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围炉weiluflam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对话石磊 : 以美育德树人,民办学校的美育践行路 | 围炉·NYUSH

围炉weiluflame
·
“我们所关注的美育,是想从个体上带给孩子们相对美好的一生。”

前言

石磊,自2012年起担任中山市五桂山桂南学校校长。桂南学校是一所接收随迁子女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018年伊始,学校设立了综合材料工作室、民间艺术工作室、民间美术工作室、综合绘画工作室以及一个木工坊。桂南学校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美育更好地认识自我与表达自我,将美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进而以更加从容的态度与健全的人格去面对未来的社会与生活。本次对话由桂南学校的办学现状谈起,探讨美育在乡村基础教育中的意义与发展。

炉 = 张雅淇

石 = 石磊

一、美育是关于生活的教育

炉 | 在各类课程发展中,您为什么选择了美育教育?它的哪些特质吸引了您?

石 | 教育者要求的东西特别多:孩子们都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无比的好。这虽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也是一个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当下,我们要去做我们能做到的每一件事情。

在美育课程筹备的整个过程当中,我和同事们开始思考美育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实际行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看到了美育对孩子的好处;做了一年以后,我们切实地发现这个事情对孩子的好处在哪里;做了两年以后,我们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美育对孩子的好处在哪里;做了三年以后,我们更加深入地知道,美育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经过五年的美育实践,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在接触美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它会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美真正融入到我们生活以后,我们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起来,身心健康也会随之改善。比如,可能你只是穿了很简单的衣服,但是别人会说,你今天的打扮好别致,你的心情也会因此变好。

我们假设一下吧,如果说中国的孩子都接受到九年比较优质的美育教育,那么我们再给ta们20年时间,等到ta们加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我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会不会比现在要美很多?

炉 | 在当下,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迁子女这一部分弱势群体面临着包括教育不公在内的种种困境。在您看来,在物质生活、基础文化课教育仍与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美育教育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石 | 在大学扩招以后,许新一代的大学生无法通过就读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网上段子说的一样,你无法花3000块请到一个农民工,但是可以花3000块请到一个大学生。这个落差感正是由于他们本来是想通过所谓的应试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当读完大学进入社会以后,他们发现,至少从底层逻辑来说,命运毫无改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美育工作的核心思考在于,既然我们已知这种东西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能改变什么?说得理想化一点,其实就是改变个体心态。根据人们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当人们用积极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时候,哪怕这个生活确实很糟糕,个体的人生也是相对完整的。有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乐观的犹太人的故事。作为犹太人的主角一直很乐观,遇到与他相爱的人,并生了一个小男孩。当时正值二战爆发,他与儿子被送进集中营。然而他依旧非常乐观,并教他儿子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主角赴死之前,跟儿子说,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你要保护好自己,我永远都跟你在一起。那个年代犹太人的生存环境之糟糕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但不论是主角自己还是他的儿子,其人生因为这种积极的心态有所受益。所以美育也好,任何形式的教育也好,其实就是想在个体层面去带给现在的孩子们相对美好的一生。

炉 | 我看到学校的校训叫“让自己成为世界里的一点美好”,觉得这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主体性的愿景。这和您刚才表达的想法很契合,希望让每个人从生活中的美出发,而不是一些类似改变世界这样更加宏大的愿景。

石 |教育就是面对一个又一个的个体,而不是把这一个又一个的个体整齐划一地放到一个所谓的集体中。如果大环境不变,所有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也好,我们期望的东西也好,它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美育这件事情到底能够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从个体角度而言,转变必然是有的;但是对群体而言,它的意义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从大环境来说,你无法很好的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这个环境。甚至你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得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都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所谓的“美好”。因为孩子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育永远是在书本里的,根本没有去直面过生活。如果教他们如何直面生活的教育偏少的话,他们的人生就会是一锅粥。这就是当下社会极其残酷的现状,但也是最真实的现状。

炉 |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深入的思考的?这和您从老师变为校长这一身份的转变有关吗?

石 | 我认为是当我知道我要有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领悟。在那之前,我虽然知道我的学生们都是有个性的个体,但我与他们之间始终是有距离的。但是当我自己的小朋友要来到这个人世间的时候,我不得不直面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我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因,都会产生与孩子们有关的果。在这之前我当然也有过类似的思考,但那都是很浅层面的,仅仅是与教育的工作相关的。但是当我真的要去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知道ta会伴随我未来的一生,且我今天的所有的行为都会转化成未来他对别人的某一个行为的时候,我思考的东西都会变得更加复杂深入。

困境与坚持

炉 | 您认为至少在同类的学校之间,这种美育的模式是可推广的吗?

