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168《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27:秦皇陵真的像司馬遷寫的那樣嗎?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
延續著上一段內容,始皇帝在巡行途中駕崩後,為了保密,這支巡行隊伍將始皇帝遺體裝入棺木內,繼續進行巡視,直到從「直道」回到咸陽後,才發佈始皇帝的死訊,也及治喪的公告(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接著由太子胡亥繼承皇位,也就是二世皇帝(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七月病逝的始皇帝,最終於九月安葬在酈山。
當年,始皇帝剛登位時,就挖通酈山進行墓穴的工程(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直到併吞六國,一統天下後,更是從全國各地送來七十多萬人(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鑿過三層地下水那麼深後,灌注銅水,填塞縫隙,把外棺放進去(穿三泉,下銅而致槨),接著在墓穴中修造宮觀,設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寶怪石等搬了進去,放滿整個墓穴(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另外,還命令工匠製造由機關操縱的弓箭,如有人企圖盜墓,只要一靠近就能射殺他們(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而且,還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進行傳遞灌輸(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墓穴的頂壁裝有天文圖像,下面則置有地理圖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並用人魚的油脂做成燭火,估計很久都不會熄滅(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補充一下,這裡說的人魚膏,目前大多認為有可能是鯨魚,或是鯊魚,甚至是娃娃魚的油脂,而不是童話故事中的那種人魚。
言歸正傳,繼位後的二世皇帝說:
「先帝后宮妃嬪沒有子女的,放她們出去並不合適(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就命令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皆令從死,死者甚眾)。始皇帝下葬完畢後,有人認為是工匠設計了這些機械(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因此這些工匠勢必對墓中所藏寶物的位置都很清楚,墓中寶物如此貴重的情況下,消息難免會洩露出去(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因此,在隆重的喪禮完畢,寶物都已藏好之後(大事畢,已臧),就封閉了墓道的中間一道門,接著把墓地最外面的門放下來(閉中羨,下外羨門),讓工匠們都被封閉在裡面,沒有一個人能再出來(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最後,在始皇帝的墓上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樹草木以象山)。
──────────────────────
始皇帝生前留下的謎團已經不少,像是最喜歡被談論的始皇帝的「生父之謎」,以及通篇《史記》都沒有提過的「始皇后」是誰等等。然而,始皇帝死後,依舊是出現重重謎團。像是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假傳聖旨,以及始皇帝的屍體發臭,必須得用魚腥味來掩蓋等等。這些看似真實,卻沒有其他可以佐證的資料下,是否該相信司馬遷透過民間訪查、蒐集而寫下的內容呢?
另外,在這一段內容中,司馬遷對於始皇帝的陵墓竟然有著清晰的描述。然而,在擔心始皇陵可能會遭人盜墓的情況下,關於墓穴的設計,應該不會留下任何官方紀錄才對。再加上,修築始皇陵的工匠們都被活活關在裡頭的情況下,司馬遷為何能對始皇帝的陵墓有如此清楚的描述呢?
不過,相較於上一篇的假傳聖旨,我對於司馬遷所留下的始皇陵紀錄,反倒會選擇有點相信。為何如此?畢竟,關於始皇帝死後的安排,只有李斯、趙高等五、六人知道而已,只要這五、六人不說,理論上不可能會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換言之,始皇帝死後的一系列「陰謀」,反而很有可能只是厭惡始皇帝的人所捏造的故事而已。
相較之下,修築始皇陵的工匠雖都被關在墓穴中,但始皇陵當初可是動用了七十多萬人來修築的。這麼多人參與過始皇陵的工程,難保不會有人說出始皇陵內的情形。因此,即使這七十萬人可能只知道一小部分的始皇陵構造,這些傳聞也有可能會被加油添醋的,但秦帝國終究不可能讓這些參與過工程的所有人都得保守始皇陵的秘密。因此,不到一百年後的司馬遷透過在各地訪查所蒐集到的始皇陵資料,應該多少仍有可信之處吧!
另外,曾有人以司馬遷沒有提到兵馬俑一事,來否定《史記》中的紀載,認為這些又是司馬遷的個人創作。然而,兵馬俑需要專業工匠來製作,這些工匠又都被關在墓穴中,所以司馬遷無從得知,應該是合理的。相較之下,始皇陵需要許多非工匠身分的人來進行開挖與修築,因此司馬遷仍有可能蒐集到這群人傳遞出來的訊息才對。
從小,我總期待著有那麼一天,始皇陵能公諸於世,讓我們見識到秦代的工藝技術。雖然,這個願望短時間內是難以實現,但今日透過許多科技的輔助,大多都認為始皇陵附近的水銀量確實比其他地方高出許多。或許,這也間接證明了司馬遷的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雖然說,理論上應該暫時不可能開挖始皇陵,但透過高科技的「透視」,或許我們有朝一日可以藉此知道始皇陵的實際構造,並以此證明司馬遷的說法是對或是錯吧!
以上,就是我對《史記》中關於始皇陵紀錄的一點心得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