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獵人:代幣掠奪者與精準空投的嘗試
幣圈有很多獨特的經濟活動,背後也代表全新的獲利機會。有人為 DeFi 提供流動性賺交易手續費,也有人投資 metaverse 房地產。最近還有人靠著領空投獎勵致富,他們被稱為空投獵人(airdrop hunter)。
這篇文章討論空投獵人如何「掠奪」代幣,以及幣圈發展出哪些全新機制來提升空投的精準度?
MetaMask 空投
近期網路盛傳加密貨幣錢包 MetaMask 將要發行代幣。消息一出,MetaMask 錢包內建的交易功能 MetaMask Swap 馬上湧入大量交易。
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
等值五、六位數美元的加密貨幣空投已經成為幣圈的新常態。今年 9 月,去中心化交易所 dYdX 向早期用戶發放大額空投。最近,以太坊域名服務(ENS)也向用戶發放等值數萬美元的 ENS 代幣。這吸引大批「空投獵人」積極尋找下一個即將發放空投的幣圈專案。
近期網路上都在流傳 MetaMask 即將發行代幣的謠言,這也使得錢包內建功能 MetaMask Swap 的使用次數大幅增加。尤其 Polygon 鏈上的 MetaMask Swap 的日活躍用戶數,在一週內就從 2,000 人飆升至 9,000 人。
曾經領過空投的人,肯定能一眼看出這些空投獵人們在打什麼算盤。
MetaMask 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加密貨幣錢包,月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 1,000 萬。按照幣圈的不成文規則,每當專案發行治理代幣時,都會撥出一些代幣空投給老用戶。資格認定普遍相當寬鬆。只要曾經使用過一次,就有機會領到空投獎勵。
因此空投獵人們的日常,就是在空投還沒正式宣佈前先刻意使用,以獲得領取資格。但沒人知道未來實際的領取資格是什麼。因此空投獵人們除了透過 MetaMask 創建錢包之外,還刻意使用錢包內建的交易功能,徹底「偽裝」成忠實用戶。
這並不算壞事。
之前我就曾經鼓勵大家按照 DefiLlama 整理出來的潛在空投列表1逐一嘗試,只要「按圖索驥」就很可能成為下一位領到空投獎勵的幸運兒。若當初有按著操作的話,最近或許就能領到去中心化交易所 Saddle Finance 發放的 $SDL 空投獎勵。
簡單來說,只要能準確預測即將空投專案,並猜到領取資格,就能獲得獎勵。既然有規則,就有鑽漏洞的機會。
代幣掠奪者
今年 5 月,DeFi 的結構化產品理財服務 Ribbon Finance 宣佈將空投治理代幣 $RBN 給 1,620 位符合領取資格的用戶。
上個月,這些 $RBN 終於進到符合資格的用戶錢包裡。但眼尖的網友 Gabagool 從鏈上數據發現,有些地址的行為非常怪異。共有 36 個領到 $RBN 空投的地址,都將 $RBN 兌換成 ETH 並轉入同一個地址裡。前後總共轉了 652 顆 ETH。
拿到空投獎勵馬上賣掉並不算奇怪。但是有 36 個地址把變現後的 ETH 都轉入同一個地址,就不免讓人懷疑是同一人所為。
Gabagool 繼續追查,發現 36 組地址幾乎都是用同一套方式交易,而且這些交易操作都恰好只是滿足領取空投獎勵的最低門檻。
Gabagool 進一步從以太坊域名反查得知,幕後藏鏡人並非一般用戶,而是 Ribbon Finance 的投資人 ——Divergence Venture。於是 Gabagool 在推特上公開質疑,這是一場代幣空投的「內線交易」。
雖然 Ribbon Finance 創辦人否認這項指控。但在幾個小時之後,Divergence Venture 就決定將全部獲利歸還給 Ribbon Finance DAO, 並承認他們是刻意玩弄空投機制,藉此喚起人們的注意。
雖然聽起來是馬後砲,事件還是很快就落幕。而人們也開始反思如何設計更精準的代幣空投規則。
精準空投的嘗試
怎樣算是好的空投?我贊同 LikeCoin 創辦人高重建的看法:
區塊鏈專案的空投林林總總,做法很多,金額有高有低。就如二戰時的空投,能夠精準地把補給品投放給目標人群謂之好,否則就是浪費。最一流的空投如 Uniswap 和 Osmosis 等,一下子就能讓專案接觸到大量目標用戶,激活整個社群。