石 | 完全可以复制,只是有一点难度。在中山我们将课程模式输出到了另外两所民办学校,三乡东华学校和坦州华特雅学校,从课程体系到师资培训,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地。但这件事情(美育)其实是在跟过往几十年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抗,因为过去几十年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美术是无用的,音乐是无用的,体育是无用的。现在我们去告诉别人这些东西是极其有用的,那就是在跟人们几十年积累的认知对抗,所以会有难度。

炉  |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否因为它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的升学成绩上,才忽视了美育的重要性呢?

石 | 我以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当我与一些来我们这里参观的校长聊过天后,我想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希望做一些对孩子有益的事情的,而推广美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这里面会涉及一个社会民众倒逼教育工作者的现状。老师如果没有做到民众认为的教学,就会有人去教育局投诉。而学校和老师的角色一旦变成了一个服务机构,或者说被购买的产品,就相当于失去教育的权利了。比如说,一个学校如果要做劳动教育,肯定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孩子劳动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身上弄得很脏。一但因此被投诉,这个项目就要停止。

炉 | 也就是说,在美育等素质教育的落地执行中,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还是十分重要的。

石 | 一个孩子的教育需要三个环境的支持。第一是家庭;第二是学校;第三是社会,社会包含狭义的社区和广义的社会。父母组成的原生家庭,是长期陪伴下身体力行的教育,就像是一面镜子,父母怎么样,孩子就会怎么样。学校教育是孩子进入到适学年龄以后,要进入的一个社群,或者说一个团体、环境。社会教育分成两块,一个是社区,通俗一点,就是楼房或村落里的邻居,另外一个是真真正正的社会,它涉及到的往往是法律底线的问题,比如闯红灯会被罚款,伤害了别人要付出怎样的代价等等。所以教育是由这些组成,而从这个组成部分又可以看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教育是在于父母的。

炉 |  那么您个人认为,学校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冲突可以通过提高家长的认识来解决吗?

石 |  当然可以,只是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而且需要大部分的教育机构一起行动。与其说是教育家长,不如说是通过环境改变的影响让家长觉察到。而且极端的冲突是个体行为。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特定个体行为的存在,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比如说,任何一个社会,都一定会有犯罪行为的存在。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只能说靠法律、规章制度去约束人们,但是不能说这个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这是不可能的。

炉 | 作为成功实施美育课程的学校,桂南学校是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呢?

石 | 美术课本来就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并没有花费额外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所用的只是正常美术课的时间,所以家长和学生对此不会有太多特殊感受。

但是通过学校的家访,我觉得美育推广的一个挑战是家长对美育的认知。举例来说,绝大部分的家长仍然认为美术就是单一的画画。哪怕就是画画,他们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经历了什么和得到了什么。例如孩子要画一朵花,首先是观察,然后通过画笔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花呈现在纸张或者其它的载体上,这个过程中,孩子对物体形态的理解,对明暗关系的理解才是这幅画最终呈现的基础,通过画画这个行为,孩子的专注力和对事物的观察力得到提升。所以画画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炉 | 我了解到您的学校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减少,这是不是也与家长对美育的模糊认知相关?

石 | 学生人数减少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让孩子们都能进入公办学校;中山实体经济的不振,大量随迁子女回到户籍地。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并没有契合大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要求,所以部分家长选择了他们想要的教育。

炉 |  学校现在是盈亏平衡的吗?有机会通过一些渠道获得社会企业和基金会的支持吗?

石 |  从16年开始到现在,学校仅工资的支出就超出来学费的收入。这几年社会上很多组织都一直在持续关注我们并给予一些资助。在17年之前,整体大环境对民办学校还是很友好的,但后来经济下行、疫情等等冲击,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多学校都是非常愿意去做事的,但是很多学校可能连任课老师都没有配备齐。社会上还有些人认为走出乡村的年轻人应该回到家乡去,但我不太愿意去挑战人性这个东西。这些年轻人只是想过得好一点而已,他们本身没有错,我们不能因此去批评他们。

炉 | 针对教师稀缺的问题,您有考虑过和NGO或者基金会进行合作,或者开设一些短期支教项目来获得资源吗?

