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致敬 今敏 (1963–2010)

YvonneEcho
·
·
IPFS
·

之前一知道有中文書、立刻衝去書店、也不管有沒有打折直接買了

是我最心愛的大師 今敏 的自傳書

我反覆的讀、慢慢的一字一字紀錄⋯⋯對於創作者來說、實在是太多感觸了。

感謝時報出版 QQ 讓我得以看到(哭)
故事的主軸=「一句話說完故事。」

「聽故事的人是誰?」、「聽故事的人在各個時代中登場,並且總是扮演著相同的角色。」

藍色恐懼變成妙想與妙想重疊著的作品,被充作「錯覺畫」。

時空被扭曲了、但是對角色而言,他們身處『正常』之中的特別意味。


在機場聽到一對父子的對話、今敏的感觸:

構思和想像力是被過去的體驗限制著,只讀漫畫、想像力會很容易被奪走。

漫畫是拿來畫的!


千年女優的構思描述:

在「虛構時間」的戰國時代、幕末、未來世界也登場了。「真實時間」與「虛構時間」的交織中,為了讓傾聽者的「真實時間」混亂,講述者的腦海也變得混亂。

「即使時代改變、故事還在繼續」作為插敘,時代背景雖然發生變化、但是對話、情節、情緒一直有聯繫⋯⋯我想做成這樣子。改變某個時代的插敘、為了下一個時代連結、「踏板」也要相應地做出改變


藍色恐懼:

和他本人的意志沒有關係,假想末麻是被其他人創造出來的「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自己」開始自由發展,最終變成比原先的自我更加自我、更加完全的「自己」。對主角來說、這是過去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之間的對立。

「白熾燈的黃光」是藍色恐懼中的關鍵顏色,光是黃色就有很多種。一遍遍重畫讓畫師和畫的精神都被奪走了。美術導演彷彿在迷宮中迷了路,交上了焦點不對的畫。重畫使他走上了彎路。

藍色恐懼在白熾燈的黃燈下、喪失很多藍綠這些固有色、而紅色作為對比色會留下來。

紅色是「血」的象徵、表達末麻自身的「性」、象徵末麻的慾望這一「無法迴避的事物」。紅色彷彿飄浮著一般鮮明地出現在畫面中,不自然地強調著「紅色」。


製作的過程:

一週完成五十到六十的cut(卡)構圖、攝影機移動、內容細節、時間間隔、角色的臉跟服裝、舞台⋯⋯鏡頭中登場人物的感情、表演片段、動作時機,確認角色服裝與舞台設定。劇情發生在白天還是夜晚、光源和影子是朝向哪裡的、底片的處理方法如何。

構圖設計、影片草稿一樣的東西。根據分鏡設定攝影機位置、角度(長焦還是廣角)、並設計其中人物的表演和動作、還要考慮必要的攝影處理等。同時作為原稿,背景的草稿也在這時完成。

表演,重要的是「畫內人物的心理狀態和形象、複數人物登場時人物間的關係、等級關係等」。要從這些方面考慮並在畫面中安排、決定攝影角度等內容。安排角色的心理活動和故事走向的象徵。

支撐著作品世界的美術與背景相關的事情。在現場通常將背景稱呼為「BG」,就是background。

角色設計要做設定表和色彩指定表,背景要做被稱為「美術版」的東西。美術導演畫的被稱作「背景示例」,負責各場景的背景畫師以此為藍本進行工作,所以背景畫師不可能摻入自己的風格。角色在每個場景中的色彩指定也要照它來設計。

美術版是決定作品「色彩」的重要工序。畫面、場境中的作品氛圍、角色心情等各種意義上的「色彩」都由美術版來決定。背景占的畫面面積比賽璐璐多,需要再背景中表現的內容也多。背景和賽璐璐一樣,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鏡頭中移動的物品必須用賽璐珞、在構圖設計階段就決定了,稱作「賽璐珞劃定」。

不移動的和需要質感處理的作為背景。

一個月可以完成一百個鏡頭、將不用耗檢查時間的鏡頭先做完、接著將只有背景的鏡頭做成靜止鏡頭(只需要一張背景即可)、還有不區分類似鏡頭、角色動作不難的鏡頭、畫得好的人物鏡頭、全部進入下一個階段。

作畫的考慮「線」、背景的則是「面」,構思上有隔閡。


工作心態:

「不能自我管理的、也管不了作品。

「不能輸」的心態可能做不出來厲害的作品、但也許可以做出有趣的作品。


跟配音員的對話:

「配男性角色時也是這樣,雖然我配過不少跟自己相差很遠的角色,但如果不增強自己與角色間的共性、配音就像在說謊。」

畫畫也一樣,與移情不同,作品中還應該有一些客觀的東西。

不把自己有感觸的東西在畫裡表現出來,就只有無趣的客觀描寫,這樣的作品才缺乏現實感。」


工作、生活、幸福感

工作,不斷循環、感覺不到愛和希望,能感受到無法忍受的厭惡吧。反而言之,這也是在販賣一種「安定感」。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特殊之處。人們所謂的「幸福」,電視廣告裡不斷播放著這些具體化的「幸福」,這是政府獎勵日本人應該追求的道路。國民齊心協力將其作為目標,形成安定的社會秩序,這就是「被馴養的方法」所強加的價值觀。

大腦理解了「只要做著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這又彷彿借來的價值觀。內心深處被這政府推薦的幸福價值觀、偏離這道路即為不幸、劃下的刻痕。

為幸福的模糊印象與現實中的自我之間的溝壑感到不安是自然的心理狀態,正因為被束縛著,我的大腦才意識自己被多餘的焦躁與不安所困擾。

扔掉吧—這樣想的一剎那、我的心情放鬆了些。

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無上的幸福。

雖然這麼說,但不可能如此簡單。捨棄,伴隨著苦澀的結果。我將它鮮活地紀錄在了這裡。


心態轉變

我在某段時期盡已所能地捨棄了自我主張與「一定能做到」,首先嘗試從「什麼都不能做出來」這一步重新開始。

「自己願意去做一輩子的工作」,也說就是我自己。意味著「我」的工作,我認為無法真是自己的人、大概也無法珍視他人。


「最後的保險」最後消失在腦海中

生活不下去,死了就好。

這不是為了讓自己更珍惜人生而做出的懲罰。雖然不是鼓勵自殺,但這麼點權利自己是有的。還稱不上是權利吧?真死了的話可不行,不能忘了向生活在世上所獲得的事物表達至高的感謝。

做喜歡的事情,但是不被社會接受,現實生活艱難。比起這些羞恥地活在世上,還不如去死。但即使羞恥,做了就是做了,如果徹底完蛋也不用後悔。

「如果徹底完蛋就上吊自殺」這就像是我的最後保險。

「無論如何,死了都是沒辦法的事。」

過度的敏感會向薄膜一樣蓋著自己。活得再開心一點點吧。我沒辦法過在享樂中度過人生,但想要活得開心。

捨棄了許多「幸福」後好好地工作,才得到了幸福的真髓。騙你的。

多虧我減少了心中多餘的負擔,為工作整備出更多精力,工作本身才更有趣。工作毫無疑問比什麼都開心。可以樂於工作並保持這份心情,「上吊自殺」也從無意識中消失了。


創作的想法

創作也是如此,就像是忘記了想將什麼東西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最重要的根本。沒有核心、什麼都做不出來。與其評價畫得好不好,我認為明確了解「想要表達什麼」後再進行評價才是對的。文章之類的也是。但是反過來說,「想要表達什麼」也正是我想問自己的。

「這些玩意兒根本不行啊!氣死了!」在這種狀態中不停地糾結。其實這是對的,這麼想正是起點。年輕時覺得「這就很好了」並得意揚揚的,不是大笨蛋就是天才。


逃避、自我欺騙

經年累月就會漸漸無法再感受到,因為人會越來越擅長逃避自我。雖然常言道「只有自己不會騙自己」。但這種溫柔的話是騙人的。百分之百是騙人的。這是高明的自我欺騙。越是說作品質量不好,就越是在巧妙地騙自己。這種人多得像山一樣,我見過不少。那樣的話,就不會再「糾結」了——說明白點,就是真的「完蛋」了。

這些人只能靠專業人士的指點來提升自我,很難繼續成長。這種人多得像山一樣,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大概會在自己有利時再一躍而起,因為就算只有一點優秀,也比身邊的人更有利,但如果不進入大的環境中就又會漸漸變得平凡。非常遺憾,我甚至為他們感到可憐。這種人多得像山一樣,我見過不少。這種人極力反對他人給予評價。因此即便是多少能理解作品的他人,也會從想要提出建議設性意見變為一言不發。熱心提出意見卻被嚴惡,真是沒什麼比這更煩人的了,這種人只能放任自流。

