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Vaness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在 Matters 的十萬字紀念 + 生日感言

Vanessa
·
·
發文就像鍛鍊手感,愈練愈上手

明天是我的生日,昨天發最新一期的感受經濟學,也正好突破在 Matters 的十萬字!

謝謝每一個不吝嗇拍手的馬特市市民,這兩個月對 Matters 好感突然增加很多,還開始推薦身邊一些想練筆的人加入呢~

回顧我的寫作歷程

應該有不少人同時或曾經也在其他寫作平台,不知道大家加入後,都怎麼思考自己要寫什麼?剛好以下階段可以給新朋友參考哈

1/ 作為封測期間的種子成員,還不確定要發什麼
先把一些 Medium 文章搬過來,偶爾會參與互動討論(那時會邀請客座講者留言互動,有點懷念啊)


2/ 開始會發一些只在 Matters 上發的文
比如〈以言論自由為盾牌的辱罵言論〉回應 Matters 上的洗版事件,還有〈Podcast 101|如何從 0 開始?試錄的自我復盤筆記〉這篇當作簡單的筆記回顧。或許是把 Matters 當作不必有認真產出形式、只是抒發想法就好的地方吧

3/ 主動增加留言互動、固定產出系列文
我開始持續發「拆解議題」系列、「書屑」系列與「感受經濟學」系列文章,尤其後者自我督促每週一要刊出。

也透過馬特市得到了第一個頭像分享對圍爐 / 訂閱制看法、進行意見調查等等,發現大家很友善啊~~


在 Matters 觀察到的寫作焦慮

然後加入一陣子的人,不難發現每過幾個月就會浮現一些檢討文,檢討諸如是不是很多人不情願拍手,認為 Matters 有特定內容傾向,讓某些類型主題的文就是很難得到關注,或是搞小圈圈互相取暖、不是真心重視內容品質等等。

我原本在 Medium 有三千多位追蹤者,之所以今年 3 月決定直接搬到 Matters,就是因為看重這邊互動的氛圍更好,對於素人寫作者也很鼓勵,Medium 相較之下,很大程度依賴轉貼到臉書,或是 Google 搜尋來的流量,也很不適合文章下留言展開討論。

以前我可能也會落入一種刻板印象,覺得做內容網站就要有編輯策展的思維,要讓人一看首頁就能判斷這裡值得看的文章。Matters 上不乏人文、歷史、政治的議題文章,但我後來覺得生活類的文章同樣也值得關注——尤其能讓我偶然發現一些有趣的視角,那就是在所謂講究「自媒體寫作專業」的地方也未必能得到的驚喜了。

至於前述的焦慮,我覺得寫作的出發點,或許是孤獨的自我梳理過程,太過關注拍手數,不如重新思考創作本意,或調整策略。人們固然可以靠內容行銷技巧,迅速設計成一篇篇爆款文章,也有人傾向慢慢累積成果,就挑自己喜歡的主題加以書寫。

至少在一個鼓勵多元創作的社群,可以期待這些累積都逐漸發酵。(官方內容推薦的方式也要加油啊!)


許個生日願望!

幾年前不太會過生日,經常直接排了工作度過,近兩年倒是開始重視好好吃頓飯,甚至生日以外的時間,也開始多體驗好吃的甜點了。

我也沒有所謂年近三十需要多有成就的壓力,可能因為以前早認識不少 30 多歲的人了。我反而有機會從更長時間跨度,來回望眼下的自己,忍不住想像,四年前的我會料到有今天的自己嗎?九年前迷惘的我,會知道後來的我做種種決策時多麼堅定嗎?

再說一次,能量的累積是很不可思議的。

今年有比較重視多運動,休息時就踏踏實實休息。也慶幸離開臉書後,心情不易浮動,也是很大的好處。


我在「了概」做內容企劃,而「了概」正好在去年的誕生日就和我生日同天,還記得 2020 年元旦,我設下的目標是「希望讓更多人喜愛了概的作品」~

這一年來,我透過圖文設計,解釋了橫跨國際政經、金融、文化、環境、科技等多種重要議題。

4 月 28 日,了概滿一週年,歡迎把握首月 1 元訂閱,訂閱之後,就可以解鎖一年份的圖文作品啦 ヾ(^▽^*))

生日願望是,希望了概熱賣!!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