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鬼撞墙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德先生,赛先生(6-1)

鬼撞墙
·

没有人追究是谁打死了余疯子,余家人将他草草埋掉,连他亲姐姐余淑娴都没通知。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然而田玉清的肚子渐渐大起来,这给余家人带来几分希望,但却成了杨翠花的心腹之患。

余疯子的爹余德贵找到赵老根,想把田玉清接到她家去,为余家生下这个孩子。

赵老根说:“她是知青,又是强奸受害人,你们家是乡下人,又是强奸犯家属,你们觉得这种事可能吗?”

余德贵说:“可孩子还是老余家的。”

赵老根回答:“这孩子的爹是疯子,妈也是疯子,要是孩子生下来也是疯子,你们养着一大一小两个疯子,受得了吗?”

噎得余德贵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杨翠花借口自己身怀六甲,腿脚又不方便,早已不再去假惺惺地关心田玉清。只有余疯子的娘,有时给她送些吃的去,或者给她烧烧炕,一半出于愧疚,一半是为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被饿死冻死。


到了开春的时候,田玉清还是那样疯疯癫癫,时而哭,时而笑,时而唱,跟从前寡言少语的她完全不是一个样。村里人说,她这是被余疯子的鬼魂附了体,大人小孩都躲着她。

余家人对她的照顾,让村里开始说起闲话来。有一天晌午,余疯子的娘给田玉清送饭回来,从黄家门前路过,黄老大媳妇对她冷嘲热讽说:“你这是为谁操心呢?可别是白忙活一场。”

黄老大听见了,呵斥他媳妇说:“你乱说些啥呢!一边去。”

余家人要过好些年才能明白这些话里的意思。

但是田玉清肚里的孩子让杨翠花很不放心,她对赵老根软磨硬泡,终于逼着他答应把田玉清送走。就这样,赵老根以保护受害人为由,让黄老大把田玉清送到了离蚂蟥沟十几里地的黑狼坡,交给杨拐两口子。

送走田玉清之前,杨翠花告诉她说:为了解决她的问题,大队干部特意开了个会,几个干部经过讨论,决定给她找了个干爹干妈来照顾她,以免她饱一餐饿一顿的,弄坏了身体。听了这些话,田玉清只是呵呵呵呵地傻笑。

杨翠花没有告诉她的是,给她找的干爹是自己娘家的远房亲戚,论辈份,她要管他叫二叔。

黑狼坡从前因为狼多而闻名,如今虽然已经很少见到狼的踪影,但村里的人家还是渐渐迁走,只剩下杨拐一家。田玉清一到黑狼坡,就被杨拐两口子给关到屋里锁了起来。

这个杨拐是远近闻名的媒人兼人贩子,早年间他男女都拐,有一次拐走人家的儿子,被人抓住打断了腿,从此不得不拄着拐杖,所以落得个绰号叫“杨拐”,既是指他拐卖人口,又暗讽他瘸腿拄拐。杨拐虽然腿断了,却本性难移,继续干着从前的营生,只是打那以后再也不敢拐卖男孩,专门拐卖小女孩和女人了。不仅他自己拐人,他那个小儿子也子承父业,干起了这个勾当生,当年余老大的痴呆老婆就是被他拐来卖给老余家,后来又被他儿子给拐走卖给了别人。

虽然这杨拐作恶多端,表面上很会做人,见了谁都是甜言蜜语,又喜欢用小恩小惠讨好人,不了解内情的,还以为他是个淳朴热心的乡下老农民;了解的,都明白他的小恩小惠代价昂贵,对他畏而远之。

即使在农村普遍穷得揭不开锅的年代,杨拐兜里也随时装着糕饼糖果之类的小零食,碰到落了单的小女孩、落了难的姑娘媳妇,在他的哄骗之下,没有不上钩的。为了掩盖自己的勾当,他往往将那些上当被拐的女孩女人认作干女儿。可是一等对方被自己完全控制住,他就会露出自己狰狞的一面:谁要想逃出他的魔掌,轻则威胁毒打,重则挑断脚筋,甚至下药把人弄成哑巴,反正乡下人买女人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只要子宫是好的,不管怎样残了傻了疯了,他都能把人卖出去。

四乡八里的人对杨拐既爱又恨:娶不到媳妇的人家,巴不得他拐个姑娘女人来传宗接代,处处奉承他,叫他拐爷拐叔。他不认为拐卖人口缺德犯法,反而觉得自己帮山里不少光棍解决了婚姻问题,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别人这么叫他,他并不以为忤。至于那些家里有孩子的,担心他把自家孩子拐去卖掉,处处提防他,背地里叫他“黑心拐”,他也懒得去计较,反正山里人远远近近都沾点亲戚,不管背后怎么骂他,也没人会去告他。

更何况,在那个三天两头阶级斗争、公检法崩坏的年代,就算有人去告了,也不会有谁抓他。


把田玉清交到杨拐手里,杨翠花才勉强放下了心。5月,她如愿生下一个小子,也就是后来的赵大可。但田玉清肚子里的孩子还是让她有些担忧。

给赵大可煮满月酒那天,杨翠花悄悄把杨拐的老婆叫到一边,嘱咐她说,如果田玉清生下的是个小子,就偷偷弄死,如果是丫头,就任凭他们两口子把她卖掉。

而赵老根也趁人不注意,把杨拐叫到一边,嘱咐他说,如果田玉清生下的是个小子,就让他们偷偷养着,如果是丫头,那就任凭他们处理。

赵老根两口子彼此矛盾的嘱咐让杨拐感到为难,不过他认定自己弄到了一棵摇钱树,因此,虽然他用一根铁链子把田玉清锁到屋子里,却也让他老婆对田玉清照顾得不错,弄到点什么好吃好喝的,也不忘给田玉清吃。

两三个月后,田玉清终于生下那个孩子,一个瘦小的女婴,这让杨拐如释重负: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卖掉这孩子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