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瓶颈
自2017年以来,全球移动电话出货量连续下降,其中智能手机虽然还保持着增长,但是增速已经开始放缓。预计2019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将会出现下滑。在大环境下,市场饱和,并且产品之间差异化不大,创新不多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个行业未来会如何发展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想在这篇文章里第一次使用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从基本出发,看清本质。
手机的本质是什么?在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 推出之前,电话和短信虽然还是最主要的功能,但是照相、音乐、游戏已经开始作为辅助功能区分于竞争对手了。在那之后,手机已经被重新定义为个人助理了。它是我们头脑和生活的一部分。
顺着这个思路来看的话,手机也应该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才对。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1. 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2. 成为我们环境的一部分。
- 让我们的手机植入体内,不需要屏幕就可以交互。我们看到现今的智能手机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屏幕,作为人际互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人际互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手机不再需要屏幕的时候,我们离这个·现实就不远了。
- 当手机无处不在,个人无需拥有一部手机的时候,手机这个概念就会被我们所抛弃。人类会更加专注于服务本身。
我认为,我们也许会同时朝这两个方向发展,因为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属性。问题在于,当下社会需要发生什么,才能推动我们的技术和我们的思想,同时朝这两个方向发展呢?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
- 实现第一个目的,需要我们在工程和脑神经领域产生突破。工程方面,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是两个主要的分支。
- 实现第二个目标,需要的是分布式计算,云,万物互联,和计算平台。除此以外,我们的基础设计建设也需要进行配套的更新。
从社会角度来看:
- 人类要能够逐渐接受可植入式的人体机能增强装备,也许初步会以非入侵式设备为主,我认为这方面的社会阻力可能会比我预想的要小很多。舆论、政策将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
- 对于个人隐私的使用,以及当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的感受到数据分析对于个人的影响的时候,提供选择的权力,将会变得至关重要。
- 在未来社会,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才能够从大数据中分析楚足够的洞察。当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让理工专业人士去试图从数据中看到真相,这是不专业的做法。
着眼当下,我们有什么可做呢?
首先,作为手机制造商来说,他们的进展会比较缓慢,因为手机本身的发展已经需要等待外界的发展来推动了,那么我认为手机已经是希望产业,从产业内部不太可能拥有创新来增长销量和利润。相反,我认为后续的手机市场将非常的同质化,创新将转变为产品设计上的别出心裁。从市场来看,一直以来消费者并不是直接对手机功能提出需求的人,包括照相、人脸识别等等。这完全是创造出来的需求,恰巧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追捧。这些功能带给消费者的是便利,但是我认为这些便利的价值并不高。消费者购买手机并不是为了这些功能本身,而是为了合群。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消费者最底层的需求,任何一款手机都能够满足。这一点虽然消费者自身可能不知道,这是因为人们自身带有的偏见造成的,并不是手机的设计和功能问题。
现在手机制造商有几个路径正在被探索:服务(苹果)、物联网操作系统兼容(华为)、原创内容创作(OPPO)、智能家居(小米)。我认为这些都是正在抛弃手机作为主角的选择,也是正确的路径。其中我比较看好华为和小米,这两条路径都在围绕着未来做准备,但是其他两条路径都在回避未来的发展。
总结来说:
- 智能硬件/平台? (小米)
- 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华为)
在小米和华为之外的发展,将会更加具有决定性。Our future is build upon our present and past.
短期内我认为行业热点将会转移到网络安全,从工业开始发展,然后慢慢应用到民间。科技一定要先满足于最严苛的需求,才能日后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同时我认为我们在通讯领域的发展,尤其是M2M,无线协议的制定等等,还有很多发展的可能。蓝牙已经展现出很大的局限性,ZigBee也没有成为普遍的应用。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应用场景没有很完整的浮现出来。西门子在工业领域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这个过程应该会持续很多年。
人类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脑子可以构思未来很远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身体只能存在于世间100年,这两者的同步是很有必要的。我目前所思考的事情太靠前了,并没有把我这一生能够完成什么,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框架。这是我需要立刻去改变的东西。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去预测长远的未来较为容易,但是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自制力和自律性都很缺乏,每天做事都没有规律的情况下。这样即使想到了很远的事情,也永远无法实现。自律是向前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