因此,他們就不停地在同一個地方、不斷地只在似乎有自信的領域鞏固發展,不會再從自己的堡壘中出來。因為他們知道出去了只會帶來痛苦,就像是保護自己的一層層鎧甲實在是太重了,導致自己寸步不前。這種人多得像山一樣。我見過不少。

所以,請不要沈溺在「糾結」的快感中。因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判斷

說到這種不合理的「當然」,畫得好不好、作品是不是有趣,做出這些判斷的不是自己、而是周圍的人,這是主客觀的區別吧?如果主客顛倒、任性地以自我為中心看待自己,那真是恐怖。

「只要保持比身邊的人有更好的審美眼光和更高的價值判斷標準就可以了。」比起嚴格地看待他人、還是嚴格地看待自己吧。這像是滲透壓一樣。因為看待自己的時候更嚴格,所以如果對自己的評價高了,那他人的評價也不會低。簡單吧?(笑)


尋求核心=尋求的過程

創作也是如此,就像是忘記了想將什麼東西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最重要的根本。沒有核心、什麼都做不出來。正是透過求知慾讓價值觀不斷成熟、提升自己的絕佳時機。一心尋求「核心」,可能只會將樂趣的皮剝掉,徒勞而終。與其說某事物有「核心」,不如說其核心正是在尋求它時的「剝皮」這一過程。「尋求核心」說到底和沈溺於「糾結」是同義的。

與其評價畫得好不好,我認為明確了解「想要表達什麼」之後再評價才是對的。文章之類的也是。

是啊,沒有這種能力就不是專家。

在完成品中要有值得玩味的或有趣的或催淚的或令人捧腹大笑的內容

不只是完成作品的能力,而是要會整合想法,這也是能力。


「表達什麼」

價值存在於完成品中的不足之處

明確地把握住「想要表達什麼」並不是容易的事,想要傳達給他人就更難了。

在把握了「想要表達什麼」後,如果那個「什麼」非常無聊,大概也是沒有價值的。

呀,真是嚴峻。

在做一件事之前,明白它是否值得做事很重要的,不過將這一點看得過重也不行,結果會「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有時要珍惜機會啊。

「想要表達什麼」也正是我想問自己的。被這種基本的事情煩心。

請一邊鬱悶一邊痛苦地掙扎吧。把這些懷疑自己的價值觀,自己是不是一無是處之類的消極事情想開吧,挺好的。


場景:

珍惜漸漸浮現出來的「什麼東西」,並將其做成作品。

雖然非常細微,但在它與自己之間會有一條狹窄的路。它在哪裡呢?就在意識的深層,也可以說存在於無意識中,它也可以被稱作「源泉」。

好不容易開闢的路既擁擠又狹窄且不穩定。痛苦地掙扎著回到原點,自己與它之間的路會越來越寬、越來越穩定。不斷思考、汲取靈感,掌握好自己與它之間的關係,會得到作品的雛形。

如果偷懶,路當然就堵住了。這種人也多得像山一樣、我見過不少。

如果不經常關注自己與自己所處的狀況並用心感受之,想要繼續創作或者順利工作將會變得非常困難。只有自己才能建立自己與「目標」之間鋪路,只是一個勁地一邊發愁一邊努力的人是有的,就像是沙灘上游泳。

想要游泳,一定要有水。首先要跳進去。我覺得熱了身的人真是明智。入水後最先會有的感覺就是「糾結」。這就是順序。


物盡其用

我是無論如何都會專心儲備的人,準備好的東西該派上用場時卻沒有勇氣去用,經常被其他人說「真是可惜」。

有種人無論是不是有才能和高超的技術,都從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才能,只透過其他人的「如果那傢伙好好幹活的話就真厲害啦」這種毫無根據的期待與羨慕來滿足自己,做一輩子平庸的工作。

在讀這篇文章的你,肯定不是這種人,對吧?


很多沒有寫出來、因為真的太多太精彩的東西了。

特別是創作的過程、心態轉換的部分,我是最有感觸的。

真希望可以吸收起來、讓自己可以多一些思考的角度就好了。


同時也真惋惜大師太早離開了,但真心感謝留給我們熱愛作品的人美好的作品跟文字紀錄(合掌)。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