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聖馬丁的 12 堂必修課] 讀書心得 -(上)
基礎評價
故事性:2.0/5.0 連貫性:4.0/5.0 實用性:3.5/5.0 知識性:3.5/5.0 先備知識要求:3.0/5.0 文字表達:中等
指標簡介
故事性:
- 此書內容是否會或是否需要激發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 該書中是否有結構上的鋪程、情節上的設計及人物、及時間和地點的設定。
- 是否詳細說明了某一事件。
連貫性:
- 全文是否圍繞同一中心思想。
- 各章節內容與上下文內容的關聯性高不高。
- 後文陳述是否建構在前文的基礎上。
實用性:
- 文章知識是否能在現實中實踐。
- 實踐該書對實踐者的影響程度大不大。
- 實踐者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施行書中知識的頻率高不高。
知識性:
- 是否傳遞某特定領域知識。
- 全文傳遞的知識質量高不高。
- 該書是否以教育性質為寫作目的。
先備知識要求:
- 讀此書前是否要先讀過相關書籍才能理解。
- 該書中是否運用許多專有名詞。
- 非本科出生讀者是否能運用現備知識理解書中內容。
文字表達:
- 簡易:文字白話,讀過便能理解。Ex. 三隻小豬 (童話書)
- 中等:文字白話,但需要經一番思考才能理解。Ex.飢餓遊戲
- 偏難:文字介於白話與文言間,讀者需要仔細思考,方能理解文意。Ex.半生緣
- 艱澀:文言寫成,需要長時間思索才能理解短篇幅寓意。Ex.孫子兵法
評價原因
每章都著重在一個主題上,例如:第 5 章 -- 自我檢討。該章結構:一開始說明檢討的重要,讓讀者了解為何需要針對創作進行檢討。接著,介紹一些可用的檢討方式,並說明使用各個方式進行檢討時,有哪些地方是必須要注意的 (有點像是 criteria)。再來,會給予範例,讓讀者能參考:他人是如何進行檢討的。最後,會介紹練習方法,讓讀者能夠實際練習檢討。
全文以藉由介紹「中央聖馬丁基礎預科課程」(共 12 堂 / 本書共 12 章) 讓讀者了解創作思維與創作歷程,並以此目的連貫全文。全文結構安排則是將每堂課「創作者必須釐清的課題」獨立寫成一章,例如:如何選材、如何探索空間等。此書若不一鼓作氣讀完,可能會無法與先前篇章所讀的內容有良好的銜接,因此建議一個禮拜內讀完全書。雖然間隔一些日子後,再繼續看,後面篇章的內容還是大部分能理解,但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很容易會受到限制。
書中每章,都會介紹一種練習方法,幫助讀者付諸實踐。但這些實踐方法,非常耗時也需要費功夫去準備材料,所以練習部分可能對學美術或是正在練習美術的讀者較有用,對只想理解創作者創作歷程的讀者來說,幫助會比小。對其他讀者而言,比較實用的地方是:書中會舉實際的例子,讓讀者能理解這些理論該如何被實際結合,往後讀者需要與藝術創作者進行溝通時,能因掌握他們的邏輯思維方式,而更順暢。
書中會提到藝術家與作品等名稱,用來舉例或當作一種形容方式,本是想幫助讀者了解文意,但對於不了解這些人物或作品的讀者而言,幫助不大。另外,有時會提到專有名詞,例如:柏拉圖立體、阿基米德立體和 lo-fi,雖然文章會對這些名詞稍做解釋,但文中的解釋並不夠完全沒聽過這些名詞的讀者了解這些東西,也無法理解該名詞存在的段落所想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