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好青年茶话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第五期:互联网、自由、隐私与安全感

好青年茶话会
·
这一期,我们聊的是互联网的隐私与安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的反馈并不多。 有人感慨显示ip属地让自己恍如“裸奔”,失去了本该有的安全感;有人则认为这是适当的让渡。 隐私权是抽象的吗?我们应该讨论怎样的隐私权?请听听TA们的声音。

蝴蝶君——“你裸露的尺度决定你和读者的距离”

­关于书写,就是让渡隐私的过程。

你裸露的尺度决定你和读者的距离(当然我不是指暴力和色情)。匿地名处理,可以让大家无意你的出身或者活动空间,而只在于文本的品质。透明化之后,大家的留言可能会更加谨慎。从我关注的一些公众号和自己的心理来分析,如果不显示地名,我可以无顾忌地留言,但显示了地名,我会对它——欠发达省份感到犹豫,它是一个伤疤。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过刺眼的表达,不想你的朋友知道是你留了言,影响大家的和气。最为让人担忧的是,对于热门事件,如果显示“地名”,过去那种让读者体会的“朦胧”和稍许的安全感,也会丧失殆尽。我自己搞了一个公号,想写一写内陆小城市在疫情下的人生百态,那些官媒阴影下的“焦灼与眼泪”。如果显示省名,每个读者都能猜出你所在城市,这样你就会面临未知的安全或者大量的自我阉割,你就会觉得这样写的意义在哪里?

­­­­­

Sophia——“就像被人脱了衣服,在大街上裸奔”

我在互联网中使用较多的社交平台是微博,我的微博与个人生活是分开的,换言之就是没有现实认识的人关住我,微博对我来说是不用戴上面具的,在这里没人认识我,没人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有些在朋友圈或是其他地方不好表达的话我可以在微博表达,没有任何顾忌,肆无忌惮。


但微博让所有IP显示归属地,这点让我非常不舒服,就像被人脱了衣服,在大街上裸奔。虽然只是显示省份的IP地址,但这违背了个人隐私了吧(仅表达我的看法)。在显示IP地址后,是否会引来更多的地图炮呢,是否会让人更一概而论,非黑即白呢,是否更要区分境外境内人员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不论是为了消磨时间还是获取有效信息,我们看重的是观点,是思考和想法,身份、地区不重要。

­­­­­­­­

小王——“我们不应该去谈一个抽象的隐私权”

­在十几年前,百度贴吧匿名用户的使用者就是显示ip地址的。我认为显示用户的ip地址是没有问题的。网络带来的“隐私”往往使得个人的一些信息得以隐藏,容易导致对个人的性格和品行的曲解和误解、纵容和保护欺骗行为。以下是我对网络隐私权的一些引申和联想。

在当下,可以说我们毫无隐私可言,隐私权更无从谈起。争取隐私权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隐私权的解释是会随着时代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不同的。

1789年的《人权宣言》就提出: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这样的观点默许了社会的竞争环境是激烈的,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受到他人的侵犯,而这时就需要“隐私权”来对每个人进行保护。在隐私权中最主要的内容便是私有财产权,因此保护私有财产便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了。通过对私有财产权的严格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可以无限积累,而其他人乃至社会整体的财富便被剥夺了。如果说隐私权保护的是富人和企业的隐私,让他们免受社会的监督并获取更多的非法收入的话,这样的隐私权还有必要存在吗?

与隐私权一同产生的便是监督。在工作中人们被监督,一旦做了让老板认为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事,就会成为员工被解雇的理由;在消费中人们被监督,在网上购物时留下的数据被他们搜集起来用于不良的经济目的;在网络中人们被监督,最好的一个例子便是大数据推送,它将每个使用网络的人都困在信息茧房中,以满足他的目的。

总的来说,我并不是想说该如何保护隐私权,而是什么样的人的隐私权不应当受到保护,谁的隐私权应当被保护。我们不应该去谈一个抽象的隐私权,也不应该去谈隐私权是否应该存在,而是什么样的人(阶级)要有什么样的隐私权。


­­­­­­文末有话说

不知不觉间,好青年茶话会已经走过了五期,前前后后也已经有五十个声音被大家听到、看到,其中不乏参与了好几期茶话会的朋友(当然不排除同名哈哈)。以及还有一直默默关注、阅读以及订阅的朋友。

谢谢你们每一次的表达,谢谢你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好青年茶话会始终相信,书写、表达、发声,乃至我们的看到与记住,在这个时代都是有意义的。

诗人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了诗人约翰·多恩的一首诗作为开篇,这首诗的名字叫《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里很想分享给大家: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正如这首诗所说,我们每个人都不该是一座孤岛,而表达,则是将我们彼此相连的工具。每一次的参与,我们都将失散的泥土,连接成了一块陆地。

继续期待你们的声音。

再次感谢每一个好青年。

这里是好青年茶话会,我们会每周定期向大家发起一场讨论,并最终呈现给大家。如果你希望加入这场讨论,可以通过点击下方链接订阅我们的邮件,如果你有任何想要讨论的话题,也欢迎分享给我们:

https://www.eSurveysPro.com/Survey.aspx?id=d1adce36-5715-4007-adf5-abec5da35c8c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