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地呱球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參加《兩岸家書》衍生藝術展讓我看到最牛異地戀

地呱球
·
·

上週末,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南區二樓S203舉辦了嗶哩嗶哩紀錄片《兩岸家書·思念成海》衍生藝術展,也是嗶哩嗶哩紀錄片《兩岸家書》上海點映會,我也參加了!

這個展的開放時間是8月24日-9月8日,是想把紀錄片的形態變成為藝術展覽,這種「看、讀、聽、寫、說」等多維度感官體驗,真的是可以沉浸式體驗兩岸親緣的密不可分,感受綿延不絕的思念深情,特別是那種紙短情長的中式浪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那天還播放了《兩岸家書》第五集《倚窗猶識夢中人》,王德耀和劉穀香的故事,這也是那個年代赴台老兵和妻子平凡而又坎坷的故事。

1987年,已經72歲的台灣老兵王德耀,終於回到了舟山老家,他已經離開這裡38年了。聽到門外的聲音,已經駝背的妻子劉穀香從屋裡走出來,當她看到王德耀的時候,一下子愣住了,而這一幕被記錄了下來。在離家的這些年,王德耀沒有忘記家鄉的親人,一直沒有婚娶,因為書信不通,他把對妻子的思念一字字記錄下來,彙聚成幾十萬字的情書,如今摯愛的兩人終於晚年重聚了。

裡面的一字一句,都把我拉回國小最初的《鄉愁》。現在交通發達、通訊便利,想見的人分分鐘都能通話,但上世紀,人們緩解思念只能靠書信,「一封信,可以讓一個村莊沸騰」。老一輩的鄉愁或是短短的一句話、一首詩,或是長長的一封信,但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談起相逢只有喜悅,再無悲傷。 他們的信件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深情,句句肺腑,展現了愛情最質樸、最真摯的模樣。

放映結束後,導演洪雷在映後交流分享的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也覺得很美好。他說,「我一直覺得大陸和台湾就是兄弟,一直都是兄弟,所以我們很親,我們一定會很快在一起團圓」。

那天展覽結束後,我回去自己也又看了兩集。這個紀錄片主要是重溫家書抵萬金的兩岸郵路史,數千封跨越海峽的書信,有近20個家庭的兩岸故事,他們一筆一畫、一字一句,親手記錄下300多年來兩岸的歲月滄桑,和無數普通人在時代巨變中的悲歡離合,重現斑駁字迹背後剪不斷、離不散的至真至情。

最讓我動容的就是滿屏彈幕裏出現的「回家」兩個字。《兩岸家書》這部紀錄片,用真實的書信串聯起兩岸的歷史與現實,讓我感受到那份跨越山海的至真至情。從17世紀的拓墾先民到現代的兩岸交流,每一段故事都是歷史的見證,每一份情感都觸動人心。家書,不僅是個人情感的寄託,更是兩岸共同歷史的記錄者。這部作品,讓我重新審視家庭與國家的關係,感受那份不可分割的骨肉親情。

推薦大家有空都可以去看看,感受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體會那份跨越時空的情感力量。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