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危險(一):《偷戀隔籬媽》(登堂入室):越界的誘惑

已註銷用戶
·
·
IPFS
·

有很多以文學創作為主題的電影都涉及創作者面對各種危險的試探。不知你有沒有經歷過。法國導演奧桑的《偷戀隔籬媽》(登堂入室;In the House)探討的,是有關逾越界線的誘惑。

或許不論甚麼性格職業的人物和各式人際關係,落在「O先生」手上都是懸疑的材料,這次講文學創作也是峯迴路轉,劇情愈往後推展愈是令人感到殺機暗伏,Philippe Rombi的配樂應記一功。

在奧桑的鏡頭裡,文藝創作與真實人生的關係隱藏著犯罪一般的危險性;「真實和虛構的關係」是千古懸念,其實也是眾多以創作人為題材的電影不斷重彈的老調。但在「作者 - 作品」的既定框架中,還可因應角色的獨特性,勾引出「作者 - 作品」之間複雜多變的關係,源源不絕地帶來新意。

《偷戀隔籬媽》講「庸才不遇」的文學科教師Germain,發現了學生Claude的寫作天才,被其「混進同學的家裡傾慕其美麗母親」的故事吸引著。久旱逢甘露的Germain為了讓Claude寫下去,開始不擇手段,愈陷愈深。與其說一個教師看到年輕的自己,不如說是他在學生身上看到了那個一直所慾望卻得不著的自己。


這故事打開了「作者- 作品」緊密的兩元結構:除了在兩者之間虛實相纏的層面大做文章之外,也緊扣著作者與其啟蒙老師之間的關係──Germain既是讀者,也是顧問/編輯/監製,對Claude的寫作有重大影響──形成了「編輯 — 作者 — 作品」的三角關係。即是說作品也倒過來影響Germain的人生。

Germain因其心結把「文字慾」轉移到Claude身上,卻不察(無視)後者除了在想像的世界裡挑戰常規,也在真實生活中犯禁──他那麼幼嫩,根本不懂分辨拿捏,Germain必須對此負責。

Germain最後整個生活都崩潰了,工作及家庭都沒有了;Claude也失去了一段友情。比「偷戀隔籬媽」更危險的,是「虛構」走過了隔籬──即「真實」的世界;因此創作就成了作者的毒/藥。

結局是兩師徒的新開始,他們只有彼此了。甚麼也沒有,這是創作的開端。他們窺視著對面屋子各單位的人們在家裡做甚麼,是向希治閣經典《後窗》的致敬。男主角想像各戶鄰居家裡發生了甚麼事、和室內跟人對話的內容、各自有甚麼際遇及經歷,其實都是創作。窺探別人的生活是一種越界,雖然危險,卻有一種令人難以抵抗的誘惑。這也是創作的始源。創作就是越界,因此總是危險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