着,为活着找一个理由,而人类会为了一些纯自然的发生赋予原因。如果不会思考哲学的根本问题:人为什么一定要找寻意义?那么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好了,回到前面的结论,意义是被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个体的思想,意义以及一切以它为基础的意识形态都不存在。这样我似乎获得了一个地基:个人的行为只能依据个人的观念,现代文明的框架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个人的观念,使得从心欲变得不可能了。

获得了起点,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了,如果没有标准,或者说标准都是人创造的话,如何评价所有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对自己的束缚(评价之后又如何行动)?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既然不能变回黑猩猩了,那就以多数人共同的观念来治理社会。如果是这样的话,拥有与“大众”不同的观念的人应该怎么做,最简单的说法就是,随便ta怎么做,但是ta要承担这么做的后果,但是这种后果与“杀人偿命”、“以眼还眼”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后果也不是按照ta的价值观执行的。可以说,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就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现在的我,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只能以自己的观念为基础,衡量利弊,作出某个选择,不论结局是怎样,他人不得以个人的观念进行价值批判。(说不太明白,内涵类似于“人不能是手段,人只能是目的。”)

这样的观念会导致犯罪事件增加吗?为什么要想的这么坏,倒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些超出正常生活需求的想法,我反而觉得这种发自个人的想法,若要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自由,只能通过去了解更多其他个人的想法,并且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想法中保持自我,不至于变成他人的手段。(接下来可能还要讨论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问题,本篇只是一个不成体系的小思考,希望能作为我的哲学思考的开端,并在未来继续下去)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