石 |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长期在职工作的老师。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事情,短期老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很多想加入的年轻人可能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相对比较低的工资并不能支撑ta们热爱的事业。

其实我们并不像很多支教学校,可以得到机构固定的教师资源和研发经费,因为之前并没有作为支教学校去和一些机构合作。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和NGO或者基金会合作,找到更多愿意支持教育的老师。如果有年轻的老师,能够完整地工作两到三年,我们是真的很欢迎。但是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有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工作的话,对于课程的连贯性和孩子的参与性来说都不是好事。

炉 | 我的感触很深。就像您刚才所说,我觉得美育一类的教育本该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我也明白它会面临来自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困难,但实际上困难的复杂程度还是超过我的想象。

石 | 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社会底层,他们往往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东西,比如说提升自己、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工作,但对于社会底层的孩子来说就是完全陌生的观念。用心灵鸡汤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认为的理所应当,其实在他们眼里是遥不可及。我们可能会去欣赏文学作品,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一些东西,但在把大把精力放在维持生活的人看来,这些东西就是矫情,或者说,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探索与破壁

炉 | 我之前有听说景德镇瓷器学校,学校中的课程与您的泥塑课有所相似,都有关于美育。那么您有没有考虑过将美育教育与职业学校的课程联系起来,与他们进行一些合作?

石 | 我们有一些这样的合作。比如,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另外,我们学校有大部分学生将来会接触到职业教育。我们虽然不会刻意引导,但会给他们创设一个引起他们思考的环境,将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如果你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就会进入职业高中学习。进入职业高中以后,你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是什么样的?当你从职业高中毕业以后,你大概率会进入到怎样一个工作环境里面?你的薪资收入是在哪个区间里面?你会组建一个怎样的家庭?会拥有一种怎样的人生?虽然说现实情况会有变数,但这些问题的一大部分答案是能够确定下来的。当这些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就会开始思考起人生。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做一些课程包去和其他学校进行教育合作,现在已经在服务东华学校和华特雅学校。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三件事情,一个是分享课程,二是教师培训,三是环境打造。以雕刻木头为例,在课程里面看到的可能仅仅是雕刻木头,但我们实际在做的远超于此。我们教孩子们如何安静整齐的进入教室,离开的时候将工作台收拾整洁,引导ta们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工作,而画画、雕刻等工作不过是这些习惯的载体。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是把课程拿给别人,别人只是模仿表面的载体,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在美育课程中,一些学校可能会陷入过于在乎形式的误区,但事实上形式的东西是最不需要过度关注的。

炉 | 关于课程,您会考虑更针对性地去做美育,还是也会拓展其它方面?

石 |  其实我们在各个学科都做着一些尝试,但由于美育极其容易呈现的原因,大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美育上,而忽略了其它。教育不应该有偏向,就像吃饭一样,不管你是南方孩子还是北方孩子,米饭,面条,馍,青菜和肉都要均衡摄入。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学生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更擅长的,或者更需要的。我觉得这样才算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教育过程。

作为基础教育来说,学科成绩、文学素养、科学素养、美育等方面都是要齐头并进的。所以我们其实也没有侧重于哪一方面,而是尽量利用我们拥有的资源。例如我们刚接触到一位全国散打冠军--李浩,当他了解到我们后,表示愿意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帮助。甚至连前东方歌舞团的成员赵宇婷老师也积极加入了我们,为孩子们的音乐学习提供帮助。我们只是有什么资源就做什么教育,能做一点就做一点。

炉 | 除了这些,学校对于美育课程还有什么计划吗?

石 | 有的。除了之前讲到的和其他学校合作,我们也会做一些分享会来宣传我们的美育课程。我们很坚信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而且对于各类教育主体,不论是学校还是各类社会机构,都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回到美术教育本身的东西。打个比方,我们不是每天给孩子吃各种山珍海味,而是保证孩子们都能吃到简单的大米饭面条;然后等有了条件以后,可以再去尝试一下龙虾,鲍鱼。借着中山儿童艺术双年展的机会,我们接触了一个教育机构。他们也在做一些跟美育有关的事情,所以不管是畅想也好,憧憬也好,我们都一直在做我们希望做的事情。

后记:美育路上需要伙伴

石 |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悖论,当我们的团队真正足够强大,所做的美育工作真正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的时候,其实我们就不需要得到关注、和关注能为我们带来的帮助了。我们现在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称赞,是因为我们呈现出的反差:如果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一所师资足够优秀的学校,我们所做的这些应该是理所应当的;而对于我们所在的地方,这种教育层面的东西不应该是由我们这个层面的人来完成的。

但我还是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基础教育,或者说通过我们能够了解到原来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儿可以这样去做,然后这样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当这个氛围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大的时候,它其实也会形成一个倒逼机制。其实我们现在难就难在没有伙伴。大部分的人都认同我们,认为我们在做的事很有意义,但却没办法把它推广出去。

桂南学校的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action=home&__biz=MzI4NTc1NDc5Mg==&scene=124#wechat_redirect

采访|张雅淇

撰稿|李永馨 张芷萌 朱子怡 张誉宸 杨路易

图|石磊

编辑 | Stella

围炉 (ID:weilu_flame)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