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22:燕子來時
23歲時寫過兩篇以舊日北平為背景的散文,題目是《憶楓》和《憶燕》。說是散文,也像是小說。以一個小女孩子的第一人稱,寫童年故事。發表於1959年,幾年後收進我的第一本書《晨星及其他》中。書早絕版了。我留有一本,近日重讀這兩篇,腦際又響起古老的呼喚。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城南舊事》,也是以一個小女孩的眼睛看那時的北京,她的北京故事比我生活時早十多年,但古城風貌依然。那時代在那兒生活過的人,大概總有些「舊事」縈懷。
《憶楓》講一個叫小紅的女孩,與少年玩伴「楓哥」的友誼。北平秋天紅艷艷的楓樹,和拾起落在地上的楓葉,在故事中穿插。楓哥是鄰家女傭的兒子,比小紅大兩歲,人寬厚,知識廣,讓小紅佩服。楓哥因家貧而不得不輟學,要離開北平到外地當學徒。走前與小紅去了近郊的香山,那裡以滿山紅葉聞名。他們從落葉中嗅到了前所未知的香味,終明白為什麼叫香山。楓哥給小紅留下一封信,送她一片最紅最大也最完整的楓葉。小紅把它夾在她最愛的《唐詩三百首》中,帶到了香港。
《憶燕》開頭寫:北國春寒料峭,即使冰雪溶解,樹芽新綻,還不能脫下棉衣,只有當燕子在屋簷下呢喃,才可以確信大地告別了寒冷。燕子帶來春天,是希望的訊息。一雙燕子在小紅家屋簷築巢,每天雙雙飛出去覓食,有一天只有雄燕出外,媽媽說那是雌燕懷孕了。又過些時候,小紅見到兩隻幼燕張大嘴巴去迎接爸爸叼來的毛蟲。小紅與哥哥好奇,搬來梯子爬上去看,想不到把雌燕嚇得飛出燕巢,在屋簷下哀鳴着亂飛,不小心撞到屋樑,像斷線風箏似落在地上。小紅和媽媽把牠撿起,放回燕巢。其後,似乎沒事了。燕子爸媽帶領兩隻小燕飛翔。秋冬來了,沒有了呢喃聲音,燕子一家飛往南方避冬了吧?然而,一天早上,小紅又聽到呢喃聲,她到外面看,燕巢上露出那一雙大燕子的頭部,牠們沒有離去,在淒涼地鳴叫。天氣越來越冷,過年前幾天,屋外的水缸都結冰,燕子的哀鳴也停了。媽媽爬梯子去看,兩隻燕子相擁著凍僵在巢內。媽媽把牠們拿下來,發現雌燕翅膀有一根骨頭折斷了。那是牠撞到屋樑受的傷,牠自知耐不住長途飛行被迫留下來。雄燕陪著牠,一起死亡。小紅十分內疚,這是她人生第一聲嘆息。
我「不悔少作」的文章很少,這是我於今重讀仍覺心靈觸動的兩篇。寫作時,北國的風貌,漫山紅遍的楓葉,屋簷下呢喃的燕子,童年的友伴,在我離開十年後仍然盤旋腦際。其後,我再也沒有寫過這類追憶舊日風情的文章了。
1960年,我結婚旅行選擇了去北京。那時我的思想左傾,很想見識新中國的這個新首都,也抱著重遊舊地的心情。
少年時在上面奔跑的舊城牆都拆掉,已無影無踪。離開時天安門掛蔣介石像,現在掛了毛澤東像。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長安街,馬路寬闊得讓人恐懼。廣場新建了幾座蘇聯式四四方方的大型建築,那是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加上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與古樸的天安門城樓相對。宏偉嗎?還是覺得中國古城樓被蘇式建築侵蝕?
我那時想,也許舊時風物在新社會要被淘汰吧。燕子僵死了,古老的呼喚,是否也要拋棄?但是接下來,就越來越顯示拋棄傳統付出的高昂社會代價了。
燕子到北國,帶來春天的希望。想到梁啟超集宋詞句而掇成的著名對聯: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文章發佈於2021年6月11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 題記
- 闖關
- 圈內圈外
- 殺氣騰騰
- 煎熬
- 傷痛
- 動盪時代
- 抉擇
- 那個時代
- 扭曲的歷史
- 先知
- 自由派最後一擊
- 我的家世
- 淪陷區生活
- 汪政權下的樂土
- 淪陷區藝文
-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 李伯伯的悲劇
- 逃難
-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 古國風情
- 燕子來時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