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王冠
大概是影集一開始就以伊莉莎白二世為主角做出發點,並且她在位時間如此之長,又如此知名,所以直到最終季更深入講述查爾斯與威廉父子的角色定位後,才讓人進一步思考劇名之所以叫王冠而不單一強調伊莉莎白二世的理由。
從影集剛開播就很多人在猜測它會結束在哪個時機點,哪個事件;沒想到在劇中的女王即將邁向第三階段時,現實中的女王卻先行結束了她的傳奇一生。即便一開始網飛並沒有表示會在哪邊結束,但第六季的季終安排還是為了致敬而做出對應的調整。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相較於前四季,從第五、六季隨著黛安娜的出現加劇英國王室在人民心中地位的衝突,影集的敘事角度卻有種漸趨平衡的感覺。尤其是第六季對王室、查爾斯、黛安娜三方角色的處理方式與戲份,透露出一種大家都很無奈,都不想當壞人,只是情勢所逼。如果真要歸納出一個「壞人」,砲火反倒隱約指向了穆罕默德法耶茲,這個慫恿自己兒子多迪法耶茲追求離婚後的黛安娜的富商,網飛有種盡可能不想得罪王室與輿論的意味。
只是隨著越近尾聲,或許觀眾無從得知原本計畫之初網飛會如何編排第六季,即便後面還是把曾經傳聞女王想讓位給查爾斯這一段猜測演出來,但查爾斯與威廉的戲份加重,讓觀眾意識到這對王儲父子的存在,也進一步想起劇名《王冠》指的是整個英國王室,再度帶回整部影集從一開始就存在的問題:英國王室的存續。
故事的進展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一路以來一直搖擺不定,但到了最終季稍微有終於敲下了法槌的感覺。女王與首相討論如何重組王室組織那段劇情相當有趣,也許有些人知道以往全英國的天鵝都屬於女王,但有個世襲的官職專門在管天鵝這點就讓人大開眼界,這個天鵝官還要對天鵝瞭落指掌,就不知道他所了解的知識會到多麼細節;而王宮內還有官位是專門清點管理王室的玻璃杯,或是每天早上專門吵女王起床的風笛手。這些世襲官職在一般人眼中,問十個人中可能每個都會說根本是一堆冗員,養這些人完全在浪費「納稅人的錢」(魔法詞語),但再進一步細想,這其中有多少傳承數百年的知識與智慧,這個組織代表了一整套人類歷史所曾經發展出的諸多制度之一,如果我們曾經為了一些逝去的內在文化或表面文明而感到惋惜,那麼一個現存且仍舊運作中的模組為什麼不能多留點心力保存。
或許再帶點爭議性的往下討論,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美洲原住民的文化,這些也是現存且值得保留的文化遺產。英國王室曾經是歷史上的強權,原住民相對是受迫害的弱者,以這個角度來看文化保存的選擇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轉型正義是必經之路,還給受迫害族群他們應有的尊重與對過往歷史的贖罪很重要;而對於以往的壓迫者,去除他們曾擁有的特權,留存這項制度的同時也提醒人們藉此謹記曾經發生過怎樣的事情,但除去孰強孰弱,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的一環。那麼高喊要保存原住民文化的同時,卻對英國王室的留存嗤之以鼻,這之間又有條理不清的界線。
世俗一點的說,我們願意用多少資源來保存這些文化?維持英國王室這樣的文化空殼被視為是一種國家經費的浪費,那如果我們用同等規模的資金去維護原住民文化,是否輿論又會轉向不情願了?事實上光現在這樣資源處處受限的情況下,想要再多留一點空間給原住民可能都會遭遇很大的反彈。到頭來所謂的「保存文化」,或許偏激一點的說,只是笑話。人們也許只想讓這些過往的痕跡成為記錄在書冊上的歷史,讓這些前人的足跡維持它「足跡」的樣貌,它不需要「活著」,不用再注入活力成長,只要留著供人緬懷,讓人感嘆:「啊,原來人類曾經有過這一頁。」然後蓋上書本繼續回到也許逐漸世界同化的現實。會留存的「文化」,只是人類社會篩選保留的習慣,也許隨著全球化、資訊流通,全球人們會漸漸趨向追尋同一種價值觀,形塑成相同的文化。或許講到這樣是有點偏了,但這何嘗不是歷史長河所留下的事實。當普世價值變得更加「普世」,或許人類社會的同質化也不遠了。
不過除去這些講到有點偏激的內容,王冠最後對女王逝世的致敬片段還是很令人感動,三代演員共聚一堂,再加上先舖陳的與年輕時期的自我道別,正好呼應了整部劇一開始當伊莉莎白將即位時王太后說的話:「當妳哀悼妳的父親時,妳也要哀悼另一個人,伊莉莎白蒙巴頓;因為她現在被取代成另一個角色,伊莉莎白女王;兩個伊莉莎白永遠會與另一個伊莉莎白有衝突;而事實上,王冠必須贏,永遠要贏。」此外我還很喜歡女王親自向御用風笛手指定葬禮主題曲那段,我覺得風笛有一種魔力,從《英雄本色》中講述蘇格蘭人的故事、《沙丘》的夜襲反攻、到《王冠》為一代傳奇的送行,它的樂聲非常的響亮但又帶有悲壯感,這大概是目前我最喜歡的一種樂器。
「王室天生就是要超凡、與眾不同。」也許聽起來充滿了傲慢,但數千年來的社會,不就是持續不斷地打造這樣的階級感,以促使人們努力向上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