換句話說,空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準越好。空投獵人就是靠著空投的不精準來獲利。
但是連一般的網路票選活動都會有人買水軍灌票,涉及真金白銀的加密貨幣空投要追求公平更是難上加難。目前還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以近期最知名的 $ENS 空投為例,他們就在領取資格中增加時間、參與度以及防止重複領取的機制。
ENS
根據空投公告指出:
$ENS 代幣空投將以 2021 年 10 月 31 日為基準,計算過去、未來的註冊總時長。如果有設置 ENS 的主要名稱,則可領取 2 倍數量的 $ENS。此外,追溯空投是以帳戶為單位,而不是按持有的域名數量計算。
ENS 2除了獎勵長時間租用域名的用戶之外,也刻意避免「域名蟑螂」領到大量治理代幣。
舉例來說,目前持有 blocktrend.eth 這個域名的用戶,同時還持有 appworks.eth、maicoin.eth 和 blocktempto.eth 等 14 組域名。但按照 $ENS 的空投規則,因為這些域名通通都歸一個帳戶持有,所以他只能領取一組 $ENS 空投獎勵而不是 14 組。這就是最基礎的防弊措施。
而上週剛宣布代幣空投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Paraswap 也受到 ENS 的啟發,進一步限縮空投的領取資格。
ParaSwap
根據 Paraswap 的部落格敘述:
我們設計了一套空投機制,盡可能瞄準真正的 ParaSwap 用戶並排除空投獵人。目前為止,共有 130 萬個地址使用過 ParaSwap,但最終我們篩選出 2 萬個地址有資格獲得 $PSP 獎勵。
這是基於參與度的空投機制。我們讓過去兩年頻繁在 ParaSwap 進行 1 ETH 小額交易的普通用戶,能領到比空投前一天才一次交易 1,000 ETH 的大戶更多空投。
篩選機制是一把雙面刃。
它雖然能排除部分空投獵人,但也會錯殺真正的使用者。不出所料,ParaSwap 的空投規則宣布後,馬上就引來社群的強烈反彈,批評他們的規則太過嚴苛。
但我還是支持 ParaSwap 的做法。空投的原意本來就是鼓勵忠實用戶,如今用戶卻覺得自己理應獲得空投,成了幣圈歪風。ParaSwap 以追求精準的減法邏輯,取代追求廣度的加法邏輯。
除此之外,也有專案不是從篩選領取資格下手,而是盡可能縮小領取者之間的「貧富差距」。其中,以 Osmosis 3採用的「平方空投法」(Quadratic Fairdrop)最有代表性。
Osmosis
根據 Osmosis 的介紹:
Osmosis 這個獨立的區塊鏈在啟動時沒有礦工來維護安全性,因此需要與 Cosmos Hub 社群共同建立分配和獎勵機制。Osmosis 透過平方空投法將其創世代幣分配給 Cosmos Hub 用戶們。
平方空投法的靈感,是來自於平方投票、平方募資法,在獎勵積極用戶的同時還能減少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用戶拿到的 OSMO 分配與帳戶內的 ATOM 數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而抵押的 ATOM 則再乘上 2.5 倍。
這就像是大學的期末考過後,當全班平均分數太低時,教授就會以分數開根號乘以 10 來當成補救措施4。這套計分方法能讓原本 36 分變成 60 分,但 100 分的同學還是維持 100 分。這就縮小了同學之間的分數差距。
這套方法不只可以用來調整考試分數,還可以用來分配空投代幣。雖然它無法解決重複領取的問題,但至少比直接空投來得更「公平」。現在也已經有好幾個團隊在打造人們的鏈上身份,例如 BrightID 或是 Proof of Humanity。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們領取代幣空投之前,就得先出示自己的鏈上身份才行。總體來看,隨著代幣空投規則越來越精準,空投獵人能獲得的超額報酬將會越來越少。反過來說,現在就是動手參與的最佳時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說不定你也會對區塊勢的過往內容感興趣。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